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東 陳寧杰

【摘 要】 目的:觀察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12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法將他們對半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采取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以及下地時間。結果:實驗組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住院時間以及下地時間低于對照組,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治療中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患者下床時間,在臨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關節鏡微創手術;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47-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 surgery on meniscus injury of knee joint.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knee meniscus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mputer,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 surgery. The treatment effect, hospital stay and field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ime to the groun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knee meniscus injur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horten the time of patients out of bed, and has a promotion valu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 surgery; Knee meniscus injury; Clinical effect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一般是膝關節處的半月板由于外力造成半月板損傷,使得膝蓋出現局部腫脹和疼痛。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一般在中老年人身上更加常見,但也會因為車禍、摔倒等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患者具有全年齡段的特點。膝蓋處的神經豐富對疼痛的反應靈敏,因此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會造成患者的生活不便,尤其是行走,在患病后會異常艱難,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1]。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我國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越發增多,而臨床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治療主要是常規治療和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兩種[2]。但是采用常規方法治療患者的切口大,恢復慢,有研究指出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療效更佳,本文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12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對兩種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患者中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12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法將他們對半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女性38例,男性22例,年齡在60-85歲,平均年齡(68.6±3.6)歲,病程8個月到2年,平均病程(1.1±0.6)年;實驗組女性36例,男性24例,年齡在61-85歲,平均年齡(67.6±3.4)歲,病程9個月到2年,平均病程(1.2±0.4)年,p>0.05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并納入標準:①為到我院治療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②告知患者研究意義,經過患者同意;③心理精神方面正常。排除標準:①參與不積極的;②其他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的;③視聽障礙。本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開放性手術治療,在術后進行為期兩天的負壓引流,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拆掉患者的止血帶,觀察患者的體內微循環情況,術后謹防感染,應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實驗組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在術前采用石膏的方式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限制固定,麻醉消毒后在膝關節外側作切口切入,清除阻礙視野和手術的凝血塊,對復位骨折處的游離體進行清除沒在清理完畢后進行切口的負壓引流,并給予冰敷4h,之后的操作和對照組一樣,在術后7天左右應進行康復鍛煉[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的腫脹、疼痛感完全消失,膝關節伸縮自如;有效:患者的腫脹疼痛感降低,膝關節功能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的病情無好轉甚至病情惡化加重。治療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該組人數。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和下地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0軟件處理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相關數據,將0.05作為檢驗臨界值,若是檢驗值低于臨界值表示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由表1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后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治療后住院時長和下地時間比較
由表2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后住院時長和下地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臨床病癥主要是活動膝關節伴隨疼痛感,在行走和奔跑時能感到明顯的劇烈疼痛,而在患者背包和重物時,這一疼痛感還將加強,嚴重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在患者靜止時也會有痛感,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極大困擾。在本文的研究中,實驗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治療后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73.33%),p﹤0.05有統計學意義。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的治療效更好,這與丁天明的相似研究中的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后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3.12%)一致[4]。實驗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治療后住院時長和下地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的治療后患者住院時間更短,下地更快,這與陳尉的相似研究結果一致[5]。
綜上,在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治療中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患者下床時間,在臨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正俊.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040):70-71+76.
[2] 龍興敬,許騰飛,周強.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效果研究[J].科學養生,2019,22(10):243.
[3] 劉艷明.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療效觀察[J].健康之友,2019,(11):117,116.
[4] 丁天明.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2019,(27):23-24.
[5] 陳尉.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和并發癥分析及對血清BGP、IGF-Ⅰ及MMP-1水平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9):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