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清
(江蘇省海安高新區孫莊初級中學 226650)
初中數學內容相對復雜,需要學生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背誦數學定理和概念,并做大量的練習,掌握解答數學難題的方法,因此,如果學生不具備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那么就會很快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習效率下降.教師要優化教學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自主性的教學目的.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闡述幾點體會.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而且在學習數學時需要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這就是數學本身的兩個比較重要的特性.馬克思曾經指出: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完善的地步.而在這句話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實數學的知識是相對廣泛的,而且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會有數學的應用和存在.所以要想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真正地讓同學們掌握數學的內在規律,首先我們就要利用數學的實用性,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同學們能夠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來投入到學習環節當中,才會讓數學的學習充滿無限可能.我們作為數學教師,把抽象的數學問題還原到生活的實際情境當中,可以有效地讓同學們認識數學的內容,而且常常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初中數學的學習難度也會大大降低.在這門學科當中的規律,能體現出數學發展的奧妙,這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切入點,讓同學們善于總結規律,也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數學概念的學習在初中數學的教學當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主要是讓同學們通過學習掌握人們通過感覺、知覺以及其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結出來的事物的本質屬性,所以概念的學習并不僅僅是讓同學們簡單地掌握其中的定義,而是更應該引導同學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是采用單方面“口頭式教學”,沒有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和討論的空間,在這樣沉悶、低迷的課堂氛圍學習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課堂感到乏味,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反感,而對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自然不必多說.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擺正不同角色在課堂的位置,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課堂.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圍繞學生為中心,而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則是為學生的“學”所提供的服務措施.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參與度和體驗感都得到提高,進而促進學習數學積極性和自主性的提升,讓學生是因趣而學.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開展有趣的數學實驗,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角度,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當中,通過自主思考所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獲得成就感.教師由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導入:三根小棍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嗎?不同學生產生了不同的答案,然后在分發不同長度的小棍,開展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記錄不同木棒長度是否可以拼成三角形,并總結和歸納結論.學生在合作中,積極討論,構建良好的交流氣氛,最后通過合作得出結論,明白只有兩個較短的邊的長度之和大于最長邊的長度時才能構成三角形.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手腦結合,自由言論,滿足了該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行為需求,從而提升課堂思考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學生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在低效率、低效果的方法下學習,自然會使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多樣的解題技巧,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會學知識.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主要有讀、做、想、練這四方面的培養.
讀是理解數學定理和概念的前提,大部分學生進行讀的環節要規劃在預習當中,通過預習讀透數學理論中蘊含的奧秘.在不斷預習過程中養成抓住重點知識的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更快并準確地提取題目中給予的條件和信息,提高做題的速度做是指學生在作答數學題目的過程中,要會做圖象、做模型、做步驟.通過圖象、模型和正確步驟的協助和指引使學生掌握更多解答數學題目的思路和方法.
想是指經過反復的思考,提升大腦的活躍性,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并掌握對自我學習評價和反思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到自身的不足.
練是指學生的做題時間的規劃安排.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時間短,今天學,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凈,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合理的復習規劃.學生在練習習題的過程中要懂得歸納和總結,將不同知識點中的不同題型進行分類,并針對知識薄弱點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學習知識的時間安排應該分散,初中數學知識本身就相對較難,學生長時間的思考容易疲勞,導致學習狀態下降.因此,學生要合理安排練的內容和時間,減少學習負擔,從而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更有精神和氣力.
不同性格的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教師的看法都各不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采取符合學生性格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不同氣質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比如,對“興奮型”學生可采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他們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給予他們表達和實踐,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善于思考又不愛發言的“抑郁型”學生發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言又常丟三落四的“活潑型”學生講活算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著又穩重內向的“安靜型”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并加以補充等等.通過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培養學生積極性和自主性的效果.
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止源自于對數學知識的渴望,激勵也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初中生的自尊心強,對他人的評價非常看重,因此教師要根據這一點,端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引發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評價是鼓勵和表揚學生最好的方式,通過客觀、肯定的評價,讓后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信任,并產生內疚的心理,從而積極學習;對優等生也是一種肯定,讓學生明白一次考試的成功與失敗并不代表什么.學生受到教師的激勵,對教師的感情自然就得到增進,從而愿意和教師分享學習問題并認真聽從教師意見,使教師更好地管理學生學習,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但引導同學們自我評價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自評自測是同學們認識自己的過程,同時也是給自己的學習的反饋,是同學們進行自我調整的前提條件.同學們在進行自我評價的時候,應該綜合地考慮,自主學習的表現,以及在課堂上是否能夠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能否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等等,這也是促進同學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綜上所述,學生要想學好初中數學內容,離不開對數學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持之以恒的作答習題,而要想學生做到這些方面,首先要注重其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的培養.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并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并多鼓勵和表揚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應對數學難題,這樣學生才會熱愛學習數學知識,樂于聽數學課程,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綜合發展學生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