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東生 馮艷美 王立霞 王振鈴
【摘 要】 目的:探討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方法: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開展本次研究,期間總共選取300例患者作為案例進行對比研究。分組方式以隨機數字法為主。常規(guī)組應用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技術,實驗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技術。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數據差異顯著,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優(yōu)勢突出,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結論: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可以顯著提升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康復質量,屬于一種療效理想、高安全的手術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腰椎骨折;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23-02
腰椎骨折主要是指因為外力所導致的胸腰椎骨質連續(xù)性損傷,腰椎骨折屬于臨床中相對普遍的一種脊柱損傷疾病[1]。近些年隨著老齡患者的不斷增多,因為患者本身的骨質疏松性表現,很容易在低暴力損傷之后很容易發(fā)病[2]。對于年輕人群而言則是以高能量的沖擊導致發(fā)病,發(fā)病之后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會形成嚴重負面影響。對此,為了有效提高臨床干預水平,本文簡要分析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開展本次研究,期間總共選取30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為案例進行對比研究。分組方式以隨機數字法為主,分組結果為:實驗組150例,男性患者89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8歲,年齡中位數46.2歲。常規(guī)組150例,男性患者89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67歲,年齡中位數45.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于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參與書。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提供傳統手術治療,實驗組采取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
傳統手術操作主要是以開放性手術方式為主。
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具體操作如下: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之后,讓患者采取俯臥位,讓腹部處于懸空位置,采用C臂機在X線下將4枚克氏針以井字形擺放在患者背部需要固定的椎弓根體表位置,并對部位實行定位和標記,在常規(guī)消毒之后在標記位置分別做1.5cm的切口。分別對患者的皮膚和皮下腰背筋膜,從腰長肌、多裂肌的間隙進入,在暴露人字嵴后進針,在開口后放置長尾椎弓根釘之后,采用C臂機將螺絲放置在適當位置上,采用2根鈦棒,在預彎后將鈦棒經一側下方切口進入,借助患者肌間隙進入上方椎弓根釘槽,在向上插入5cm位置后從上方將鈦棒向下回插。針對鈦棒的位置進行調整之后觀察鈦棒是否位置合理,在確認無誤后撐開復位的脊柱骨折并擰緊螺釘,沖洗并縫合切口,切口位置不需要采取負壓引流處理。
1.3 療效評定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骨折線的吻合狀況理想同時肢體功能恢復突出,無疼痛感;有效: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骨折線的吻合狀況理想同時肢體功能有明顯優(yōu)化,肘部伸展30°,偶爾疼痛但不影響生活與工作;無效:治療效果未達到有效治療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實行數據對比分析,在數據資料錄入之后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方式進行分組記錄,并應用連續(xù)性或離散型的變量實現對數據的錄入,定性的數據不需要分類變量。所有檢驗的數據資料均應用T值、X2值進行檢驗,分別應用于均數與百分比數據。數據對比結果中P<0.05則代表滿足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數據差異顯著,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優(yōu)勢突出,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對于腰椎骨折患者而言,傳統手術需要采取腰椎后路的暴露方式,這一種手術方式會導致患者出現多裂肌和支配神經功能損傷,手術之后很容易發(fā)展成為脂肪沉積、肌肉萎縮以及纖維化的多裂肌退變等癥狀[3]。手術治療需要及時將椎旁肌牽拉開,這一種操作方式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局部血運中斷,從而形成不可逆的缺血性壞死,導致多裂肌的生理性結構較差,并且還會頻繁出現腰酸背痛癥狀,導致患者生存質量不斷下降[4]。
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使用因為自肌間隙進入手術,不需要做牽引與剝離操作,其可以有效規(guī)避局部血運中斷導致的各種壞死癥狀,可以促使多裂肌的生理性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可以保障脊柱的穩(wěn)定性,控制手術之后腰酸背痛的癥狀[5]。另外,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手術操作速度快、出血量較少、術后感染風險更低,對于患者的預后康復有著比較突出的干預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數據差異顯著,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優(yōu)勢突出,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這一結果充分證明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對于腰椎骨折骨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有著較高的治療適宜性,治療效果突出,對于骨折愈合的改善作用明顯,可以作為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小切口脊柱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可以顯著提升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康復質量,屬于一種療效理想、高安全的手術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閆亮,賀寶榮,郭華,etal.脊柱后路2種內固定技術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療效評估[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7,15(7):466-468.
[2] 劉新宇,原所茂,田永昊,etal.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結合后路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結核? [J].天津醫(yī)藥,2017,15(2):116-120.
[3] 楊博.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減壓釘棒系統內固定術治療MESCC的效果評價[J].現代醫(yī)學,2017,31(02):89-92.
[4] 崔凱,陳陽,譚榮,etal.后路微創(chuàng)釘棒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43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23(16):85-88.
[5] 李安軍,卜志勇,楊祖清.后路全內鏡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短期療效與預后觀察[J].臨床外科雜志,2018,14(8):58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