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寶
(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學 236000)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中教育事業呈現出發展新面貌,數字化成為代表性的特征.而物理是高中教育領域重要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順應數字化改革趨勢,就課堂形態進行創新.樹立生本思想,合理的構建智慧課堂,從而為實現數字化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環境載體.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根據全新的教學要求,就課堂授課模式和教學體系進行創新.
與以往的教學體系不同,數字化教學在教學觀念、技術手段等方面,都獲得了有效的創新.重點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興趣體驗,以及主觀的學習需求.同時,合理的引進了信息化技術手段,呈現出了全新的教育環境,教育渠道和載體也獲得了多元化創新和拓展.在這樣的一個教育大環境下,物理教師需要做的便是要對課堂的形態進行創新.而智慧課堂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同樣彰顯了學生主體的思想,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探究性.因此,教師合理開發智慧課堂,能夠推動數字化改革實現深入發展.也能夠進一步優化物理課堂環境,保證課堂教學更加的高效.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重點加強教學改革,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實現高品質教學.
1.構建物理情境,培養物理思維
眾所周知,高中階段的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需要合理創建課堂情境.借助多媒體搜集直觀性的物理素材,整合成多媒體課件并且借此營造生動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觀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或者抽象性的概念,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樂學意識,讓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前提下,積極的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真正構建智慧課堂.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時,則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如火車行駛時樹木向后移動的現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強化訓練學生的物理思維,再者,微分思想在高中物理中應用有所涉及,但是缺乏數學微分學習的基礎,如:勻變速直線運動中V-t圖像面積在非勻變速運動過程的含義;機械能守恒定律章節,重力做功的決定因素探究;曲線運動章節,圓周運動關于加速度表達式的探究中,都采用微分思想,可以結合數字化技術,生動形象的展示微分思想的建立過程,提高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能力.
2.設計微課視頻,構建反轉課堂
在數字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微課概念的貫徹.借助信息技術,將物理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并轉化成微課視頻.將視頻上傳到物理課堂上,開展反轉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更加自由的自主探究空間,從而將智慧課堂創建工作落到實處.首先,教師需要注重微課資源的整合,從物理教材中提煉重要的知識點.并且在此基礎上搜集相關的課外資料,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視頻順序排列.之后,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就視頻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比如說,教師可以圍繞“牛頓第一定律”設置微課視頻,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意識,更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借助計算機,構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加深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層次.因此,在數字化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師可以合理的借助計算機,構建物理模型,營造智慧型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物理模型的直觀觀察,深入分析物理概念的內涵、特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建模思維.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合理的利用建模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教師可以圍繞“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所受的力”合理構建物理模型.通過多媒體模型演示,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判斷方法,合理的總結受力規律.
4.設計虛擬實驗,突破實驗難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有些實驗難度較高,操作起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為了保證學生所掌握的實驗模塊知識更加的全面,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合理的設計虛擬實驗.通過虛擬演示,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實驗現象,從而突破實驗模塊的教學難點.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設計“a粒子散射”虛擬實驗,增強學生直觀學習體驗,例如學生在學習電磁感應階段,虛擬的“切割磁感線”動作,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呈現,使學生形象了解此過程.
5.建立實驗操作信息化平臺,提高實踐能力
在數字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為了實現智能課堂合理構建,需高度重視實驗模塊教學.學校需要加強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構建信息化實驗操作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讓學生根據自身對實驗內容的理解,通過平臺自主化操作,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驗和創新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借助信息化平臺,進行“自感和互感”實驗操作,從而夯實學生物理學習基礎,提升物理學科素養.
綜上,數字化教學是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今后教育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師需要重視課程改革.在確定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之后,就教學思路和方法進行創新,合理的構建物理情境,構建智慧課堂應用體系,物理模型,設計虛擬實驗以及信息化操作平臺,從而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環境,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物理學習效能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