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肇慶 526020)
陳振波
自動化與數字化,是當前醫院建設與發展的主要方向,物聯網技術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尤其是與無線網絡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滿足了醫院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看病就醫條件的要求也更高,加快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步伐,是推動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關鍵前提。在傳統發展模式下,由于受到技術因素的限制,導致資源的共享受到一定阻礙,在醫療生產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物聯網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進一步優化醫務工作流程,促進服務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在該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實現對人、物與事件的智能化控制,增強醫院醫、療、看、診的一體化。在實踐工作當中,應該結合醫院的具體工作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物聯網技術的核心設備包括了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器和紅外感應器等等,能夠在特定協議下有效連接互聯網與物品,在信息交換當中完成智能識別、定位與跟蹤、監控[1]。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是物聯網的主要架構分層。其中,最底層的是感知層,能夠在多種感知設備的作用下對數據進行采集。而中間層則是傳輸層,能夠實現對感知層信息的傳輸,在此過程中需要借助于移動網、無線網和以太網等等。頂層為應用層,主要負責對信息進行分析與決策。
在傳統工作模式下,對于患者的監護必須面對面,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實現遠程監護,提升醫療工作效率,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便捷。尤其是在當前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人普遍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運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對中老年患者的遠程監護,從而減輕醫務工作人員的負擔。不僅能夠及時跟蹤患者病情,對其突發性危險進行預估與監護,同時能夠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防止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2]。物聯網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傳感器技術的無線通信功能,在遠程監護患者時降低了成本投入。運用網絡攝像頭能夠幫助醫生觀察患者的住院情況,隨著傳感器技術、藍牙技術。無線射頻技術和近距離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測量人體生命體征也變得更加便捷,比如測量心率、血糖含量、體溫和膽固醇含量等 等[3]。運用物聯網在患者的資料數據庫當中錄入檢測數據,幫助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診斷。感知監控模塊的應用,也能夠通過相關軟件存儲與處理相關數據。
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也能夠增進藥房人員和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銜接,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對誤差進行控制。運用計算機能夠規范處方調劑、患者用藥和護理給藥等流程,幫助醫務工作人員及時獲取配藥處方訂單,通過二維碼的掃描防止出現拿藥錯誤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藥品管理數據庫,藥房人員可以直觀化獲取各類藥物的基本信息,包括了供貨渠道、保存期限、保存環境狀況和藥品庫存等等,促進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二維碼標簽或者條形碼標簽設置于藥品當中,患者通過自助掃描就能夠獲取用藥劑量、使用說明和保存期限等信息,防止患者出現遺忘或者疏忽等現象。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打造智能藥箱,自動提醒患者按時服藥,使醫療服務更具人性 化[4]。此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能夠實現對醫療領域的規范。將藥物的加工信息、品種名稱、生產批次和生產廠家等信息標識在智能標簽當中,防止假冒偽劣藥品在市場中的流通。
借助于RFID技術,能夠有效處理患者身份標識,幫助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基礎疾病、診療信息、用藥記錄以及生命體征等加以獲取與分析。當患者出現病情異常時,能夠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病情的變化情況,避免重復檢查帶來的延誤問題,同時增強管理工作的動態化。雙重身份識別模式的應用,能夠對傳統護理模式加以優化,同時防止在注射和給藥等工作中發生較大偏差。在信息化建設當中,應該加強對條形碼、PDA以及二維碼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打造完善的移動醫護體系[5]。這不僅能夠幫助醫護工作人員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對,而且優化了病人的住院體驗,有利于病情的康復。
物聯網技術是一種新興技術,在當前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都得到廣泛應用,將其與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融合在一起,能夠轉變醫院的傳統工作模式,促進醫療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尤其是在遠程監護、用藥管理和移動醫護當中,物聯網技術能夠發揮自身優勢,防止出現信息孤島效應,增進醫院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提升醫院的整體工作水平,為醫院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