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由中國管理模式50人+論壇(簡稱“C50+”)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頒獎盛典在京舉行。筆者出席本次大會,并與參會者一同分享了中國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項原則。
1986年,筆者作為復旦大學教授,與一批學者和企業家一起,參加了袁寶華先生召集的中國企業管理會議。這次會議的成果——共10萬字的10條經驗,最后印制成冊,成為最早的企業進行管理的指導性手冊。2008年左右,國內一批管理學者和企業家認為到了總結中國管理模式新的時間節點,中國管理模式的理事會應運而生,筆者又成為第一屆成員。可以說,筆者見證了中國管理模式三十多年的探索之路,也一直致力于尋找出屬于中國的、可供中外企業共同遵循的管理模式的基本經驗。
在此次盛典現場,筆者精心總結出的關于中國管理模式的五項原則,希望能促進業界的思考,推動中國管理模式發展。
首先,中國管理模式的總結必須符合管理學的基本原理。目前很多中國企業的管理經驗,有的是從媒體宣傳角度總結,有的是從中國文化角度總結,有的從權力和財富的資本角度總結,這些都不符合管理學的基本原理,既站不住腳,也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而C50+提出的“長期主義 價值共生”,恰恰是今天所有企業都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能夠針對這兩個層面總結出來經驗,中國企業才能夠把有價值的信息傳播給全世界,在世界管理之林里屹立不倒。
其次,中國管理模式研究的根是企業。近年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得到全世界的矚目,中國企業在現代化轉型的進程中,成為全世界企業的領跑者。如果我們把在這個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的經驗總結出來,會比簡單地說這個企業做了一百年更有意義。特別是在總結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時候不能忽略國有企業,因為它們支撐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特別是在2020年的疫情中,中國能夠迅速控制局面,很大的原因是中國有不斷發展的完善的經濟體制,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有企業。忽略這一點,就很難說是中國管理模式。
第三,中國企業管理研究的魂是文化。當下,數字化、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經濟生態,戰略的內涵在變,財務的運作方法在變,同理,管理的基本原理也在不斷更新。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大家應敏感地發現這種變化,跟上歷史時代變化的脈搏。隨著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管理學有可能在東方管理思想的熏陶下發生一些變化,因此,在總結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時候應當予以重視。
第四,中國管理模式是三位一體的。中國管理模式要具備三要素:首先要有一個好的企業,其次要有好的領頭人,第三要有好的企業故事。按照三位一體的原則去總結,中國管理模式的經驗應該體現出企業、企業家、企業案例故事這一整套的商業模式經驗,并且這套經驗可以被復制、被借鑒。離開了三要素的哪一個,中國管理模式的概念都不完整。
最后,中國管理模式的研究需要立體化。從企業管理的過去、現在到未來,從一個點到一條線、一個面、一個平臺、一個領域、一個行業,到最后得到一個立體化的結論。同時,總結出來的中國管理模式需要國際認可,當我們的經驗變成了出版物在世界上傳播,這才是我們最終追求的目標,才能被叫作中國管理模式。
在分享和闡述了中國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項原則后,筆者寄語中國企業:“在C50+共同努力下,在企業積極參與下,中國管理模式的研究實踐將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希望大家共同去創造一個更好的中國管理模式研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