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洲
(江蘇省鹽城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224000)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教學工作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構建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就需要物理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其中課堂討論法是物理教學中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這種方法通常都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課堂主體是授課教師,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再加上物理知識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偏向于日常生活,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對日后的學習就會無從下手.而課堂討論法卻能轉變這一不足,在實施中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提升教學質量最佳的一種方式,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初中物理知識涉及面比較廣泛,需要學生具備探索精神和思考精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來實施課堂討論方式可以對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幫助.
比如,我們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折射》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本節知識,提示學生相互探討光折射現象的概念,形成對折射的初步認知,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光折射的現象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出相應的補充或修改意見,加深學生對折射的理解,并引導學生進入本節教學主題,“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光的折射的內容,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來討論法線、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位置光線”當學生完成討論教師可以邀請每個小組都來回答問題,這時候教師可以糾正或肯定該同學的回答,并給予相應的鼓勵,之后對各個小組的回答作出評價,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幫助學生理解折射的基本含義,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困擾自己的物理問題“同學們,老師不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和光從水中斜射在空氣中,折射光線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有誰能告訴老師嗎?”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此回答有所質疑,沒有肯定答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小組討論,來獲取答案.通過這種合作討論的方式,對以往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不再只限于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既能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升,還能讓小組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有效實施課堂討論法,教師需要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高效學習.
比如,我們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運動的相對性》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同學們,你們能舉出生活中關于運動的實例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補充幾例特殊的運動實例,通過多媒體展示煙花、流星雨、載人飛船、行星運動等運動的小視頻,讓學生對宇宙間的運動形成初步認識,之后生活中的實例“同學們都坐過公交車吧,當車子出發,你們可以看到窗外的樹木都在向后移動,那車子向后移動時你們會發現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內容的主題,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本知識探討“路邊的樹木并沒有移動,為什么在運動的公交車上面可以看到樹木的移動?”通過探討學生可以知道判斷物體移動需要一個參照物,而且該物體根據參照物位置改變才能成為運動,對于參照物沒有改變就是靜止,以加深學生對運動概念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多多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興趣,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問題,并說明自己的解題思路.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主動參與物理教學活動.
物理教師在備課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課堂討論問題,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鞏固舊知識,對新知識有更多思考面.
比如,我們在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讓每小組準備一個鉛筆盒和一塊抹布,讓學生將鉛筆盒在桌面和抹布上面分別拉動,讓學生對摩擦力進行感知,并讓學生思考并討論“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都有哪些?”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相關補充,得知物體接觸面的粗糙光滑程度、接觸面的面積、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以及滑動變滾動都會改變摩擦力,之后教師便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討論“如何測量摩擦力?如何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如何改變接觸面的大小?如何改變物體對接觸面壓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將滑動變為滾動?”.這種討論方式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可以作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積極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轉變對物理學習認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為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參與物理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中課堂討論法是推動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對構建高效課堂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除過以上教學方式還可以采取評價反饋機制,讓學生在討論結束后,注重分析本小組的思考方式和討論結果是否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以此形成討論學習的模式,為日后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