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萱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北方宅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跟當前施行的制度有一定的關聯。我國農村大都采用一戶一宅平均分配的無償、無限期使用制度。
短期來看,這種制度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讓農民居有所地,但長遠來看,無償使用制度助長了農村宅基地建設的隨意性和無規劃性。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民已經在城市安家立戶,農村的宅基地處于閑置狀態,農村宅基地隨便使用、無節制亂用等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宅基地無償使用,出現了空心村、一戶多宅和浪費土地等現象。
1.1.1 空心村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空心村在我國北方地區特別嚴重。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來村莊里的房屋長期不用甚至廢棄,而在老村外圍尤其是城市郊區的村莊建起新房。老村子越來越衰敗,就形成了空心村,空心村導致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
1.1.2 一戶多宅問題越來越突出
按照我國宅基地相關法律和管理規定,農村實行的是一戶一宅,也就是每家每戶一處宅基地,但各地農村在實際的推行和管理中,卻出現違背法律規定的現象。
一戶多宅在各地農村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華北平原地區經濟發達、政治進步,宅基地管理比較規范和嚴格,因此一戶多宅并不突出。在丘陵地區和一些山區農村,人口居住較分散,家族勢力影響大,一戶多宅的問題比較突出。
1.1.3 布局不合理,宅基地較分散,土地浪費現象非常嚴重
在北方很多農村,農民建房大多沒有統一的規劃,農村宅基地無序建設成為普遍現象。隨著大量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耕地出租的現象逐年增加,很多農村成為空心村,大量的農村宅基地被閑置和浪費。在農村生活的人進行無序建設,隨意性強,使得宅基地的管理面臨更加棘手的問題。
很多農民在老房的基礎上修建新房或是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上修建新房,有的家族勢力比較強的則選在交通便利的道路兩側修建新房,而有的人比較迷信,選擇風水好的地方修建新房。這樣村里各處都有房子,土地浪費現象非常嚴重。農村居民點布局不合理,宅基地分散,沒有形成集中布局的態勢。
當前農村房屋建設規劃比較落后,執行力度相對較弱。從某種意義上講,對農村進行更精密細致的房屋建設規劃,能夠更好地控制宅基地的不合理擴張,保護耕地,維持農村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平穩發展。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村莊建設規劃由所在地區的村民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制,村委會編制完成后由全體村民大會討論通過,之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審查,而后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我國北方很多偏遠農村的宅基地建設編制存在很大困難,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不強,缺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依靠行政調控的手段實施,規劃執行缺乏力度。很多農民隨意建設居住用房并更改用途,各類不規范的建設雜亂叢生,嚴重影響了農村宅基地的管理,導致人地矛盾更加尖銳[1]。
當前農村宅基地普法宣傳力度仍然不夠。農民的思想意識本身就比較落后,雖然很多人在打工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外界信息,但對于耕地和宅基地的固有思想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
農村宅基地普法宣傳形式較單一,缺乏新方式和新途徑,對于農村宅基地的宣傳僅采用掛橫幅、貼標語等形式,耕地保護意識和宅基地規劃意識并未深入人心。
此外,要不斷整合宣傳教育資源,豐富宣傳教育形式。隨著經濟社會及高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手段,達到更為高效的普法宣傳效果[2]。
北方很多地區的宅基地可以隨意擴張,宅基地的管理處于無序階段,甚至非法流轉。不少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尤其是一些村干部無視法律法規,將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流轉、非法入市。這些轉讓、買賣不符合法律規定,很多時候都是私下協議,未辦理合法手續,加劇了土地權屬混亂和產權糾紛,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難度[3]。
對農村宅基地要有計劃地進行規劃和管理,不斷精進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的年度計劃,對農村用地尤其是農村宅基地的轉用要嚴格進行控制并加以科學引導。
當前北方很多農村宅基地流轉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但很多方式并不符合農村宅基地審批制度。應完善農村宅基地的審批制度,對市、縣農村宅基地占有農村用地年度計劃的指標屬性進行單獨核定,解決農村宅基地無序建設問題,避免城鎮建設擠占農村宅基地指標。
優化農民宅基地審批機制,大力宣傳農民宅基地審批制度,讓農民尤其是村干部認識到農村宅基地審批制度的法律效力。農村宅基地相關行為要按照審批制度辦理,未通過正常法律程序審批的要按照法律規范進行嚴格處罰。通過嚴格的審批制度解決一些村干部多占宅基地、浪費宅基地以及人均宅基地面積超標的問題[4]。
有效解決農村宅基地問題,整治和治理空心村是重中之重,加大力度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空閑地是突破口。由村民委員會對長期閑置的宅基地和空閑地按照法律程序收回,收回的宅基地和空閑地要在鄉政府和縣政府備案。
鼓勵農民利用自己的舊宅基地翻蓋房子,合理利用村內空閑地,有效解決當前農村宅基地存在的問題。對已在城鎮購置商品房定居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農民,可根據實際退出宅基地面積給予一定補償,將宅基地調劑給符合宅基地建房申請條件的本村村民,并將調劑結果在上級政府進行備案。農民放棄宅基地后,其在農村享有的各項權利和待遇應保持不變,并加大補償力度[5]。
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才能真正從法律源頭上解決宅基地的各種問題。要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整合宣傳教育力量,豐富宣傳教育形式。讓廣大干部、法律顧問、農業專家下基層,真正跟農民臉對臉、面對面、心連心,將黨和政府的政策說透講透,讓農民更好地認識黨和政府關于“三農”的相關政策,理解當前我國執行的宅基地政策,切實解決農民當前最關切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很多農民玩微信、刷抖音、發快手、看頭條,可以將宅基地的政策和知識通過這些方式給農民講解,建立相關的微信群和公眾號,定期發布一些政策和知識,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6]。
要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大鄉鎮土地存量,讓更多農民有地可種、有地可用,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要集約利用現有的鄉鎮存量建設用地,使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土地集約利用和保護耕地的要求。超占宅基地應按年度交納使用費。一戶多宅中對于符合村集體規劃的部分,允許其一定時期內存在,但要作為臨時用地進行管理,并收取一定的臨時用地管理費用。這兩項費用歸村集體所有,專項用于空心村治理[7]。
農村宅基地管理直接關系著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發展,關系著億萬農民的核心利益和切身利益。我國北方地區農村宅基地管理一直比較粗放,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基于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完善農村宅基地審批制度,加大力度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空閑地,有效解決當前農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讓農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