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


【摘 要】 目的:分析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壓力狀況,探討其干預對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納入分析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67例,男40例,女27例;對照組65例,男34例,女31例。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醫療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心理干預,分別于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心理健康(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心理壓力(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PSS)的變化。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和CP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知覺壓力量表(CP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140,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600,-6.050;P<0.05)。結論: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焦慮抑郁,心理壓力大,心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 青年血液透析;心理壓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14-02
引言
血液透析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幾年青年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病人數不斷增加,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需進行血液透析終生治療,維持生命。綜合臨床中軀體疾病患者多伴發明顯的抑郁等多種心理反應,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也不例外,特別是青年人尤為明顯,抑郁是最常見的心理反應,并表現出高自殺率,其他心理反應還有焦慮、治療不配合等。針對這些患者,需要醫護工作者仔細觀察,早期發現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訓練,必要時給予有效的精神藥物治療。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
納入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進行透析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67例,男性4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31.7±5.6)歲,平均透析時間(32±8)個月,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28例,初中及高中患者19例,大學及以上學歷患者20例;對照組65倒,男性3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齡(32.6±5.8)歲,平均透析時間(33±7)個月,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17例,初中及高中患者20例,大學及以上學歷患者28例。實驗組慢性腎小球腎炎27例,高血壓腎病21例,糖尿病腎病18例,多囊腎3例,梗阻性腎病1例;對照組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高血壓腎病25例,糖尿病腎病15例,多囊腎3例,梗阻性腎病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在性別、年齡、透析時間等一般資料上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的同時采用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PSS)進行壓力評估,并采用SAS、SDS量表評價心理狀況。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醫療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心理干預,干預內容:(1)入院后,責任護士要給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保持透析室內空氣清新,定期消毒、通風換氣等,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詢問患者時態度溫和,使患者感受到安全;(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手段是心理治療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一步。但由于治療方法和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易激怒心里。對患者的生理社會功能、生活質量以及透析質量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加強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宣教使其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對治療、護理步驟能了解、掌握并對可能產生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有思想準備使患者依從性提高積極配合治療調整心態從抑郁中解脫出來,以樂觀平和的心態對待血液透析治療;(3)健康教育。每周對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屬進行1~2次健康宣教,包括血透相關知識,發病原因,預防措施以及正確的生活方式,家屬要學會協助患者共同面對,采取正確的措施應對不良反應,一起戰勝病魔;(4)提供相互交流和溝通機會透析時盡量把年輕患者安排在相鄰的機位沐」于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正是因為這樣的安排讓他們由陌生的病友到相互認識變成并肩作戰的透析好友相互鼓勵、相互傳授經驗在透析過程中和透析后應注意的問題和對生活的態度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和認識。年輕的患者都相互留了電話號碼,QQ、微信、建立交流平臺對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他們不在孤獨有自己的群體和朋友,有自己相互鼓勵和傾訴的對象。每次來透析都相互問候,減少了陌生感社他們忘記自己是患者就像是朋友聚會一樣。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壓力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CPSS平均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知覺壓力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定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年輕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需要血透護士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和找出這個群體的共性進行有機地結合制定出恰當的護理對策同時調動家庭、社會支持系統,使患者醫從性和心理狀態良好透析護理質量顯著提高為患者進行腎移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時為患者回歸社會提供了身心方面的重要保障從而緩解了家庭和社會壓力。
綜上所述,由于長期患病和長時間的透析治療,青年透析患者心理壓力較大,經過有效心理干預后,可明顯減輕心理壓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給星,陳紅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4(9):196-197.
[2] 王東,鈕文異676,曹若湘,等.改良中文版壓力知覺量表在北京市小學生中的適用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5,32(3):289-291
[3] 鄭秀琴.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9).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