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實 劉洪羽 翟麗麗


【摘 要】 目的:主要分析了耳鼻喉患者腫瘤的病理特征、發病規律和發病趨勢。方法:隨機抽選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入我院接受耳鼻喉腫瘤治療的患者,回顧分析耳鼻喉腫瘤的發生部位、病理類型以及發病趨勢,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建議。結果: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低于良性腫瘤的發病率;咽喉部腫瘤比率較高,鼻部、耳部腫瘤比率較低;耳鼻喉腫瘤發病趨勢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做好預防工作還是相當必要的。結論:從耳鼻喉腫瘤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可以發現,耳鼻喉腫瘤的病理特點多,發病無規律,有效治療方案的應用,必須引起廣大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結合耳鼻喉腫瘤的病理特征、發病規律以及發病趨勢進行特殊治療手段的系統研究,可以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更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
【關鍵詞】 耳鼻喉腫瘤;病理特征;發病規律;發病趨勢;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16-02
引言:耳鼻喉腫瘤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且類型多、較隱蔽、活檢難度大。針對耳鼻喉腫瘤發病特征、發病規律、發病趨勢的分析,一直都是醫務人員們關注的主要問題。研究工作進展順利,能夠結合耳鼻喉腫瘤的發病特征找到最合適的治療對策,對于患者病情的康復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本次實驗就將入我院接受治療的耳鼻喉腫瘤患者確定為主要的觀察對象,一邊分析了腫瘤發病特征和發病規律,一邊提出了幾點建議,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2019年間入我院接受耳鼻喉腫瘤治療的患者中進行隨機抽選。2017年-2018年共計1210例,包括男性患者782例,女性患者426例,患者年齡區間為32-56歲,平均年齡為(43.66±10.51)歲;2018年-2019年共計1386例,包括男性患者811例,女性患者575例,患者年齡區間為40-61歲,平均年齡為(47.19±11.38)歲。其中,初步判定為良性腫瘤的患者約占72.22%,惡性腫瘤的患者約占27.78%。
1.2 納入標準
在我院有病例存檔的患者,全部經過臨床病理學診斷。部分患者進行了多次病理檢查,手術探測和冰凍切片后判定為耳鼻喉腫瘤。
1.3 統計方法
本次實驗使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 22.0進行各項數據的處理以及結果的分析,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而p<0.05則表示對比結果有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耳鼻喉腫瘤患者發病部位的分析,可見下表:
2.2 耳鼻喉腫瘤患者病理類型的分析,可見下表:
2.3 耳鼻喉腫瘤患者發病趨勢的分析,可見下表:
3 討論
實驗結果均已表明,耳鼻喉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漲趨勢,但從發病部位、發病類型的研究中,還是沒有辦法確定更好的治療思路。因此,廣大醫務人員仍需將更多精力放在耳鼻喉腫瘤有效治療辦法的探討方面,全心全意為了患者服務,最終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另外,鼻部、耳部腫瘤發病率低于咽喉部腫瘤發病率;但是,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病例類型、發病規律是沒有明顯變化的。由此可見,收集相關資料足以證明耳鼻喉腫瘤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瑾,劉云平,江漢.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手術治療鼻腔鼻竇良性腫瘤[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9,10(08):44-45.
[2] 吳林海,閆明新.晚期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的內鏡外科治療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0(15):119-120.
[3] 司峰志, 丁艷, 龔曉瑾. 耳鼻喉黏液表皮樣癌20例臨床病理分析[J]. 中國醫師雜志, 2015(s2):41-42.
[4] 朱嘉興, 王紓宜, 王德輝. 頭頸部非典型軟骨腫瘤Ⅰ級的臨床和病理分析25例[J].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5, 15(4):280-284.
[5] 郝學靜, 李亮, 陳雷. 內鏡經鼻手術治療侵及眼眶的鼻竇惡性腫瘤34例臨床分析[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6, 51(6):42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