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玲
(江蘇省淮陰中學 223002)
目前的高中課堂仍然存在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學習潛能與創新思維被遏制.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科學調控化學課堂、構建生成式課堂將對學生化學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真正構筑富有生命活力的化學課堂.下面,本文將從引導高中化學課堂動態生成的三個途徑入手,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動態生成模式對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作用.
學生個體的思維發展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應一味地使用預設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疑問和興趣,適當調整教學方案,使生成式課堂盡可能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探究活動中的細節,引導學生對化學現象產生質疑,并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發出的疑問,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原電池”這節課時,電化學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新穎,但是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材料,向同學們展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盛有氯化鈉(NaCl)溶液的燒杯中,只放入鋅片時,電流計指針沒有變化.而同時放入鐵片和鋅片時,電流計指針發生了偏轉.學生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思考.很快就有學生指出原電池的物理原理基礎:閉合電路.只有閉合電路的情況下,才能產生電流,電流計指針才會偏轉.還有一些細心的同學發現電流計的指針指向了鋅片的電極,并提出了問題:觀察電流記得指針可以確定原電池的正負極嗎?學生對于演示實驗的觀察和疑問都是動態生成的結果,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實驗幫助學生進行思考.
學生觀察現象、捕捉細節后提出的疑問可以調節化學課堂的氣氛,吸引學生真正深度融入課堂教學的氛圍中.通過構建成生成式課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原理,深刻掌握新知.
錯誤是化學探究過程中不能避免的一個環節,也是化學課堂動態生成產物的重要成分.不論是化學實驗中的操作失誤,還是計算過程中的邏輯錯誤,教師都應當給予一定的重視,幫助學生理解失誤的源頭.學生應當明白失誤是不可避免的,要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并且失誤可以帶給學生化學學習的經驗,使學生開始熟悉逆向探究的思維模式,在實驗和題目中進行推理和鞏固,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
例如在學習“氨、硝酸、硫酸”這節課時,學生需要掌握這三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特性,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借助利用氨(NH3)制作小噴泉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準備好道具后,將滴管中的鹽酸滴入水中,NH3溶解以后,使噴泉主體與噴泉下段的空氣產生壓強梯度,噴泉下段的水就會“噴”上來了.但是一些同學的“噴泉”并沒有預料的結果成功.這位同學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實驗經過,一些同學指出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鹽酸的量不夠,無法使全部的NH3溶解,也有同學認為實驗器械密閉不良也是實驗失敗的原因之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失誤的分析,然后對學生做出的假設進行甄別,幫助學生積累實驗經驗.
學生樹立正確的錯誤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動態生成課堂上產生的錯誤是促進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契機,也是學生重新再認識的過程.重視錯誤的可以讓學生學會積極地面對實驗過程中的失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起化學學習的信心.
意外出現的問題和想法也是動態生成課堂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可能是學生突然冒出的一個想法,也可能是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無法解釋的現象.學生對于以外的關注點來源于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將“意外”重視起來,尊重每一位同學的想法.


課堂意外的出現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外拓展的機會,真正讓師生在意外之外的教學中感悟到課堂教學的真實,也能真正讓學生在意外出現后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教師的智慧.教師可以利用化學課堂產生的意外,引發學生對于化學問題的思考,從而在課堂上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活躍學生的思維.
在構建化學生成式課堂時,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引導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興趣,輔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對學生進行錯誤案例的回顧總結以及對課堂“意外”的延伸拓展,都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一定的收獲.此外,教師還應當根據化學課堂動態生成的結果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以期達到培養全面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