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敏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6)
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為了加強經濟、文化的交流,航空業迅速發展起來,同時航空業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1-2]。目前中國處于發展中階段,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基于此,河南省在2013年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發展計劃。
城市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發達的交通結構。目前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3],經濟資源的流通速度越來越快,加速經濟資源流通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航空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鄭州航空港區是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航空經濟先行區[4]。該航空港區發展定位是以航空運輸為中心,并以此引領相關的現代產業發展。未來鄭州航空港區將會被打造成一個擁有多種快速交通方式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如航空、地鐵、城鐵等。目前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已經開通61條航線,基本實現與全國大中城市的航空聯系。
此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出入口與5條高速公路交匯,成功打造成航空與陸地運輸相結合的綜合性交通樞紐。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發展離不開河南省其他地級市的支線機場。目前該機場與其周邊的洛陽、安陽、南陽和商丘機場基本實現河南省內航空運輸全覆蓋,形成了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的發散式航空網絡。
目前,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太明朗的情況下,鄭州航空港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各項指標有了明顯提高。
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0.8億元,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在減稅降費3.5億元的情況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保持了10%的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全省、全市占比分別為64.1%、88.7%。航空口岸旅客吞吐量完成2 91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完成52.2萬t,這兩項在中部地區都是穩居第一。
鄭州作為中國鐵路的中心樞紐,京廣線與隴海線鐵路在鄭州交匯,進一步加深了鄭州在中國鐵路中的核心地位。另外,2016年9月徐蘭高速鐵路鄭徐段正式開始運營,2019年12月商丘站至合肥北城站正式開始運營,這兩處鐵路在鄭州交匯,進一步加強了鄭州在中國鐵路中的核心地位。不管是在鐵路與公路方面,還是在航空運輸業方面,鄭州在中國的交通運輸業中都處于不可或缺的位置。
此外,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經濟建設,各個經濟一體化發展區正在按照規劃逐步實現。鄭汴一體化增加了鄭州的地域面積,提升了城市功能,增加了鄭州的文化底蘊建設,拓展了鄭州的經濟發展空間。
近年來,鄭州不斷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交通往來,建設了與洛陽、許昌之間的高鐵線路。目前,周邊城市與鄭州之間的往來時間最長1 h。經濟一體化、區域發展政策的落地,不僅可以推動鄭州經濟快速發展,也有利于促使整個中原經濟區經濟共同發展[5]。
鄭州航空港區規劃發展產業是以航空物流為主導的相關現代產業,如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等。這些都是外向型經濟產業,要想使這些產業得到較好的發展,不僅要有較高的管理效率,還要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但是目前河南省的政策體系設計對于外向型經濟重視不足,不能完全適應鄭州航空港區的規劃需要,政策體系的設計必須進行改善。另外,相對于陸路運輸,河南省的航空運輸相對薄弱,目前距離大型航空樞紐差距較大。
河南省現已具備良好的公路、鐵路設施硬件基礎和正常運營的軟件基礎,適宜在現有的有利形勢下,將其擴展至航空運輸,建立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為鄭州航空港區“創建建設大樞紐,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奠定扎實基礎。
經濟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民航業需求增長的一劑“良藥”。如今我國民航業整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僅與美國有較低差距,客運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其與整體規模并不對稱。與此同時,河南省根據航空經濟的最新發展態勢,提前規劃,將鄭州航空港區建設與中原經濟區“三化”融合發展聯合在一起,旨在把握歷史給予河南省的良好發展契機。
作為新興力量的鄭州航空港區,其前身是臨空經濟區。目前河南省周邊的一些核心城市基本上都提前建立了臨空經濟體系,其行業變化指向還是未知數。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鄭州航空港區大范圍基建投放需求受到嚴重制約。
當前宏觀經濟狀況不佳,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平穩物價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矛盾,對進口產生了不利效應,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鄭州航空經濟繁榮,勢必會面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艱難抉擇。促進經濟發展、就業和平穩物價需求的融合,已然是當下政府急需思索和處理的戰略性難題。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初期交通結構采用的是單向擴張,后來改為多方位擴張,這一改變不僅可以舒緩鄭州的交通壓力,還可以分散來鄭州的客流量。目前,乘客可以選擇多樣的交通方式出行,比如地鐵、公交、高鐵等,交通結構不斷多樣化,緩解了鄭州的交通壓力。目前,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方便河南省內游客外出旅游,提供了專門的機場大巴進行接送,這一措施不僅吸引更多游客選擇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出行,還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會吸引更多航空公司進駐。截至2018年,在鄭州運營的航空公司76家,開通客運航線208條、貨運航線34條,基本形成橫跨歐亞美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成為“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機場。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客貨運規模逐年提升,地位日益重要。2013年旅客吞吐量達1 314萬人次,2017年達2 429.91萬人次,2018年達2 733.5萬人次;2013年貨運量為25.6萬t,2017年達50.27萬t,2018年達51.49萬t(貨運規模位居全國第7位)。2013—2018年年均增長22.7%,2017年和2018年客貨運規模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
目前中國處于發展中階段,東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資源分布不平衡,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需要一個中心樞紐將東西部連接起來。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位置有利,擁有大量優秀人才,同時匯合了多種經濟行業,不管是在人力還是物力上,鄭州航空港區都占據有利地位。據統計,鄭州航空港區2018年完成全口徑財政總收入486.37億元,同比增長27.9%;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37億元,2013—2018年均增長34.2%;國地稅稅收收入72.49億元,是2012年的3.4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1.37億元。2013—2018年鄭州航空港區年均增長43.1%。經濟效應是證明一個地區的發展狀況的最有力證據,地區發展也會相應帶來就業機會增加和其他產業發展。
鄭州航空港區承載著“中原崛起”的重要歷史使命,以近2年的經濟指標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3 085元提高到2018年的2 1627元,現價年均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3 052元提高到2018年的36 590元,現價年均增長8.0%。
首先,航空港基礎生產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將直接作用于城市,產生直接經濟效益。
其次,由于航空港與產業間相互關聯,城市的繁榮及經濟效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行業發展的影響。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成為重要的干線樞紐機場和空中交通樞紐。2019年全省貨物運輸總量21.86億t,貨物運輸周轉量8 595.74億t;旅客運輸總量11.15億人次,比2018年下降1.0%。2019年鄭州航空港區貨物運輸周轉量2 012.66億t,比2018年增長1.7%;旅客吞吐量3 184.70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7.7%;機場貨郵吞吐量52.42萬t,比2018年增長1.3%。
航空港成長進程中,可以使地區內外乃至國內外的物質資源為“我”所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航空港內的基建項目日益完備,也較好地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
城市發揮其全部效用的前提是生態環境建設。航空港的綠色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互補充。要注意生態保護,促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