孔令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在英語教學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價值,指出應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全面升級和創新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增強對六要素整合學習觀的認知。主題語境作為英語課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由此可見,主題語境囊括了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拓展了英語學科的育人話題及語境。主題語境是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基于主題語境構建的英語學習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增強他們的英語思維品質。對于學習活動而言,差異化的閱讀文本內容能夠體現多元化的語言知識及英語文化內容,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能效。由此可見,教師需要聚焦主題語境,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多層次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體系。
學會閱讀是初中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學生在理解文章時往往思維混亂,難以理清段落結構,更別說提煉主旨了。究其原因,教師并未有效設置問題鏈,忽視了對中英文化差異及信仰差異的整合,導致學生出現了認知偏差(蔡似玉 2019)。部分教師雖然設置了相應的問題,但是對學生閱讀過程的把控較弱,過分關注閱讀結果,缺乏對主題語境的深度滲透。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理解閱讀素材脫離實際語境,缺失閱讀“支架”,最終導致閱讀效率低。在強調主題學習和意義的引領下,主題語境為突破英語閱讀教學的刻板化、模式化問題,突破英語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的止步于表層理解、思維缺位、形式與意義相割裂等障礙指明了出路。
英語學習需要相應的主題語境作為支撐,教師要借助互聯網資源打破傳統英語教學相對單一的形式,使互聯網多媒體資源成為教學素材的延伸。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依托,探索更加豐富的閱讀教學方式,創設多樣化的主題語境,讓學生通過主題語境逐漸融入英語學習場景。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搜集優秀初中英語興趣小組納新的微視頻,并結合校園宣傳片,讓學生在豐富的資源及主題語境中,對不同地域、不同國度的校園生活產生向往和好奇,從而為導入課堂創造有利條件。
為了提升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導入效果,教師可以引入《朗讀者》這一節目資源,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各小組閱讀并朗誦以“青春”為主題的英語短文或者詩句,鼓勵其在朗誦中融入真情實感,發揮想象力,以自身經歷闡述對“堅持不懈”的理解,最終使其形成“人生既有順境又有逆境”的認知,從而使其順利進入課程學習(王燁 2019)。
主題語境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主題意義的認識,為解決實際問題建立相應的認知路徑。差異化的主題語境往往伴隨著文化信息及語法內容,同時會涉及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內容。教師應結合《課程標準》,以情景問題鏈的方式,讓學生從問題中挖掘閱讀文本的核心內容,從而達到探索新知、鞏固舊知識的目的,進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定語從句作為人教版初中《英語》的核心知識點,對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定語從句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相應的主題語境,并以問題鏈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掌握定語從句的結構及特征,同時布置相關閱讀任務,如用關系代詞(who,whom,whose等)引導的定語從句回答問題,如下所示:
1.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want to play in middle school?
2.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 in middle school?
3.What kind of teacher do you want to meet in middle?
上述問題都是圍繞“初中生活”展開的,植根于初中學習和生活情況,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定語從句的結構。所以,基于教材設置問題鏈,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設置核心問題、階梯性問題、針對性問題和啟發性問題等,能夠展現問題鏈的深度、廣度、厚度與角度,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意識和能力。
在美國價值澄清學派看來,價值澄清在塑造學生價值觀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主題語境涵蓋了諸多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適時借助價值澄清法,讓學生分享在既定主題語境下的閱讀感性和體驗。在學生分享完畢后,教師可以根據分享內容對其進行有效引導,推動其認知升級。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教學為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文本中標注難點及易錯點,并引導其分享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的互信、互愛關系,不僅能夠讓其更加深刻地掌握閱讀素材的價值,而且有助于其打開心結(李皓琳、盧秋萍 2019)。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價值澄清法適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泛讀、精讀及閱讀講評環節,因此教師需要拓展價值澄清法在閱讀教學評價環節的運用,促使主題語境得到進一步升華。
基于主題語境開展初中閱讀教學還需注重進行多元化的閱讀學習活動,讓主題語境更加深刻地被學生感知和領悟。因此,在設計主題語境閱讀學習活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能力。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我的煩惱”為主題的閱讀分享活動,鼓勵學生養成寫英語日記的習慣。限時一個月,開展主題英語分享會,讓學生分享他人的一至兩篇日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將語境進行延伸,即由生理上的不適拓展至成長的煩惱,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此外,上述主題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將主題語境向現實語境轉變,有助于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熟悉的人物或者角色往往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從特定角色入手,對相應的閱讀材料進行改編,通過選詞填空的方式,培養其聯系上下文解讀文本內涵的能力(賈貴賢2019)。例如,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PPT或者微視頻向學生介紹籃球巨星——科比的相關資料,并引出相關閱讀材料,讓其根據語境填寫正確的詞匯。Yao Ming is a very famous basketball star.He is________(tall/short).He has________(black/red)hair,and he is_________(weak/strong.Many people like him because he plays basketball_________ (good/well).I also like playing basketball.I want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just like him.借助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人物或者角色,能夠讓其在特定語境中捕捉核心信息,提升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層次。教師通過有效改編素材,能夠促使學生對短文閱讀產生濃厚興趣,由原有的被動式閱讀向主動式閱讀轉變,從而不斷拓展閱讀范圍,更加全面地理解語料改編的邏輯,最終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有效對比與分析。以上述改編素材為例,在語境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對good和well用法差異的認識,進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在倡導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英語閱讀所占比重逐漸加大,閱讀能力與素養越來越受到關注,這就要求教學必須凸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題語境與英語學科內容具有緊密的聯系,利用主題語境創設多元化的閱讀教學場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參與性,還能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使其養成科學的英語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英語閱讀素材的搜集與整理,將主題語境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同時,要注重對閱讀教學場景的延伸和豐富,鼓勵學生參與多元化的主題語境,并積極表達意見,從而實現閱讀活動由單一層次、平面化向多層次、立體化的轉變,在提升其閱讀素養的同時,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