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彥
(甘肅省慶陽第一中學 745000)
高中物理的傳統化教學中,通常是教師提前備課,將相關知識講解給學生,在課堂的整體教學中,通常很少關注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缺乏相應的學習動力,并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倦怠與厭惡.而將探究性學習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主要指學生通過相應的情境找到問題突破點,發現、分析與解決相關問題.通過探究性學習相關物理知識,其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生活或自然現象中的物理規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強化學生學習相關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能強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從而實現物理知識的有效掌握.
探究性學習運用于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通常具有顯著意義,具體為:(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將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探究,以物理實驗等方式實現新知識的發現.探究性實驗通常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尤其是物理教學中,通過實驗演示的方式,對物體的運動過程進行呈現,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此,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相關物理知識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而且還能使學生充滿興趣的操作實驗,并發現知識.(2)增強教學互動.高中物理的傳統化教學中,因為知識的邏輯結構較為復雜,僅憑學生的個人力量通常是無法透徹理解相關知識的,因此,其更注重教師的講解,長期以往,就會使學生形成惰性思維,無法有效了解相關物理概念.而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就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思維碰撞,并在探究中,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以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從而使學生通過互動,實現物理知識的掌握.除此之外,各種探究活動中,物理教師需承擔各種角色,引導或參與到學生的任務探究中,從而實現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3)關注過程和結果的統一.應試教育下,學校更注重高考的升學率,而教師更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將更多精力用于教學方法的創新,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造成過程與結果存有相應的偏差.因此,物理教師需注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通過相同的態度看待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與結果.而通過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學生需經歷觀察與發現、假設、實驗驗證,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與歸納,從而獲得相應的結論,因此,探究性學習既關注結果,又注重過程,從而使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1.注重問題的巧設
高中物理的教學中,通過問題導入,可以使學生更迅速的掌握相關重難點知識.問題的導入通常有多種方法,最為常見的方法是物理教師舉例與提問,為學生創設懸念,以促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并以提問的方式,實現雙向互動.例如,對“牛頓定律”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提出問題:“哪些因素會對物體的靜止與運動狀態產生影響?比如杠桿舉壓、自行車蹬踏等,為什么只有受力才能運動?亞里士多德對于這些問題都給出了答案,是什么?”經過提問,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探究興趣,而且還能通過學生互相討論,活躍課堂氛圍.此時,物理教師需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學生理解知識的狀況實施考查,以準確找到學生的理解誤區,并加以糾正.傳統化的教學中,物理教師都是以點名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這種情況,學生通常會出現排斥心理,而通過合作探究,不僅可以使學生發揮出其想象力,不用顧忌物理教師,而且還能形成探究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同時,物理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需注意問題難度的適中性,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教師如果對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實施拓展,學生就會由于難度太高,而失去探究的興趣,因此,為了防止該狀況,教師需注重問題設置的標準及難度適中,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從而使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注重與生活相聯系
高中物理知識通常較為復雜抽象,這就使大部分學生無法有效理解與應用相關物理知識,因此,物理教師需注重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學習觀,以促使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得到激發的同時,實現學習思路的拓寬,并通過教材知識點作為引導,促使學生探究能力的增強,并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熱情得到有效提高.同時,物理教師也可通過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的情境分析的能力,并對學生的學習素材進行深入挖掘,以促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思路拓寬的同時,實現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的時候,需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對物理現象實施教學研究,并通過對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的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中的特征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學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識的學習原理與能力.同時,物理現象在實際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物理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即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不斷的發展與總結問題,并運用相關物理知識實現問題的解決.例如,對“圓周運動”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當中的圓周運動進行思考,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有效理解實際生活當中的圓周運動,以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注重探究實驗開展
探究性學習的運用,其主要是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使學生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而不需教師從旁指導,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收獲知識,并按照相關的實驗想象,對問題進行思考,以獲得合理結論.高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并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實驗機會,促使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形成探究能力.例如,對“重力勢能”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實驗,這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到重力勢能的細節與重點,而且還能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物理教師可以將重力勢能的相關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等告知學生,在學生充分了解到相關實驗后,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實驗中,可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開展合作實驗,該過程中,物理教師需注重將動手能力相對強的學生與相對弱的學生實施組合搭配,以促使學生在實驗中,進行合理分工,以實現共同進步的學習效果.最后,物理教師還需將實驗步驟及其現象演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怎樣觀察與獲取相關實驗數據.因此,通過高中物理的自主探究性實驗的開展,使學生親自參與到物理實驗中,其不僅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實現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使學生通過實驗,實現探究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傳統化教學已無法符合現代化教育需求,但當前的社會更注重復合型、創新型、研究型的人才.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探究性教學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間,以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