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摘 要】 目的:研究綜合療法在治療直腸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治療直腸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80例,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STARR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STARR術+直腸前壁粘膜硬化劑柱狀注射+肛門緣掛線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臨床療效和術后并發癥。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與對照組7.50%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予STARR術聯合直腸前壁粘膜硬化劑柱狀注射、肛門緣掛線術能夠顯著改善直腸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直腸前突;出口梗阻型便秘
【中圖分類號】R256. 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67-01
直腸前突是導致出口前突型便秘的一個重要病因,也被稱為陰道疝,占出口梗阻性便秘的30.6%-62.0%。通常是由于女性直腸陰道膈薄弱,長期受到大便前擠壓所導致[1]。直腸前突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或者藥物治療為主,目的是緩解便秘,但是部分患者效果不明顯。經肛吻合器直腸切除術(STARR)是治療直腸前突的常用術式,但是遠期效果不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院給予患者STARR術+直腸前壁年末硬化劑柱狀注射+肛門緣掛線術的綜合治療方法,為了觀察其臨床效果,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選擇
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治療直腸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80例進行臨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國際功能性胃腸疾病羅馬III標準中相關診斷標準,且有排糞造影支持診斷。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2.16±7.3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2.76±0.53)年。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妊娠期及未婚育女性,排除合并其他肛周疾病的患者,排除不耐受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STARR術治療。患者右側臥位,1%利多卡因5ml腰麻,常規消毒鋪巾,擴肛,將CAD33納入肛門齒線上2-4cm,根據直腸前突的情況,將肛門牽開器從CAD33下方窗口插入,保護直腸后壁,在前壁分別做3個帶肌層的半荷包,將直腸前突內脫垂的頂端包含在內,再插入打開的吻合器,并使吻合器頭置于3個半荷包上方,擊發前仔細檢查陰道,擊發吻合器并輕柔推出,仔細檢查前壁吻合口是否有出血可加強縫合2-3針,在直腸后壁重復做2-3個半荷包,并用牽開器從CAD33上方窗口插入,保護直腸前壁,再將第二把吻合器插入,擊發,吻合口可加強縫合。肛周皮下注射長效止痛,膠原蛋白海綿外敷,加壓包扎。
觀察組:患者給予STARR術+直腸前壁粘膜硬化劑柱狀注射+肛門緣掛線術。患者STARR術同對照組,術后在直腸前壁齒線上1cm進針,在截石位距離齒線上1cm部位11點、1點位置柱狀注射利多卡因和消痔靈1:1配置的硬化劑,各5-10ml。在6-7點距離肛緣1cm部位的皮膚切1小口,與肛內齒線部位貫通,掛緊皮筋,收緊組織。電凝止血,術后包扎同對照組。
1.2.2 分析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臨床療效和術后并發癥。
臨床療效評價指標:臨床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排便1-2次/d,排便通暢,便后無殘便感。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膽排便稍費力,偶有排便不凈。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但是排便仍需要用力,偶需服用通便藥物。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與術前相比無改善。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 數據處理
用SPSS19.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與對照組7.50%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直腸前突的患者目前以長期保守治療為主,通過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緩解便秘,嚴重患者通過藥物輔助。但是長期藥物輔助會導致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2]。嚴重的排便障礙患者則需要通過手術治療。
STARR術能夠切除直腸前突導致的直腸前壁松弛下垂的粘膜,并給予吻合,但是部分患者遠期療效不佳,不能夠完全緩解便秘。因此我院在此術式基礎上增加了直腸前壁粘膜硬化劑柱狀注射以及肛門緣掛線術,這樣既除去了松弛的直腸前壁粘膜,同時加固了直腸前壁以及周圍的組織,從而起到了更好的治療作用[3]。從本次研究來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說明綜合療法顯著的提高了直腸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與對照組7.50%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綜合療法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因此可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世舉.掛線及定期擴肛治療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研究[D].河南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07年.
[2] 馬也.全方位硬化劑注射治療直腸前突的臨床研究[D].陜西:陜西中醫學院,2007年.
[3] 韓旭.直腸前突的治療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08,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