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會計利潤一直以來都被當作評價企業業績的重要指標,但近年來會計利潤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及實用性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例如某些公司存在凈利潤,但仍然因為資金短缺破產。因此,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之間存在不可忽視的矛盾,僅依靠會計利潤判斷企業經營績效,不全面且錯誤。
通過分析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產生矛盾的原因及協調策略,有益于支持企業管理者進一步了解自身真實的財務狀況,提供并采取科學正確的經濟決策。因此,對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進行分析,對于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使企業充滿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個成功企業最佳的經營狀態是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同步變化,即同增或同減。會計利潤的增加有現金流量作為支撐,同時現金流量的增加能確保會計利潤的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存在差異和矛盾,具體表現如下。
1.1.1 數據來源不同
會計利潤數據來源于利潤表,會計利潤=收入-費用。利潤表是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內企業生產和經營成果的報表。現金流量數據來源于現金流量表,即現金流量=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流量表是全面展示特定會計期間內企業營運、投資和融資活動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報表[1]。
1.1.2 計量基礎不同
會計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和計量基礎計算得出的結果。權責發生制是指企業根據當期損益,將當期的歸屬額確定為當期損益的方法。現金流量是以收付實現制為確認和計量基礎計算得出的結果。收付實現制是企業根據當期實際收支情況確定當期損益的一種方法。
1.1.3 提供信息的層次不同
從廣義角度分析,企業會計利潤提供的財務信息很多,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凈利潤以及每股凈利潤等。企業現金流量是按照現金流量表中的數據計算得出,現金流量表分主表和附表,故現金流量提供的財務信息多樣且不同于會計利潤,包括反映直接與現金流入和流出相關的經濟活動、間接與現金流動相關的折舊攤銷費和壞賬減值準備以及非付現的投資和籌資活動[2]。
1.1.4 經濟意義不同
會計利潤的數值大小直接反映了企業在會計期間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結果,即會計利潤從數字的角度展示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生產經營的最終結果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效益,是重要的財務信息,在財務信息決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會計利潤在計算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估計和判斷,容易被人為操縱,故財務相關決策不能僅將利潤指標作為依據。
現金流量數值的大小全面反映了特定會計期間企業財務收支的效率和有效性,顯示了企業創造現金的能力。同時,企業現金流量具有真實反映企業資金流動性強弱、衡量企業經營狀況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債務等優點,成為分析和評估企業流動性及償付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另外,現金流量不容易被人為操縱,故比傳統利潤指標更能說明企業利潤的質量,有效彌補了利潤指標在反映企業真實盈利能力方面的不足。
1.2.1 根本原因
企業會計利潤是根據權責發生制計算得出,而現金流量是根據現金收付制計算而得。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及計量方法不同,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不一致,會直接導致企業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計算結果不同。由此可見,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在會計基礎和計量基礎方面的差異[3]。
1.2.2 具體原因
會計利潤是收入與費用相減的差額,而現金流量是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差額。如果收入和現金流入或者費用和現金流出不一致,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就會產生差異和矛盾。
(1)存貨的影響。一是存貨計價方法的影響。企業的存貨計價方法很多,選擇不同的庫存評估方法會導致報告利潤和庫存評估結果不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和現金流量,導致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不一致。例如企業選擇先進先出法,在物價上漲的背景下,會計利潤、存貨價值以及所得稅支出都較高,而后進先出法的情況相反。二是存貨占比的影響。企業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證券、應收賬款、存貨和預收賬款。制造企業的存貨占比最大,而且是流動性最差的流動資產。存貨占比大表明企業資金過多投資于存貨項目,若存貨增加,可能是購買的原材料過多,也可能是存貨滯銷,導致企業現金流出增加但收入沒有增加,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出現差異。儲存存貨會造成現金流出,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三是存貨減值的影響。計提存貨減值準備雖與企業的現金流動無關,但會增加企業的當期費用,使會計利潤減少,導致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出現差異。計提存貨減值需根據存貨的實際情況決定,具有主觀性。如果企業通過存貨減值的賬務處理調整利潤,會加劇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矛盾[4]。
(2)應收賬款的影響。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賒銷是比較常見的銷售方式。企業放寬對消費者的信用政策,提供現金折扣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的需求,這樣會增加企業的應收賬款,銷售收入和會計利潤隨之增加。應收賬款的存在雖然使收入和會計利潤增加,但不能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入。企業會計利潤增加會加重企業稅負,導致現金流出增加,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產生差異。應收賬款的增加會占用企業資產,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增加會導致現金流出,使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產生差異。
(3)企業長期投資項目的影響。企業一般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項目,兩種方法對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影響大同小異。若企業選擇權益法核算,則根據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化,調整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只要被投資企業經營利潤增加,不管是否分紅或派發股利,投資企業都要調整長期投資項目的賬面價值,同時按照企業所占的比重確認投資收益。此時,投資企業會計利潤的賬面金額雖然增加,但現金流量是否增加還要進一步確認,兩者變化不同步。無論權益法還是成本法,如果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股利,投資企業的會計利潤都會增加,但宣告和實際收到股利有時間差,即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不同步,兩者便會產生矛盾。
(4)企業籌資的影響。企業籌資活動也稱融資活動,籌資方式一般是債務籌資和權益籌資。無論哪種籌資方式,在籌資活動初期,企業的現金流入會快速增加,但會計利潤增加不明顯,兩者產生差異。籌集資金要支付籌資成本,即支付利息費用并償還本金。這些在籌資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發生。利息費用支出會增加現金流出增加,而且利息費用的支付會減少企業的經營利潤以及所得稅支出,最終導致凈利潤增加,使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不一致。
(5)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道德素質的影響。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以及為了順應市場發展,企業要在經營周期結束后自行編制財務報表并定期披露,財務信息使用者根據財務報表決定是否對該企業投資。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互相分離,所有者或者股東只關心企業的經營結果,放寬了經營者的權利。因此,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了獲得更多投資而粉飾財務報表。例如通過增加收入和減少費用支出虛增會計利潤,但現金流量并沒有增加,導致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出現矛盾。
在“利潤為王”觀念的影響下,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差異與矛盾是實際存在的,不應該被企業忽略。某些企業雖有可觀的利潤成果,但沒有對應的現金流入且企業內部可能存在產能過剩、存貨囤積、應收賬款難以收回以及資金流短缺等情況,最后導致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無論是企業還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應該重視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將二者結合起來,從而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要重視存貨管理,精準訂貨量,降低存貨儲存成本,加快存貨周轉,防止資金短缺;科學管理應收賬款,擴大銷售收入的同時,加快回收應收賬款,使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同步增加。
合理計提各項資產的減值準備,縮小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差異;協調企業各項活動的現金流量,使現金流量的分配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推動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同步發展;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正確處理賬務,禁止粉飾報表,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營造重視現金流量的氛圍,嚴懲違法會計法律法規的人員,緩解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矛盾。
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會計利潤和現金流量的差異和矛盾經常存在。協調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矛盾,能確保企業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確財務信息,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