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英
(江蘇省寶應中學 225800)
生物學科研究生命現象與自然奧秘,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均存在較大的難度.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如何讓學生掌握生物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體現學生主體成了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傳統教學理念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情況下,高中生物教師要聚焦學生,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呈現生物知識之美,不斷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1.高中生物核心素養
就高中生物這一學科來說,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和社會責任等.其中,生命觀念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生物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對基本的概念、結構進行掌握,進而從生物的角度上,對生命進行重新認識,并對生命現象進行解釋;理性思維則是在學習中,借助推理、概括和建模等思維,對生物學科中的生命規律進行探討和科學的論證;科學探究則是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生物學的角度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社會責任則是指導學生在生物知識學習中,逐漸養成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等意識,使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等.
2.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特點
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呈現出三個顯著的特點,即:
(1)綜合性: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不僅僅包括文化理論,還包括社會實踐和自我教育,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呈現出顯著的綜合性;
(2)發展性:高中生物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核心素養下,伴隨著學生知識量增加、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不斷加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態度、價值觀也隨之出現變化.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呈現出顯著的動態性;
(3)終身性:核心素養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和品質培養,對任何階段的學生來說,均可產生積極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一種終身性、持久性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深化實施階段,但是很多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并未真正對傳統課堂機械能革新,導致學生主動性不能發揮.目前,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集中在:
1.教學理念落后.由于高考的壓力和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任務緊張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基本上事必躬親,關注知識的細節,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無法促使每一個學生均可得到有效的發展;
2.生物知識呈現模式單一.生物教師基本通過一張圖片、一番解說將整個教學內容串下來,面對千篇一律的知識呈現模式,學生感到無趣,對于很多知識點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不起來,學生知識套用現象嚴重;
3.重知識、輕能力.高中生物教師以高考為錨,對生物知識點進行親疏遠近的排序,對于高考涉及不到或是很少涉及的知識,教師基本一筆帶過,或是直接忽略,學生的偏好和能力不能發揮,生物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1.聚焦核心素養,更新教學理念
理念是課程改革的先導,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依據.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生物核心素養”,優化課堂教學理念,通過問題、議題、研討、合作等形式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知識,豐富經驗.一方面,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生物教學中充分凸顯,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以活動代替講授,讓學生參與、體驗,以活動為載體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轉變知識教育模式,關注學生的差異和能力,以全面加強學生能力為教學宗旨,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最后,在實際生物教學中,在遵循“每一位學生均可獲得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以舊知識為基礎不斷構建新知識,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自我的機會.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生物思維
在核心素養要求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生物思維能力的培養,而生物思維的培養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高中生物教師要從生物知識本質出發,以生物知識演變為載體,創設出相適應的問題情境,并充分借助這一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感受生物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細胞呼吸”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充分結合了教材中的內容和知識,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將飛魚孫楊的百米沖刺、張繼科親吻等場景進行了詳細的展示,借助教師提出問題“他們的能量都是從哪里來的?我們身體中的能量是如何進行釋放的?”在這一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也隨之被調動起來,使得學生結合問題情境一步步進入到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并對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了有效的鍛煉.
3.結合生活化教學,深化社會責任
學以致用,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解釋生活現象,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據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充分結合生物知識,并將其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等進行有效的結合,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給學生實踐的空間,提倡學生合作探究,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會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以實現核心素養的要求.例如,在學習完“植物的光合作用”這部分的內容之后,教師在完成理論知識教學之后,可引導學生開展實踐調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進而在“秸稈燃燒會影響大氣環境、合理灌溉會不會造成水資源浪費”等實踐問題中,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
在高中生物學習中,鑒于這一學科特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據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進而達到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同時,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可從不同的維度對學生形成思維沖擊,進而促使學生多種學科能力的提升,實現了核心素養下的人才培養需求.例如,在“DNA復制”教學中,鑒于該部分內容抽象性比較強,在常規課堂教學模式下,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據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多媒體這一有效的方式,將DNA分子的復制過程制作成為動畫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形成單鏈,并以此為模板進行復制,進而促使學生在模擬實驗動畫中,對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更加全面的掌握,進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構建.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展示電子顯微鏡下的DNA分子結構,讓學生能夠對微觀的結構有直觀的認識,體會自然的鬼斧神工,增強學生的探究熱情.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要體現出生物知識的本來面目,針對當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生物情境創設,提出探究問題,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運用信息技術,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能動性,提高生物教學課堂效率,以實現新課程標準下人才培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