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運 趙淑靜
【摘 要】 目的:為分析研究頭孢地尼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兒童急性中耳炎的臨床實際應用效果,隨機選擇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在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間符合實驗研究標準的84名急性中耳炎患兒的臨床治療資料信息進行回顧分析,采用統計學中的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方法:對實驗組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給予頭孢地尼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對照組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給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藥物進行治療,研究急性中耳炎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藥物資料依從性、總體治療效率等情況。結果: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經過頭孢地尼藥物治療后,其總體治療效果更佳,藥物依從性顯著提升,實驗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對比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時,相關數據無顯著差異,因此不具有研究價值(P>0.05)。結論: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藥物治療方法相比,對急性中耳炎患兒施以為期五天的頭孢地尼藥物,可以有效提升患兒的臨床治療效率,良好的藥物依從性可以防止患兒治療期間腹瀉、惡心等不良反應情況的出現,值得在臨床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推廣。
【關鍵詞】 頭孢地尼;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急性中耳炎;臨床探究
【中圖分類號】R7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62-02
引言
急性中耳炎是現階段臨床醫療診斷與治療中常見的幾種主要患病類型之一,其主要是指患者中耳黏膜出現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發于嬰幼兒群體,患兒臨床表現為聽力下降、耳痛、發熱等,且極易伴有鼓膜穿孔、聽力障礙等并發癥,如不及時進行專業治療,將影響患兒的聽力功能。現階段臨床衛生服務機構積極進行治療手段的探討,致力于幫助患兒改善臨床癥狀,恢復身體健康,現進行以下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中男患兒22名,女患兒20名,患兒的實際年齡為8個月~10歲,平均年齡為(5.1+0.3)歲。對照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中男患兒23名,女患兒19名,患兒的實際年齡為7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4.9+1.1)歲。納入標準:對所有患兒進行實踐研究前的治療檢查[1],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包括:聽力下降、眩暈、體溫升高、腹瀉、嘔吐、耳鏡檢查顯示為鼓膜充血、腫脹等。臨床確診患兒所患疾病類型為急性中耳炎。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近一周使用過抗生素藥物、對青霉素藥物存在過敏情況的患兒,此次實踐研究中患兒在臨床一般資料信息的對比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因此不具有統計學層面的研究價值。
1.2 研究方法
對所有患兒給予常規藥物進行基礎治療,使用藥物主要包括:1%濃度的酚甘油滴耳、0.5%濃度的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三次,持續治療時間為5天。與此同時, 對實驗組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給予頭孢地尼(國藥準字:H20060980,生產廠家: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藥物進行治療,每日兩次,每日口服劑量為7mg/kg,連續服用時間為5天,對于對照組的42名急性中耳炎患兒給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國藥準字:H20010694,生產廠家:南京臣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藥物進行治療,每日兩次[2],每日口服劑量為13.3mg/kg,取適量藥物于溫開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后進行連續時間為10天的口服治療。
1.3 實驗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體情況進行密切的跟蹤調查,詳細記錄相關實驗數據,研究急性中耳炎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藥物資料依從性、總體治療效率等情況[3]。對患兒治療期間的療效進行準確評估,并將其劃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其中,痊愈:2天后患兒臨床癥狀表現顯著好轉,治療周期結束后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全部消失;顯效:治療周期結束后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基本消失,可停止治療;有效:治療周期結束后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有所好轉,需進行一段時間的再次治療;無效:患兒治療周期結束后,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者病情持續惡化。
1.4 統計學分析
采取SPAA2.0軟件對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專項分析,數據對比采用t,數據的計數資料信息以(%)表示,借助X2進行研究組數據與常規組數據之間的檢驗。P小于0.05證明實驗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層面的研究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經過頭孢地尼藥物治療后,其總體治療效果更佳,藥物依從性顯著提升,實驗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對比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時,實驗組患兒出現2例輕度腹瀉患兒,對照組出現2例嘔吐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4.76%,相關數據無顯著差異,因此不具有研究價值(P>0.05)。具體實驗數據如下表:
3 討論
藥物治療是現階段臨床治療急性中耳炎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對于緩解急性中耳炎患兒臨床癥狀表現至關重要,此次實踐研究結果表明,對患兒施以一定治療周期的頭孢地尼藥物,可以實現短時間內治療效果的凸顯,降低治療期間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藥物治療方法相比,對急性中耳炎患兒施以為期五天的頭孢地尼藥物,可以有效提升患兒在短時間內的臨床治療效率,良好的藥物依從性可以防止患兒治療期間煩躁、腹瀉、惡心、眩暈等不良反應情況的出現,值得在臨床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廣宇.小議頭孢地尼分散片治療急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藥物與臨床,2018,34(15):382.
[2] 孫文博.簡述臨床急性中耳炎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7,34(14):270-271.
[3] 郝新舒.小議頭孢治療急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化醫學實踐,2018,34(15):38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