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翯 劉 靜
(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
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企業的財會工作模式逐漸由傳統的紙質核算轉型至信息化、多媒體化核算,在提升企業財務核算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確保了財會核算的精準程度,為企業的穩定發展作出很大貢獻。會計信息化改革需要管理者轉變傳統管理理念,因此管理者必須培養自身自主創新意識。
1)會計信息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基于當前社會發展對信息技術的實際需求,企業單位必須正視自身的會計信息化創新,努力培養信息化財會人才,保證自身在市場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地位與核心競爭力。簡而言之,會計信息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會計與信息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
會計信息化本身是當前社會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企業也必須積極響應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形勢,及時參與,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現階段,會計信息化逐漸成為企業高層、管理層獲取網絡信息的主要途徑,并且幫助企業單位提升自身在行業市場中的競 爭力[1]。
2)企業財務管理。企業財務管理在特定的整體規劃中,關于資產的購置、資本的融通、現金的流向以及利潤的分配等方面均可體現出較為顯著現代化管理特征。為了進一步凸顯現代化科學管理觀點,企業高層務必重視科學管理觀點在單位各部門之間的貫徹落實,制定嚴格的企業財務管理獎懲機制。
簡而言之,企業財務管理往往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本身的資金流向進行決策、規劃與控制,是一項復雜性與綜合性較強的管理方針,時刻引導著企業單位努力朝向更高效的發展道路。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參與主體,包括其投資風險管理等等[2]。
1)對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首先,企業單位體制內的會計主體通常與其本身的長效經營具有較大的關聯性,且隨著會計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促使整體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眾所周知,企業財會工作的服務主體為會計人員,但是會計人員必須存在于實體經濟中,保證真實存在的企業能夠正常運行。其次,會計分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在企業單位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會計分期的作用至關重要。會計分期的實際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高層在做出經濟決策時能夠提前獲取準確且可靠的會計信息。傳統的財會模式下,多數核算工作是由人力完成,無法百分百保證信息的可靠性。最后,貨幣計量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創新背景,企業單位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均建立互聯網優勢,并以此構建穩定且高效的網絡資源平臺,實現信息溝通與資源互換的發展目的。雖然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崛起為企業財會帶來了一定優勢,但是也影響了貨幣的計量方式[3]。
2)對管理觀念帶來的影響。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高于常人的風險意識,只有具備了“未雨綢繆”的發展意識形態,才能確保企業單位始終占據行業市場的主體地位,并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常情況下,企業管理層的任何一項決策,無論是經濟流向還是發展目標的制定,均會影響該企業未來的發展質量。
企業管理層必須具備“居安思危”的發展理念,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應順應新時代發展節奏,創新企業體制內現存的財務管理工作,并接受由新時代帶來的嚴峻挑戰及新的發展機遇。管理層要敢于創新,全身心的投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創新與改善中去,緊跟新時代的發展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與風險意識,完善企業管理機制。
3)對會計人員帶來的影響。傳統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財會工作往往是通過人工完成,包括憑證登記、報表制作等相關工作,手續復雜且繁瑣,以此在手工完成財會工作的過程中較易出現技術失誤。另一方面就是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較為滯后,缺乏自我創新與自我提升意識,太過安于現狀,缺乏競爭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發展體系,因此影響了會計人員的自我發展質量。
4)對財務信息帶來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技術常見于企業單位的創新發展當中,并充分發揮著自身的積極效用,大力推動企業財會核算機制的改善與優化。除此之外,企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管理機制始終有待完善與健全,因此管理者應提升自我創新意識,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制定全新的財會管理機制亦或是改善當前現存的財會管理機制[4]。
1)優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及內容。會計信息化改革是把“雙刃劍”,在為企業單位正確到新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影響了體制內會計核算結果。針對此類問題,企業管理層應正確認識到問題對于企業本身發展的嚴重影響性,且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制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并保證該管理目標的時效性與適用性。另一方面,除了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之外,更應當不斷優化與改善財務管理內容,針對不同的管理區域,進行適當的細化或者擴充。
2)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重視。現階段,企業多數高管的管理意識與風險意識淡薄,因此企業整體的創新發展進程受到阻礙,無法滿足全新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需求,最終致使社會經濟整體增長水平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針對此類問題,企業財務高管應定期組織財會工作人員開展專業能力培訓工作,同時自己也必須積極參與其中,以此有效培養管理人員自身的風險與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形態。
3)建立健全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前文提到,當前國內多數的企業單位均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以此企業財務高管也無法利用現存管理機制構建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從而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眾所周知,經營效益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前提,基于此,企業高管必須優化與完善現存的財務管理機制,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應當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此順應新時代背景下對企業財會人員的技術要求與能力要求。
結合以上描述,會計信息化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甚至是整體發展均造成較大的影響,當然,會計信息化是把“雙刃劍”,除了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這無疑是對企業單位體制內財會工作人員的技術考驗與能力考驗,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