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春花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蔣王中學 225126)
新課標明確要求高中生物教學不應只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還要強調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通過分析高中生物教材,可清楚的發現在內容編排上,教材更加注重人與生物圈的關系,并進行了有意識的突出,以期讓學生可對事物間的復雜聯系進行有效認識,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與辯證唯物主義觀.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也應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充分發揮課外素材的教學價值,做到對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服務.
1.形式化特點明顯,未做到深入分析
課外素材的價值體現在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知識面,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輔助材料,若能實現多種課外素材的有效應用,必然可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有趣性.但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其雖可成為課外材料應用的有效媒介,但若一味借助其呈現,便會表現出形式化的特點,未能實現對課外素材的真正利用與深入分析,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與生活實際相背離,未結合學生興趣愛好
高中生物課程中的許多知識都是枯燥難懂的,常常出現“自己學學不懂、老師教學不會”的狀態,便會嚴重打擊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有研究指出,若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并充分結合生活實際,便會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但縱觀當前課外素材的應用現狀,教師的生物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背離的情況十分常見,需要教師引起重視.
1.巧用本土資源,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利用生活的豐富素材可幫助教師挖掘出大量的生物教學資源,并增強教學的實踐性、直觀性與趣味性,課外資源對提高生物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本土資源的挖掘與發現剛好可為學生的探究、調研、觀察充當載體,有利于學生分析能力、觀察能力與探究精神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由此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一節內容時,為給學生帶來直接體驗從而加強其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教室外或操場上觀察樹木枝葉的生長方向,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枝葉都是朝一個方向長的呢?”學生通過觀察與討論便可的得出樹木枝葉有著“向陽性”的特點,原因便是:向陽性是植物生存的需要,植物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來促進自身更好的成長.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實現了對本土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學生探究興趣的激發,也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2.應用新聞素材,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素材
對于高中生物課程來說,教材并不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唯一工具與媒介,學生的生活經驗,網絡上的信息及課外的雜志書報均是生物的重要學習資源.如今,已有許多生物術語被媒體廣為應用,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熱點,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眾多媒介中,自然少不了新聞這一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同樣可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實現新聞素材的有效應用,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強烈的學習興趣可為學生提供問題探究與知識學習的強大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教師應深諳其道,盡量選取憶飽含趣味性的新聞材料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點燃其學習熱情,同時利用新聞中新穎、形象、生動的圖片素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進行“基因工程極其應用”這一節的教學時,教師在正式講解前先向學生展示這樣一則新聞:“1996年7月5日,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維爾穆特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一只小母羊.”這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經分化的成熟的體細胞(乳腺細胞)克隆出的羊,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多莉的誕生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來臨.這則新聞中的事例不僅將趣味性與科學性集于一體,還來源于現實生活,讓學生在充滿探究興趣的同時,感到十分親切,進而主動聯系生活實際與生物學習,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結合生活實踐,增加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最有效的方式,實現通過理論知識、操作過程和思維活動三方面的結合,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能有效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生物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多種實踐鍛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首先設置實踐性課題,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實踐環境下進行自主能力的發揮,通過設計和討論完成實踐活動,并在實踐過程中經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最后在教師得到引導和啟發下形成科學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教師要經常性引導學生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帶領學生進入生物相關的企業和實驗室,讓學生親身經歷生物的實踐為社會帶來的實際效果,并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操作,提前接觸生物的實際應用領域.最后,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究生活現象的習慣,讓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生物現象,探究生物現象背后的秘密.
比如在學習了“植物激素”相關內容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培養兩盆一樣的植物,其中一盆放在正常的光照環境中,而另一盆植物放在開孔的黑暗盒子中,開孔的地方可以照進陽光,觀察植物會發生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植物生長所需相關因素的推測,并通過植物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驗證.通過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價值的認識,從而運用生物知識進行生活中各種生物現象的解釋,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水平,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
總的來說,課外素材的巧妙運用對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需要教師充分發掘本土資源、新聞及生活中的素材,并以多媒體技術為媒介,實現對教學素材的有效運用,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生物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