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濱 劉曉紅


【摘 要】 目的:對于心血管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成效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員6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64例患病人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實驗組予以舒適護理,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病人員護理成效。結果:實驗組患病人員的護理有效率100.00%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患病人員78.12%。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病人員不良反應發生率3.12%明顯低于對照組患病人員12.50%。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有助于患病人員快速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應予以推廣,在臨床中多加運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心血管疾病;護理成效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180-01
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近些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飲食方面發生了變化,所以人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生了近些年也有了逐年升高的趨勢[1]。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員來說,除了對其進行必要的治療之外,護理也顯得十分重要[2]。本文選擇64例患病人員展開對比調查,觀察舒適護理的臨床運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員6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64例患病人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實驗組32例患病人員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56~81歲,平均年齡(67.27±14.14)歲。對照組32例患病人員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57~82歲,平均年齡(68.37±14.16)歲。納入標準:本實驗已經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64例例患病人員均已被確診為心血管疾病;所有患病人員均對本次實驗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其他嚴重疾病者;不能夠配合本次調查者。將兩組患病人員的人數、年齡與性別等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存在可行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予以舒適性護理,具體如下:
(1)心理安慰干預。建立良好的護士-患病人員關系,與患病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溝通,及時了解患病人員的心理變化;耐心地告知患病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相關問題,積極回答患病人員的問題。加強與患病人員的心理溝通,督促患病人員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
(2)環境舒適干預。醫務人員應保持病房清潔并控制最佳溫度和濕度。定期更換被套和床單,為患病人員創造舒適的病房環境。
(3)排泄舒適干預。護士在入院時嚴格評估患病人員的胃腸道狀況,充分了解患病人員的飲食習慣、活動強度、排便時間和糞便質量。
(4)疼痛舒適的干預。根據患病人員的實際疼痛情況,護士提供藥物控制和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3 評價指標
對于兩組患病人員的臨床護理成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記錄、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病人員護理成效對比
經過兩組患病人員的數據進行比較,可知,實驗組患病人員顯效23例,有效為9例,唯有無效者,有效率為100.00%。而對照組顯效為11例,有效為14例,無效為7例,有效率為78.12%。經過對比可知,實驗組患病人員的護理有效率100.00%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患病人員78.12%。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為見表1。
2.2 兩組患病人員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經兩組患病人員的數據對比可知,實驗組患病人員中有1例患病人員出現便秘,未發現出現失眠以及疼痛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2%,對照組患病人員中2例患病人員出現便秘,1例患病人員出現失眠,1例患病人員出現疼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實驗組患病人員不良反應發生率3.12%明顯低于對照組患病人員12.50%。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患病人員對護理人員的醫療服務質量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3]。患病人員舒適體驗,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4]。本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成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通過實驗可知,舒適護理可更廣泛、更有效地改善患病人員的舒適度。主要表現為:為患病人員提供舒適潔凈的治療環境,適當的濕度和溫度,使患病人員感到舒適。心血管疾病患病人員多為老年人,照顧者在患病人員進入醫院時仔細評估他們的胃腸道,充分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排便時間等。同時,根據患病人員的實際疼痛情況,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此外,必須對患病人員給予心理護理,保障患病人員的心理舒適。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有助于患病人員快速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應予以推廣,在臨床中多加運用。
參考文獻
[1] 程冰.舒適護理應用于心血管護理中的成效觀察[J].智慧健康,2019,5(10):155-156.
[2] 韓花.舒適護理應用于心血管護理中的成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8):270-271.
[3] 王鴻銘.舒適護理在心血管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成效探究[J].雙足與保健,2018,27(18):49-50.
[4] 陶園.心血管護理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成效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