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雪
(吉林省長春市第六十八中學 130021)
與“學本”相對的,是“師本”,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師本”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師本”,顧名思義,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講解以教師為主,提問以教師為主,活動的設置也以教師為主.“師本”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能力受到嚴重束縛.因此“學本”課堂,要成為化學教學的主要模式.
自學的過程,教師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給學生設定大致的自學目標,要給他們用于自學的講義,使他們有的放矢,使自學真實發生.
自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提問,以“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布置的第一道預習題就是,讓學生就這個章節的題目進行相關的提問,即由這個題目學生會想到什么.通常教師會讓學生去回答他們設定好的問題,旨在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但讓學生學會去發現問題,卻是一個好的自學習慣.問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迸發火花的過程,更是將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喚醒的一個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大大超過教師的預期.有問,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金屬?有問,這一課是學習常見的金屬嗎?金屬最昂貴的就是金子嗎?教師本來以為學生會糾結著金屬的話題問下去,但很快地,他們就轉到有關“化學性質”的問題上來了.有問,這一章節一定是講與金屬有關的各種化學反應嗎?一定會有很多化學實驗嗎?是很難,還是很好玩?通過自主提問,教師能大致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情感狀況,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方案調整做了預備.
其次,自學要學會構建.所謂構建,就是學生要自己將新的知識與舊的常識對接起來,去尋找彼此之間的關聯,進而試著從舊的體系中尋找一個通向新認知的路徑.教師在自學講義中設置這樣一題,Fe、Mg、Cu、Al、Au活潑性即活動性怎樣.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本章節的內容之后,再將原來的相關章節的內容對比閱讀之后,才能理出一個新的思路來.之前學生學習過Mg、Al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也知道Fe、Cu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在自學之后,學生將認知進行融合得出這樣的結論: Mg、Al比較活潑,Fe、Cu次之,Au最不活潑.可見,自學就是讓思維自主發生,讓認知不斷融合.
“互學”,其實就是相互學習,這是學本思想中重要的環節.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為“互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其實就化學而言,互學更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不同學生生活的經歷不一樣,他們對有些化學現象與變化的體驗與感悟也不一樣,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有他獨到的見解.同時,在“互學”的過程中,學生也能相互提高.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一個學生教另外一個學生學習,其知識的保有量在一段時間之后是最高的.這個被認為最好的學習模式,其實質就是“互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都可以在“互學”中解決.其實在“互學”中,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又會產生新的問題.
仍以這個章節為例,學生分組實驗將常見的金屬與氧的有關實驗再做了一遍,做的目的是要讓他們親眼重新觀察金屬的活動性情況.先做Fe與O2在點燃的條件下的化學實驗,學生準備了試管、鑷子、藥匙、滴管、燒杯、火柴、鐵片等實驗器材.這個準備的過程就是一個“互學”的過程,一組學生將需要的器材寫在紙上,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盡量準備充分,然后再去領取材料.做之前,組間互問、互答問題,如,這個實驗會生成什么?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大概能持續多久?接著學生做另外一個學生Mg與O2發生的反應,同樣組內學生將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寫下來.在寫這兩個反應的過程中,學生會把自己觀察中遺漏的東西補上來,同時提醒自己觀察要仔細.有學生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他們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時候就需要辯論.比如有學生認為,Fe和Mg與O2反應時,都放出大量的熱,因而它們的活動性一樣.這時候,就有學生說,它們反應的條件不一樣,Mg是在空氣中,Fe是在氧氣中,所以Mg的活動性更強.可見“互學”是在“互問”、“互助”、“互疑”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展學”其實是讓學生的思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是他們自我能力的一次飛躍.同樣以本章節為例,學生在認識銅與鐵的活動性之后,他們自然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金的活動性能怎樣.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給一個突破口讓他們去思考.教師說,能不能想出與黃金有關的俗語來.學生想到“黃金雖貴,斤兩還人”.再想下去,他們想到了“真金不怕火煉”.教師問這句話說明呢,學生一時想不出來.教師追問,這句話說明反應的條件是什么.學生說,“煉”指在高溫下燃燒,他們見過煉鐵.教師再問,這樣的反應有結果沒.學生說,沒結果,因為“不怕”.不需要再追問,學生明白這句話說明金在高溫下也很難與氧氣反應,也說明它的活動性能不如銅和鐵.
可見“展學”是讓學生的思維不停頓,在原有的基礎上將知識進一步向深處漫溯,進一步由認知轉化為能力.在“展學”之后,還可以再次“展學”,讓學生思維更靈活,更有深度.在學生解決了黃金的活動性能之后,教師順勢設置這樣的問題,以讓“展學”進一步伸展.問題是這樣的:“藥金”又稱為“愚人金”,實為銅、鋅合金.“藥金”外觀與黃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怎樣證明它是假的.學生將剛才獲得的真知“真金不怕火煉”,用到這個情境中來了.他們說,將“藥金”放在火焰上加熱,若表面有變化,就是假的.明顯地,只有對接生活,“展學”才有無限可能.
學本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習慣,也為教師給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設置鋪墊.學本,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去通過教材文本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再在建構的過程中提升化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