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梅

【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危險評估和臨床分級護理干預療效。方法:研究主體為62例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將之分為常規組(31例,常規化護理)、研究組(31例,分級護理干預)。結果:研究組再出血率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根據再出血危險評估結果,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分級護理干預,可降低其再出血風險。
【關鍵詞】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危險評估;分級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73. 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17-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assessment of re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nd the effect of clinical gra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31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d research group (31 cases,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 The rate of rebleed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and the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hemoglob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isk assessment of rebleeding,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Key words: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Risk assessment of rebleeding;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臨床中,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比較常見,病因復雜,根據出血病因,除了非靜脈曲張性出血之外,還有靜脈曲張性出血。上消腫瘤、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癥以及消化性潰瘍都會誘發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安全健康[1]。鑒于此,本文特此根據再出血危險評估結果,對其實施分級護理干預,旨在降低其再出血率,改善其預后。以供臨床參考。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62例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2018年06月--2019年06月接收。通過電腦隨機法,分為兩組比較,即常規組31例、研究組31例。研究組包括16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齡24-75歲,平均(44.5±20.8)歲;常規組包括17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齡23-75歲,平均(44.6±20.9)歲。兩組臨床資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包括入院宣教、用藥指導、病情監測以及出院指導等等。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進行分級護理,根據在出血危險評估結果進行病情分級,0-2分為低危,3-5分為中危,6分及以上為高危。具體護理措施為:(1)低危護理。通過專題講座以及宣教手冊,為患者科普疾病知識,告知其病情,講解臨床治療、護理要點,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辨別出血征象。按時評估患者心態變化,與家屬一起共同支持患者,盡量滿足其合理所需,每周2次心理疏導,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隨訪并不斷予以鼓勵、支持。囑咐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室內設置娛樂設施,并鼓勵病友之間積極交流。(2)中高危護理。將再出血評分較高的患者床位安排到護士站旁邊,床邊備好急救用物。嚴控患者病情,一般早晨5-6點為出血第一高峰期,下午5-12點為出血第二高峰期,因此需合理安排護理工作交接時間,加強出血高峰期的巡視、觀察。為高危者建立靜脈通路,予以補液、輸血治療,測定患者靜脈壓,合理調控輸液速度,正確辨別休克與再出血征象,便于及時預防。若患者嘔血,為其清除口鼻內異物,給氧;落實無菌操作要求,輸液導管按時清潔消毒,并妥善固定。護理人員與家屬多關心、鼓勵、支持患者,減輕其負面心理,并介紹恢復良好的案例,加強其治愈信念。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再出血發生率,同時測定其血尿素氮、血紅蛋白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匯總分析研究數據,并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并進行對比檢驗結果,以[例(%)]描述計數資料,檢驗差異以X2表達;以(x±s)描述計量資料,檢驗差異以t表達。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2.1 兩組再出血率對比
研究組再出血率為9.68%(3/31);常規組再出血率為29.03%(9/31);組間比較,研究組低于常規組(X2=15.066,p<0.05)。
2.2 兩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對比
研究組血尿素氮低于常規組,且血紅蛋白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與胃十二指腸糜爛、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糜爛性食管炎以及胃十二指腸消化道潰瘍具有密切的關系。雖然內鏡治療具有十分確切的止血效果,但合理有效的護理配合,對鞏固臨床療效、減低再出血風險的作用至關重大[2-3]。負面心理會紊亂大腦皮層功能,進而增加身上皮質腺素分泌,影響止血效果。根據危險程度不同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指導、心理疏導,提高了再出血危險程度較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言而總之,基于再出血危險評估結果的分級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再出血幾率。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沈青.前瞻性護理在高齡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6):211-213.
[2] 劉風榮,李毅.綜合護理干預對消化道出血消化內鏡治療后再出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02):193-194+190.
[3] 李睿,藍永貞,賴日輝,張翠祿.高齡老年人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