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優

【摘 要】 目的:分析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及滿意度影響。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間收治的88例手外傷患者均分2組,參照組44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討組44例患者輔以疼痛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效果,并對其滿意度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參照組護理滿意度56.82%,研討組護理滿意度93.18%,兩相比較,研討組更優,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觀察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且護理滿意度有明顯提升,可在手外傷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手外傷;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觀察;滿意度;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87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53-01
手外傷往往是因意外損傷所致,通常采用手術治療[1]?;颊咭蚴中g過程中對手部神經末梢影響極大,在術后疼痛感加劇,對其睡眠、飲食等日常生活產生直接影響,預后效果不佳,極易引起患者的不安、緊張、煩躁等多種不良情緒,此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疼痛的減輕、傷口的愈合、病情的好轉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的手外傷患者,分組實施常規護理與疼痛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效果,并對其滿意度的影響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間收治的88例手外傷患者均分2組,參照組44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討組44例患者輔以疼痛護理干預。納入標準:意識清晰,均有獨立語言表達能力的患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善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重要臟器功能異?;颊?。
參照組:年齡23.4-54.7歲,平均(32.81±5.63)歲,男女比例28:16,具體受傷部位分腕部、手指、掌部各有患者19例,12例、13例。研討組:年齡24.1-54.9歲,平均(33.31±5.52)歲。男女比例27:17,具體受傷部位分腕部、手指、掌部各有患者20例,13例、11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受傷部位等基礎信息作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參照組44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是健康宣教、藥物指導等方面開展護理服務工作。研討組44例患者輔以疼痛護理干預,如下詳述:
1.2.1? 心理干預與藥物支持
手術之前、手術之后應分別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對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況通過溝通予以充分了解,針對其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在護理期間應尊重患者,以溫柔、耐心的態度與患者建立一個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多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術后患者主要采取鎮痛劑、麻醉劑等緩解疼痛,但應當規范使用。給予患者小劑量、預防性的麻醉鎮痛往往能達到明顯的效果。合理的用藥指導能夠有效防止患者藥物成癮。因此在患者使用鎮痛藥物之前,應先進行疼痛程度的評估,依據評估結果進行恰當的用藥,降低對藥物的依賴性。
1.2.2? 體位及按摩護理
良好的體位對于手外傷患者而言十分關鍵,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手術創傷的具體位置適當調整其體位,在保證舒適的同時避免其他外在因素擠壓創口,確?;颊叱浞值幕顒涌臻g。患者術后往往需長時間臥床休息,可適當進行按摩,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明顯改善其長期臥床導致的肌肉疼痛。
1.3? 觀察指標
通過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具體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與不滿意。評分90以上為非常滿意,60-90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一般滿意率相加。
1.4? 數據處理
經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例數(%)表示, x2檢驗。P<0.05為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通過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參照組不滿意患者有19例,護理滿意度56.82%,研討組不滿意患者3例,護理滿意度93.18%,兩相比較,研討組更優,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比較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3 討論
手外傷的病情較復雜,患者常伴有出血、腫脹等臨床癥狀[3]。手術治療效果較好,但具創傷性,患者極易產生心理、生理上較強的應激反應,進而影響術后康復[4]。疼痛的產生是由于手部神經末梢在受到機械性損傷后,組織胺、5-羥色胺等致痛物質的數量迅速增加,并刺激游離末梢,患者疼痛程度急驟上升[5]。術后疼痛護理與傳統常規護理方式相比,更具有效性與人性化,通過心理干預、藥物支持、體位調整、按摩護理等4個方面加強護理服務,整個護理過程進一步規范化,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患者的舒適度明顯提升,對其術后恢復有積極影響。
參照組護理滿意度56.82%,研討組護理滿意度93.18%,兩相比較,研討組更優,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觀察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且護理滿意度有明顯提升,可在手外傷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沐美玲. 個體化疼痛護理在手外傷術后患者疼痛控制中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v.3(8):89.
[2] 王應瓊, 譚艷慶, 陳玉梅. 傷科黃水濕敷治療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80例[J]. 現代中醫藥, 2018, v.38;No.221(3):42-44+51.
[3] 黃偉妮, 黃偉梅, 鐘宏麗,等. 護理干預在手外傷皮瓣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21):59-61.
[4] 陳俊, 孔昌盛. 67例開放性手外傷患者術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7, 34(1):47-49.
[5] 譚春玲, 高玉芳, 劉春文. 分析手外傷患者術后急性應激障礙的因素及干預效果[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5):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