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峰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蔣王中學 225000)
在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更深理念的影響,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通常是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來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用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取得佳績.從表面上看題海戰術可以暫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與水平,但是長期下去學生在固化的教學形式中會阻礙學習效率的提升,從本質上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通過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為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1.學生抽象性思維以及邏輯素養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邏輯性抽象性與嚴謹性.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中,通常會面臨種種困難,學起來也覺得非常吃力.產生這樣心理的原因,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養成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針對以上現狀,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以及思考習慣,通過對繁雜的數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構建數學模型.通過將已經學習的知識運用在生活實際當中,以此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必須迅速地對問題的類型進行思考與分析,以此來不斷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在習題訓練中,學生在思考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邏輯推理素養的培養,為以后數學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2.構建數學模型的素養
要想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與效率,就應該重視對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意識的提高.學生在考試以及習題訓練中,習題的內容通常都是會根據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出題,大量的習題離不開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概念,只要學生能夠建立數學模型掌握相關技巧,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以及大量的習題訓練中不斷積累總結經驗,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數學運用能力和創新思維.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減緩學生解題的難度.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直觀想象能力后,學生在進行復雜繁多數學知識學習時,就能夠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加快理解速度,充分發揮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將數學知識與圖形相結合,高效率地完成數學任務.
3.直觀想象和運算素養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計算能力是教師需要培養的重點之一.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計算水平以及技能后,在進行函數以及集合方程的應用時,就能夠輕松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運算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形成科學的解題思維模式將自己掌握的相關技巧運用在數學公式的計算當中.通過思考簡化解題途徑,引導學生在錯綜復雜的數學資源中能夠快速及時地挖掘出有效信息.
1.在類比法中提升學生的抽象性思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掌握類比法.在面對兩種相似的研究對象時進行類比,從中得出所研究對象的相關特性.通過自主思考總結特點與規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對比中進行總結.學生在運用類比法時,自身的具體思維正在向抽象性思維擴散.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類比法,引導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這種方法理解數學概念,養成正確使用類比法的良好習慣,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數學分析能力.
在學生整個高中學習階段,教師都要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深入類比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與提升.例如,當教師教授完“等比數列”這一節課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本質上的理解,以及提升學生的類比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相關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應用,在對比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中總結出數學知識的特性,促進學生推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數學抽象素養的提高.
2.在例題解析中加強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還要培養學生數學模型建立能力,提高學生模型構建意識,幫助學生在心中對數學規律進行分析與探究.因為在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數學建模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世界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把實際的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同時,學生在構建數學模型時,也能夠通過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將數學真正融入到生活當中.
如何在教育教學當中,滲透構建模型的意識以及思維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正在面臨的難題.因此,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典型例題的講解中為學生做好指引工作,通過為學生講解案例,對建模的過程進行具體分析,逐步提高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升構建數學模型的方法,掌握構建數學模型的步驟.當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后,自身的想象力和觀察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比如教師在進行“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一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加深對三角函數建立數學模型的掌握.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進行科學應用.在三角形中,已知對角與對邊的部分數據來解答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教師為學生布置思考的任務,要學生想一下一天中的氣溫是否數學模型,那函數又是什么呢?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函數構建數學模型的意思,但是通過不同學生的解析提議,幫助學生理解題干中的相關信息.
3.在大數據分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額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需要意識到學生的數學學習并不是為了考到好的大學,而是要通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來促進學生全方位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與優化下分析數據,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這也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中將數據融入到課程當中,重視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運用數據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樣既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又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通過運用數學知識,就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進行“統計”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統計的理解,掌握統計背后的概念.在種植大量糧食的北方地區通過什么樣的形式調查出當年的糧食產量?學生在交流與分享后,可能會回答出采用抽樣調查進行統計.接著教師追問:怎么樣才能夠讓獲取的數據更加具有準確性?在這個問題情景中導入到大數據的教學當中,從而將大數據貫穿于整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就可以通過運用大數據調查,得出這個地區今年的糧食產量.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大數據對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得出該地區的土質、氣候等原因,以此來利用數據報表,為當地農民解決糧食產量的問題.學生在大數據的學習中不斷提升了自身的分析意識,還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數據背后的相關規律,來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核心部分,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與提高.在新課改的不斷優化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體驗相結合.根據學生學情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將學生的主人公意識發揮到極致,從而確保班級中每一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都能夠得到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奠定基礎,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