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宋曲園



【摘 要】 目的:探討屈光不正性弱視兒童立體視覺在弱視治療前及治愈后的恢復狀況。方法: 對53例屈光不正性弱視兒童在治療前和治愈后,分別采取顏少明《立體視覺檢查圖》和同視機檢查近立體視覺(立體視銳度)及定性遠立體視,并分析弱視程度和治愈年齡對立體視覺的影響。結果:屈光不正性弱視治愈后,立體視覺有不同程度的恢復,立體視銳度康復好于定性遠立體視,治愈前后立體視銳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737,P<0.05)。弱視患病程度影響立體視覺的康復,輕度弱視組康復情況明顯好于重度弱視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361,P<0.05),弱視治愈年齡越早,立體視銳度的康復越好,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48,P<0.05)。結論: 屈光不正性弱視治愈后,立體視銳度可得到提高;弱視治療的年齡越早、弱視程度越低,立體視覺康復越好;早期發現、盡早治療是弱視治愈的根本,是恢復正常立體視覺的有利保障。
【關鍵詞】? 弱視;屈光不正;立體視覺
【中圖分類號】R777.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03-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metropic amblyopia stereoscopic visio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cure.Methods:Near zero disparity and distant qualitative stereopsis of 53 cases of ametropic amblyopia children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cure by Yan's stereogram and synoptophore,and analyz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mblyopia degrees and different cure age on stereoscopic vision.Results:Stereoscopic vision are restored after amblyopia cure.Near zero disparity rehabilitation is better than distant qualitative stereopsis.The difference of near zero disparity before and after cu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25.737,P<0.05).Different degree of amblyopia affect its stereoscopic vision rehabilitation.The mild amblyopia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severe amblyopia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361,P<0.05).Amblyopia cure earlier ag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Near zero disparit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ure age groups(χ2=8.848,P<0.05).Conclusions:After ametropic amblyopia cure, near zero disparity can be improved.Amblyopia treatment earlier age and lower degree,stereoscopic vision rehabilitation will better.Early detection, early treatment is a fundamental rehabilitation of amblyopia.It is a good guarantee to restore normal stereovision.
Key words:Amblyopia;Ametropic;Stereoscopic vision
弱視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發育性眼病,它嚴重危害兒童的眼部健康。屈光不正性弱視通常是由于兒童在發育期存在屈光不正,而導致的一種弱視類型,臨床多見且治愈效果較好[1]。弱視的治愈標準不僅僅是指遠視力的提高,同時應該到達立體視覺的恢復。立體視覺是人類感知周圍空間高低、遠近、深淺、凹凸、前后的一種能力,完善的立體視覺對兒童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積極的意義[2]。本文主要對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治療前、治愈后立體視覺的康復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并分析弱視程度、治愈年齡等因素對立體視覺康復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豐臺婦幼眼科診斷、治療并治愈的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初診年齡3~8歲,平均5.1歲;治愈后年齡4~10歲,平均5.9歲。按治愈后年齡分組,小于等于6歲組30人,大于6歲組23人。按弱視程度分組,輕度弱視組23人,中度弱視組20人,重度弱視組10人。經過3~18個月治療后,此53例患兒基本治愈。
1.2 分組標準 按著弱視程度分為三類:輕度弱視 最佳矯正視力0.6~0.8,中度弱視 最佳矯正視力0.2~0.5,高度弱視 最佳矯正視力≤0.1。按弱視治愈年齡分為兩組:小于等于6歲組和大于6歲組。
1.3 檢查方法 弱視患兒與治療前、治愈后分別應用同視機及顏少明《數字化立體視覺檢查圖(第二版)》分別檢測立體視銳度和定性遠立體視。
1.4 測量值定量、定性標準 立體視銳度按視差大小分為:黃斑中心凹立體視≤60°,黃斑立體視80°~200°,周邊立體視400°~800°,立體視覺未檢出>800°。同視機檢測遠立體視:以定性按有無記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屈光不正性弱視治療前、治愈后立體視銳度和定性遠立體視的對比
2.2 弱視程度對立體視銳度的影響
結果顯示,弱視的輕、中、重程度影響其立體視覺的康復情況。輕度弱視組康復情況明顯強于重度弱視組,輕、中、重度三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361,P<0.05),組間兩兩比較,輕度弱視組與重度弱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09,P=0.010<0.05),輕度弱視組與中度弱視組(χ2=2.728,P=0.256>0.05)、中度弱視組與重度弱視組(χ2=4.964,P=0.174>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治愈年齡與弱視治愈后立體視銳度康復的對比
結果顯示,治愈年齡越早,屈光不正性弱視治愈后近立體視覺康復情況越好。小于等于6歲組立體視銳度康復情況好于大于6歲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48,P<0.05)。
3 討論
屈光不正性弱視臨床上最為常見,主要是因為患兒雙眼中高度屈光不正,并且未及時矯正而引起,屈光不正性弱視臨床治愈率較高[3]。但是弱視的治愈不應該僅僅在矯正遠視力的恢復,還應達到立體視覺的完善。立體視覺是人類感知周圍三維空間的能力,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視覺功能。完善的立體視覺有利于患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并能從根本上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2]。
本研究分別對弱視治療前、治愈后患兒的遠、近立體視覺進行對比研究,發現近立體視覺隨著視力的恢復,提升的情況明顯好于同視機測量的遠立體視覺。立體視覺的檢測分遠、近兩種儀器,兩種不同距離檢測儀器,測量值不完全一致。近立體視覺隨視力提升較快的原因,主要與其視覺中樞和視力中樞相近,位于枕葉皮質內側距狀裂上下兩緣的Broadman17區(右枕葉舌回)及周圍的18區(左枕葉)、19區(枕中回),而遠立體視在視覺中樞的位置比較復雜,中樞不全位于初級視皮層[4]。因此遠立體視覺的恢復比近立體視覺的恢復慢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根據弱視患病程度,將患兒分為輕度弱視、中度弱視、重度弱視三組。輕度弱視組患兒立體視覺損害最輕,恢復情況最好。中、重度弱視組患兒立體視覺損害較重,立體視覺治療耗時長,預后往往很差。本研究輕度弱視組和重度弱視組組間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這提示我們,在重度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的治療中,應早期添加雙眼視覺康復訓練,促進立體視覺的完善。
對于"立體視覺發育成熟的時間",國內外一直存在著各種爭議。Walsh和Hoyt認為5歲前立體視覺已經發育成熟;Pratke則認為7歲左右才發育成熟[5-7];我國大部分眼科學者認為視覺發育的關鍵期是3歲到6歲,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立體視覺能否發育完善的關鍵時期[8-10]。本研究以6歲為分界線,比較6歲前、后弱視兒童的立體視銳度康復情況。隨著弱視兒童視力的基本治愈,6歲及6歲前組立體視銳度,明顯好于6歲之后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立體視覺的發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年齡限制,對弱視的篩防治工作一定要盡早,區級婦幼保健機構作為0-6歲兒童眼保健的專業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弱視的篩防治力度。
參考文獻
[1] 王洪峰,王恩榮.對兒童弱視愈后認識的不斷深入[A].2011 第三屆全國醫學科研管理論壇暨江蘇省醫學科研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編輯部,江蘇省醫學會醫學科學研究會,2011,6.
[2] 顏少明.立體視覺檢查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 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4] 成娟娟,盧煒.屈光不正性弱視治愈前后立體視覺的臨床初步觀察[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8,16(1):4-6.
[5] 高曼.對正常和弱視兒童立體視及不等像的檢測與臨床評價.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
[6] 張舉,付晶.不同類型及程度弱視兒童的立體視覺[J].眼科.2008,17:59-62.
[7] 亓昊慧,洪德建.屈光不正性弱視近立體視功能的臨床觀察.新疆醫學,2013,43,14-16.
[8] 朱支那,鄭海華,王洪,等.影響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治療效果相關因素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4):744-745.
[9] 程子昂,謝祥勇.壓抑膜與傳統遮蓋治療輕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視雙眼視功能的療效[J]. 國際眼科雜志,2017,17(4):788-790.
[10] 肖強.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視在同量綜合弱視治療下眼調節微波動的變化及主視眼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5):84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