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軍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第三中學 231500)
高中階段所學習的化學正是自然學科的一部分,研究的主要是存在于分子、原子層面上的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的規律.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并且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生通過課堂上對化學的學習,如果能夠對化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更有助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學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并且從科學的視角進行問題的分析,探究問題的本質,從而真正實現從書本向實踐能力的轉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多年以來,高中教育一直是以高考升學率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且大部分教師來評判學生個人能力的方法,也都是依靠學生的單科成績,忽略了學生自身發展的真實需求,所以錯失了培養學生濃厚,學習興趣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的機會.化學作為自然學科中的一門,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需要受到師生的廣泛重視,然而,如果只把化學當成是高考的一個科目,要求學生牢牢的記住,化學的理論知識,卻很少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幫助學生進行運用和思考,這一定限制了學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精神能力的培養.而且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各位教師往往會在課堂上把各方面的高考資料的重點知識進行內容的分析、統計和歸納,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只是不斷地練習,并不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利于學生去學習化學知識,解決化學的問題,反而讓學生利用題海戰術來割裂了化學和實際生活的關系.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的有效進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重視化學實驗的重要性,而且只有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給學生進行演示實驗,有些更是紙上談兵,只是靠嘴巴來描述實驗過程.學生不能落實到親自動手、動腦的環節中,所以很難通過教師的一系列描述來了解這些實驗的真正含義,對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甚至還會影響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生活化意義的認識.
對于學生來講,高中階段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在高考中披荊斬棘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走向更廣闊的人生平臺,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激發自身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這個科目有濃厚的好奇心,才能產生創新的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化學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通過探索的過程來感受科學探究的艱辛,收獲成功的喜悅.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化學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把自己學過的知識應用進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魔術,主要就是人們利用化學性質不熟悉的弱點所展現出來的.但是學生可能在沒有學化學之前會上當受騙,通過化學的學習,基于對理論知識、日常生活實際的常識、對化學的認識和探討這些基礎,就能辨別出,其中的騙局只是利用了一些化學的原理.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身上粘上的墨水和油漬、游泳池的水為什么總是能清澈見底、大量運動之后,流汗休克了怎么處理等日常生活的問題都利用了化學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或者查閱資料的形式來展開探討,以此來提高化學這門學科的實用性,而且在此過程之中,學生還能進行自我思考,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化學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也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例如煤礦爆炸、大渡河的死魚事件等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重要事件拿出來舉例說明,然后讓學生利用化學學到的有關知識,對此展開討論.這樣一來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還能讓學生利用化學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幫助.不僅如此,科技、農業、環境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只有真正地把理論、科學、生活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多一份社會責任感,多學習一些基本知識,促進自身能力的成長.
在實際的化學課堂上,問題的答案應該盡可能是靈活多樣的,只要學生的答案合理,結合實際生活能夠得到正確的論述,教師都可以認定為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這也是為了讓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培養,讓學生在思考化學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形成一種不故步自封、不拘泥于現狀、敢于批判、敢于創新的思維,所以完全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的問題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斷創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1.打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
化學來源生活,又要把化學知識拿出來為生活服務,所以在化學的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既能夠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例如,在日常學習中學過了有關于臭氧的知識之后,雨后空氣新鮮的現象,就可以得到解釋了:雨水沖刷掉了空氣中的塵埃,在有閃電時,空氣中的一小部分氧氣會轉化成臭氧,而臭氧又有消毒和殺菌的作用,所以空氣就會變得格外清新.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素材,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活元素應用到教學中,學生就能更好地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再比如,乙醇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化學物品,酒精中毒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述了一段有關于酒精中毒的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對于酒精中毒的原因進行分析,學生都陷入了沉思當中:首先要對白酒的度數以及白酒的成分進行檢驗,探測白酒中甲醇的含量,并且以生活中常見的酒精中毒的事件作為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既提高了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又能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大大提高,還能巧妙地把生活情境融入的化學教學中,從而轉化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
2.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實際現象
化學與日常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更是人們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一個有效的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要主動的探究化學與生活的銜接點,要讓學生深入的對化學現象進行挖掘,并且對化學現象產生感性的認識,構建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例如,具有環保性的海綿鐵夠有效地處理水,它的主要成分是鐵,可以用于鍋爐去除水中溶解氧的地方.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成分進行分析,并且探索海綿鐵地去除氧氣的原理.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對于飲用水、空氣、土壤的質量情況進行探究,調查空氣的污染程度、污水處理、農藥使用的情況,從而真正的做到回歸生活,體驗化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對于化學知識,都有更加感性的認識,積極主動的觀察生活、思考化學的現象,以此來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建立更多的生活經驗.
總而言之,希望各位教師能夠把教學的出發點確定為生活,生活是永遠不會枯竭的知識源泉,每一個學生都能基于現有的生活經驗,并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完善,才能把化學真正的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得到建立,以化學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