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趙陽 張居俊

“你如此較真,會得罪人丟了選票,值得嗎?”“凡事都較真,不感覺累嗎?”“上級都沒有要求,就數你認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見有人吐槽,似乎都不歡迎較真的行為。
什么是較真?通常是指不解決問題不撒手的執著態度、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處事行為,是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求真務實的工作原則。清代學者袁枚有一句備受后人推崇的話:凡事不宜茍且。這里所說的“茍且”,就是馬虎隨便、敷衍了事。做事糊弄,馬虎敷衍,從來都是受人詬病的壞毛病。古往今來的有識之士,謀事做事無論大小,無不強調不對付、不應付,拒絕茍且、防范茍且。尤其在當今的時代楷模身上有一個共同的標簽,那就是敢于較真、勇于較真。正因為如此,才能大膽堅持原則、履職盡責,才能解決那些不好解決的問題,辦成那些難以辦成的難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和功績。
當前,大多數黨員干部都能堅持在認真上下功夫,但在較真時不少人卻大打折扣。有的面對問題不能堅持原則,喪失立場;有的失去工作激情,遇到一點阻力就糊弄了事;還有的面對重擔子、硬骨頭、燙手山芋,有得過且過、不愿得罪人的想法。如此這般,沒有了較真的精神,怎么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守黨性?怎么可能為了理想信念犧牲奉獻?這既是對黨的事業不負責,也是對個人的發展不負責。
共產黨人較真,不僅是工作態度、思想境界的反映,更是黨性原則和事業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歷時三年多的延安整風,之所以取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效果,就在于周恩來、劉伯承等共產黨人敢于帶頭揭短亮丑、真整真改,讓大家切實感受到新風正氣,從而自然而然受到群眾信任、擁護和支持。由此可見,當遇到矛盾和困難時,需要我們在大是大非面前一以貫之地堅持求真精神、認真態度、較真勢頭,直至徹底解決問題。
沒有不能揭的短,沒有不敢碰的事,沒有不能較的真。敢于較真是一種優秀品質,是衡量一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一個班子原則性、戰斗性的一把尺子。黨員干部要想在本職崗位學到真本領、真功夫,就要敢于較真,一是一、二是二,既不用“大概”,更不說“差不多”,只要自己坐得端、走得直、行得正,就能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較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因為一些選擇得罪人,甚至遇到嘲諷、質疑和誤解。此時,每一名黨員都要不懼矛盾、不懼威脅,哪怕因此遭受挫折,絆了跟頭,也不應輕言放棄,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只要是對的都要堅持下去,做到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和事業。當然了,較真也不是心血來潮,不能因小來小去的事斤斤計較,甚至為了顯示個人高尚而制造矛盾、中傷他人。
推動我們事業不斷前進,必然伴隨大大小小的矛盾問題,要想把事情做好、做得更好,我們需要推崇這樣的較真。如此一來,才能把事情弄清楚,把矛盾化解掉,把問題解決好。為較真叫好,工作才能過硬,黨和人民才能放心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