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申請商標注冊會受到“不得損害他人現有在先權利”的限制。自然人的姓名是一種重要的在先權利,因此有必要探討商標申請在先權利中自然人的姓名權的保護范圍。首先要對姓名作出分類,借助德國法理論分為強制姓名和選擇姓名。對強制姓名應當在承認人格平等的前提下考慮其社會影響力的差異進行不同程度的保護。外國自然人的強制姓名翻譯成中文后可能有多種,應當結合我國公眾的習慣稱呼來認定是否屬于侵權。自然人的選擇姓名可以分為假名和綽號,對假名的保護是從獲得交際效力開始的,對綽號的商標法保護要以自己使用為前提條件。
關鍵詞:商標;在先權利;姓名;商標權;姓名商標
中圖分類號:D923.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23-0044-05
我國《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在先權利。”《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規定的姓名權屬于他人在先權利之一。在實踐中商標與名人姓名相同或近似的事例愈發增多,因此,商標申請在先權利中姓名權的保護范圍成為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商標的作用以及商標法中在先權利的含義
商標(trade mark)是一個專門的法律術語,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注冊后,稱為“商標”。商標受法律的保護,注冊者有專用權。商標的基本作用是:將一個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和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區別開來。在此基礎上,商標還有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的廣告宣傳作用。
《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了商標不得侵害他人的在先權利。在先權利指的是在申請商標注冊之前他人既有的合法權利,其對象為其他知識產權或者民事權利。概括地說,凡是可用來作為商標的客體都可能產生在先權利。商標申請常常因為該條款而被駁回或者在訴訟中被宣告無效。吳漢東教授認為在先權利的共通性在于:“均以文字、圖案、數字或組合的形象化標志,適合于商標的選材”[1]。姓名權是以文字為要素的個人形象標志,是適合于商標選材的。我國自然人享有的各項權利當中,姓名權起到了將個體與其他區分開來的作用,姓名直接用于稱呼該自然人,關系到人最基本的人格尊嚴,受到《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的保護,應當屬于《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在先權利”之一。
在傳媒發達、名人商業價值極高的今天,商標的文字部分與名人的姓名相同時,該商標起到的作用可能與《商標法》立法者所追求的商標的作用相違背:公眾可能誤認為商標與名人有聯系,此時的商標無法起到“區別商品和服務的來源”的正面作用,反而起到了“使得公眾產生誤解、混淆視聽”的負面作用,不少商家正是追求后一種效果而申請與名人同名的商標。這種姓名商標激發起來的消費者的購買欲,不是基于商家真正的商譽而產生的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正當利益,而是不當搭乘名人的聲譽的結果。此時法律非但不應當保護這類商標,反而應當保護自然人的姓名權,宣布該商標無效。
我國十四億人都有姓名權,外國自然人也依法享有姓名權,顯然不能認為只要商標與某人的姓名權相同或近似就侵犯了在先權利。根據自然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同、商標的應用領域的不同,如何作出合理地認定商標是否侵犯了自然人的姓名權而無效的個案判斷,正是本文接下來要研討的問題。
二、自然人姓名的劃分
為了對作為商標法中在先權利之姓名權的保護范圍進行分析,首先有必要對姓名進行分類,筆者借鑒以理論體系嚴謹著稱的德國法當中姓名的劃分理論,將姓名分為強制姓名(Zwangsnamen)和選擇姓名(Wahlnamen)[2]。
(一)強制姓名
強制姓名(Zwangsnamen)一詞是復合詞,由Zwangs與namen(姓名)兩個名詞復合而來。Zwangs有強制、強迫、約束的意思,并有兩層含義:(1)各國姓名登記機關的強制性登記。國家機關強制所有自然人出生時必須擁有強制姓名,并且由國家機關簽發的證件如我國的身份證、外國人的護照①加以證明,有公示效力,用于正式場合。強制姓名雖然可以變更,但是在一個時間點自然人的強制姓名是唯一的。(2)所有人都必須有強制姓名,與下文的僅僅是部分人才有的選擇姓名形成了對比。在我國,強制姓名就是身份證上登記的本名。
(二)選擇姓名
選擇姓名(Wahlnamen)是部分自然人后天才有的姓名。選擇姓名(Wahlnamen)一詞也是復合詞,由Wahl與namen(姓名)兩個名詞復合而來。Wahl作為德語前綴有挑選的意思。也有兩層含義:(1)選擇姓名是出生以后形成的,國家機關不強制每一個人都擁有選擇姓名,某個人的選擇姓名的數量和類別都可以從零到任意多個。(2)選擇姓名可以是本人自己的選擇,如自己取筆名、藝名、組合/樂隊名,等等,這種在德國法中稱為假名(Pseudonym)。選擇姓名也可以由社會公眾創造,在德國法中稱為綽號(Spitzname)[2]。
三、自然人強制姓名相同導致的商標爭議問題分析
(一)我國自然人同名同姓導致的姓名權與商標權沖突實例
德國法里的強制姓名(Zwangsnamen)在我國體現為身份證上記載的全名。這是姓名權當中的最常見的一種,當然可以作為商標申請中的在先權利。關于我國自然人的強制姓名,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兩個商標申請人擁有相同的姓名時,其申請自己的姓名作為商標是否侵犯了同名人的在先姓名權?在這里筆者舉出兩個自然人同名導致的權利沖突的案例以供后文進行解決方案的探討。
1.籃球運動員姚明和廈門企業家姚明以及“姚明絲生活”商標沖突案
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于2002年加入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此后知名度高漲。廈門企業家姚明于2004年創辦姚明織帶飾品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長,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姚明”商標。由于該商標與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的姓名相同,遭到商標局的駁回。廈門姚明提請復審,終于在2008年獲得了商標評審委員會予以核準注冊“姚明”商標用于“花邊;繩編工藝品;針織物品”等商品的裁定[3]。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該裁定的理由之一是:“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與姚明知名的籃球和體育領域有較大差異”。然而,廈門姚明的企業名下的“姚明絲生活”商標申請卻遭到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并且在行政訴訟中法院認可商標評審委員會的駁回決定②。
2.金栢麗公司劉德華、板鴨師劉德華與藝人劉德華商標沖突案
金栢麗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德華毫無公眾知名度,他申請了“劉德華”商標,用于文藝或時尚領域,香港藝人劉德華所屬的亨泰環宇公司主張其侵犯了在先姓名權,法院最終判決撤銷該商標。與此相反的是,板鴨師劉德華姓名與藝人劉德華相同,申請“劉德華牌板鴨”成功并保有商標至今[2]。
(二)我國自然人同名同姓導致權利沖突協調法律分析
如果因為自然人強制姓名相同而導致權利沖突,在解決沖突問題時,應考慮以下兩點,并區別對待。
1.自然人姓名的人格平等性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痹摋l文位于《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部分,依據體系解釋和當然解釋,該條文第一款列舉的“姓名權”指的是作為人格權的姓名權。
因此,依據法律的規定,兩個同名自然人的姓名權在人格權利意義上是完全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即任何一個人的姓名權不得高于他人,不得阻礙同名人的姓名權的使用。在上述“板鴨師劉德華”案判決書中,法官闡釋道:“藝人劉德華享有對其藝名的姓名權,但爭議商標的最初申請人亦對此姓名享有權利?!狈ü俚慕忉屨亲鳛槿烁駲嘀行彰麢嗳巳似降鹊捏w現。
2.自然人姓名社會影響的差異性
我國《民法典》在規定自然人姓名權人人平等的同時,在其第九百九十條又規定:“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此處的“人格權益”包括姓名權的商品化,如當姓名被用作商標的時候,姓名權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商品化權益,即“權利人可以有償授權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因此姓名權具有財產權的性質。”[4]不同人的名聲和帶來的商業影響力不同,姓名權帶來的財產利益大小也不一樣。正如在前述“普通人劉德華”案中,法官闡釋道:“在實際使用中易使消費者產生聯想,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并對藝人劉德華的個人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爭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人行使權利已超出合法的界限,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和藝人劉德華的合法權益,具有不良影響,依據《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的規定,應當予以撤銷?!痹诖税钢校ü俚慕忉岓w現了自然人強制姓名的差異性,法官說的姓名權的“合法的界限”以及不得損害同名名人的“合法權益”的精髓就是:作為財產性權利的姓名權絕非人人平等,而是依據自然人名聲大小其姓名權的保護存在差異性。
(三)外國自然人的強制姓名在我國的商標法保護
1.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在我國保護的實例
我們以“邁克爾·杰弗里·喬丹、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行政管理(商標)再審行政訴訟”(以下簡稱“喬丹案”)為例進行分析。在本案中,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喬丹公司”)未與美國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有任何商業合作關系,喬丹公司持有多個包含“喬丹”“QIAODAN”等字樣的商標。再審申請人喬丹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撤銷“喬丹及圖”等注冊商標,其主要理由是:申請人是世界知名的美國籃球運動體育明星,在我國具有極高的知名度。相關公眾看到與“喬丹”“QIAODAN”相同或者相似的標識,就會將其與申請人關聯在一起。因此,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申請人的在先姓名權。再審人民法院認為:喬丹公司明知再審申請人在我國具有長期、廣泛的知名度,仍然使用“喬丹”申請注冊爭議商標,容易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標記有爭議商標的商品與再審申請人存在代言、許可等特定聯系,損害了再審申請人的在先姓名權。
2.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在我國保護的法理分析
外國人有經過公權力機關登記的強制姓名。由于外國人的全名由多個部分組成,全稱很長,如C羅的全名為“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多斯·桑托斯·阿維羅”,我國公眾習慣以C羅簡稱他。再如喬丹案中的喬丹,全名是“邁克爾·杰弗里·喬丹”,我國公眾習慣以喬丹稱之。也就是說,外國人的強制姓名與我國公眾對外國人的習慣稱呼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又將影響商標法所保護的姓名權范圍。如在上例中,喬丹公司主張“我國公眾習慣以邁克爾·喬丹指代籃球運動員喬丹”,如是認可這一主張的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二審法院做出了裁定或判決維持爭議商標。喬丹本人卻主張“我國公眾主要以喬丹指代籃球運動員喬丹”,如是認可這一主張的再審法院作出了有利于保護喬丹本人姓名權的判決。
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在“喬丹案”中,通過調查的方法判斷公眾對外國自然人的“習慣稱呼”值得肯定。最高人民法院通過搜索“期刊、網絡文章、書籍、??敝嘘P于球星喬丹的報道,發現大多數文章稱呼邁克爾·喬丹為喬丹,而各類文章書籍對球星喬丹的習慣稱呼又會影響讀者對喬丹的稱呼習慣。在“喬丹案”中,最高法院發現“喬丹”這一稱呼在我國各類媒體中都占據絕大多數,法院最終確定了“……均主要以“喬丹”指代再審申請人”。
當然,公眾對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的簡稱,并不是說該外國自然人存在兩個強制姓名,而是因為公眾的簡稱與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的指向是同一自然人,與強制姓名的功能相同,即該外國自然人的對應符號。如我國“很多摩登媒體把Trump譯成了‘川普,而官媒卻將其譯成了‘特朗普”[5]“目前國內對于新任總統Donald Trump的中文譯名尚未統一,一些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以及民間對于Donald Trump的譯名存在著分歧。”[6]筆者認為,我國公眾對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的習慣稱呼能夠讓公眾與該自然人聯系起來,不會引起誤導,就應該作為商標法保護的在先權中的姓名權而受到保護。
另外,外國自然人強制姓名的粵語譯名也比較特殊?;浾Z文化圈對于外國人名有自己習慣的、基于粵語漢字讀音的翻譯方式,與普通話的譯名完全不同,這些譯名主要通行于我國香港與澳門等地區,廣東省的公眾對此也有所了解。例如英國足球運動員Beckham,一般習慣翻譯為“貝克漢姆”,粵語翻譯為“碧咸”,巴西足球運動員Ronaldo Luiz Nazario DeLima,一般習慣翻譯為“羅納爾多”,粵語翻譯為“朗拿度”。有學者提出,粵語譯名不是我國通行的、官方認可的譯名,不構成在先權利中的姓名權。筆者認為,譯名是官方語言普通話還是粵語等方言不重要,關鍵在于是否導致公眾的混淆。由于粵語的特殊地域,粵語譯名的商標申請人以廣東企業越多,筆者選取了四位知名運動員的粵語名字(這四位運動員形象正面,受到公眾關注和喜愛較多,容易轉化為商業價值并且不具有爭議性),查詢了四位知名運動員的粵語名字商標注冊信息,列表如下:
粵語雖然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但是廣東省的公眾大多懂得粵語,與習慣使用粵語譯名的香港、澳門地區來往便利,能夠以粵語漢字讀音讀出這些商標名從而聯想到四位球星的名字。這說明申請粵語譯名商標的企業絕不是出于其他創意碰巧申請了與人名重復的商標,而是有搭乘名人聲譽,故意引起粵語文化圈公眾的聯想的主觀惡意。因此,對外國自然人的強制姓名粵語翻譯,同樣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商標法的保護。
四、自然人選擇姓名的保護問題
(一)選擇姓名的分類
德國法中的選擇姓名(Wahlnamen)可以是本人自己的選擇,如自己取筆名、藝名、樂隊名等等,這種在德國法中稱為假名(Pseudonym)。選擇姓名也可以由社會公眾創造,在德國法中稱為綽號(Spitzname)。
1.假名(Pseudonym)
在德國法中,假名(Pseudonym)包括筆名(Schriftstellername)和藝名(Künstlername)等,以上兩種顯然只是不完全列舉,假名的本質特征是:它不是生來就有強制姓名的而是后天部分人可能有的,它和綽號的不同點在于假名是本人給自己取得而不是其他人賦予的。德國法認為假名的法律保護不是從給自己取一個假名開始的,而是從假名在相關交際圈內獲得交往效力(Verkehrsgeltung)才開始獲得法律的保護。這一德國法理論和筆者強調的要考察姓名持有人的知名度和商業影響力也是相符的。
2.綽號(Spitzname)
在我國《商標法》和《民法典》中都不見“綽號”“外號”等字眼,因此關于綽號能否構成在先權利可以借鑒德國法的規定。在德國法中,綽號(Spitzname)不同于假名(Pseudonym)的主要區別,在于綽號是其他人主要是社會大眾創造的,而非本人創造的。德語中的綽號(Spitznamen)是復合詞,由Spitz與Namen(名字)兩部分構成,Spitz有挖苦的、敏銳的兩層意思,“挖苦”指的是綽號被公眾用于調侃打趣,“敏銳”強調綽號像箭頭一樣指向特定個人。
(二)選擇姓名的保護條件分析
1.對假名的商標法保護
我國《商標法》沒有對自然人假名的保護規定,但是《民法典》、地方審查指南中有規定,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七條規定的“筆名、藝名、網名”也是權利人自己的選擇。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別名、筆名、藝名、雅號、網名”都屬于德國法上的權利人自己為自己選取的假名(Pseudonym)。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審理指南》(以下簡稱“審理指南”)第十六條規定的:“姓名包括戶籍登記中使用的姓名,也包括別名、筆名、藝名、雅號、綽號等”??梢?,在一定的條件下對自然人的假名予以姓名權的保護是有依據的。但“娛樂團體組合名”是否屬于假名(Pseudonym),作為姓名權受到保護?存在爭議。以“羽泉”商標案為例,涉案商標名與知名樂隊名字“羽泉”相同③,但是樂隊名不在《民法典》和《審理指南》列舉的名稱之內。申請人借此辯稱:“‘羽泉為國內音樂組合的名稱,不構成民法意義上的姓名權?!睂徖矸ㄔ阂舱J為:“樂隊名稱并不屬于現有法定權利類型的客體”“擁有者通過將上述的聲譽、信譽、知名度等與商品或服務的結合進行商業性的使用而實現經濟利益。因此,上述作品或名稱可通過商業化的使用,能夠給擁有者帶來相應的利益,可以作為‘在先權利獲得保護……知名樂隊名稱可以作為‘商品化權益載體獲得《商標法》第三十二條的保護。”這里審理法院所說的“聲譽、信譽、知名度”是指社會公眾看到“羽泉”二字后將其與樂隊名乃至于陳羽凡和胡海泉二人聯系起來。可見在此案中,法院用“商品化權益”以擴大對“娛樂團體組合名”的保護。
2.對綽號的商標法保護
德國法對綽號保護有兩個要件:一是某情境下的指代性,二是權利人積極的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某情境下的指代性指的是在某個情境下人們只用綽號就足以指代某人。第二個要件還要求權利人在被他人取綽號后積極地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該綽號,方能強化該權利,否則就會逐漸失去該權利。
筆者認為德國法的“綽號保護兩要件”與我國《商標法》的立法的兩個目的是恰好對應的。我國《商標法》第一條明確了兩個立法目的:既要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也要保障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④。
第一個要件“某情境下的指代性”符合《商標法》“保障消費者”的利益的立法目的,因為當社會公眾為某人創造了綽號后,指代性意味著消費者還將綽號和某個自然人聯系了起來,從而不由自主地受到名人的聲譽影響而產生對產品的期望和購買欲,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不保護綽號這種姓名權而任由其他主體注冊商標,則消費者會陷入錯誤認識而消費?!澳城榫场边@一前置限定詞符合現代社會多元發展的狀況:現代社會行業多樣,各個詞語用于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意味已經成為常態,某些名人的綽號也只能局限于“某個情境”之下,社會全體公眾都熟知某個綽號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第二個要件“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是基于綽號與強制姓名的本質區別提出的。強制姓名經過了國家機關的登記,有強大的公示效力,當事人只需要提交身份證或類似證件就能完成舉證,對于一個自然人的強制姓名,一般來說人們不會有認知分歧。因此強制姓名不存在當事人是否“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這一問題。綽號則不一樣,綽號并非生來就有,沒有國家機關或者其他組織對綽號進行統一登記,沒有公示效力。綽號的舉證無法通過提交證件來完成,而必須調研社會輿論,因此綽號的存在和使用頻率和范圍都充滿了爭議,舉證難度大。另外,只要本人不更改強制姓名,則強制姓名終生不變十分穩定。綽號隨著本人的出名而出現,隨著本人的知名度提高而為更多人所知,也會隨著本人影響力的減退而淡出公眾的記憶。
“自己使用”一詞中的“自己”應當做廣義理解,既包括綽號指向的自然人自己,也應該包括自然人授權的經營者。雖然綽號的影響力來自名人個人,但是現代商業中能夠精心策劃營銷手段,將綽號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極致的往往是背后的企業而非本人。經營者的典型例子是擁有AirJordan(飛人喬丹)的綽號的邁克爾·喬丹與耐克公司有合作關系,在這個例子中,邁克爾·喬丹進行了授權,然而積極地將綽號發揚光大的“自己使用”的營銷主體卻是耐克公司[7]。綜上所述,綽號的不穩定性導致德國法要求當事人積極主動地使用和維護自己的綽號,這就是“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的含義。因為只有當本人積極地利用綽號從事生產、經營或授權他人生產、經營的時候,綽號才能不被淡忘,才能為更多人知曉,才能被賦予越來越大的商業價值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如果綽號對應的自然人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自己使用綽號,甚至通過自己的言行表達出了對某綽號的否定甚至厭惡的態度,其后又突然主張對綽號的在先權利,則該人的行為前后矛盾,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或者英美法當中的“禁反言”原則。
雖然我國《民法典》《商標法》等中沒有綽號這一概念,但在實務中有相關的案例。如我國的電子競技選手、網絡游戲主播盧本偉的綽號叫“五五開”,騰訊公司申請過商標“五五開黑節”,遭到了駁回⑤。那么,騰訊公司申請“五五開黑節”商標是否侵犯了盧本偉在先的綽號“五五開”?盧本偉是網絡游戲《英雄聯盟》的職業選手,在美國參加某次職業比賽的總決賽時,盧本偉被記者問道:“你和韓國選手Faker相比如何?”他自信地回答:“五五開吧,我也經常單殺他?!贝撕蟆队⑿勐撁恕返挠螒蛲婕液推渌殬I選手多以綽號“五五開”稱呼盧本偉。在缺乏語境的情形下,“五五開”在現代漢語中的一般含義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并不能指向盧本偉本人。在本案中,“某個情境下”指的是《英雄聯盟》這款網絡游戲以及其職業比賽?!拔逦彘_黑節”的申請人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是《英雄聯盟》這一游戲在中國的代理商,運營著服務器,并且宣傳盧本偉參加的職業比賽,從中獲利頗豐。更重要的是“五五開黑節”中的“開黑”一詞也是英雄聯盟玩家之間的流行用語,意思是“幾個相互認識、彼此熟悉的玩家組局通過語音或當面交流的方式與對方玩家對戰,彼此熟悉的一方就具有很大的優勢戰勝對方?!盵8]并且游戲方式也是五人對抗五人。該商標的國際分類是41,主要包括“由個人或團體提供的人或動物智力開發方面的服務,以及用于娛樂或消遣時的服務”,這也是網絡游戲所屬的類別。因此,結合后面的“開黑”字眼,《英雄聯盟》的五人游戲制,騰訊公司的業務范圍,商標的國家分類等情境下,足以讓《英雄聯盟》的玩家聯想到盧本偉。綜上所述,“五五開”是應當受法律保護的盧本偉的綽號(Spitznamen),騰訊公司申請“五五開黑節”商標侵犯了盧本偉在先的綽號“五五開”,知識產權局駁回商標申請的決定是合理的。
五、結語
姓名權和商標權的沖突本質上也是法的價值和利益的沖突[9]。不論涉案的姓名屬于上文列舉的哪一種,其背后存在的價值類別都有三種:姓名對應的人格尊嚴、姓名的商品化價值以及消費者的信賴利益價值。不論何種姓名,都應該承認其對應的商品化價值有大有小,保護力度應當有合理化差異。除了保護姓名權人的利益以外,在判斷姓名權與商標權沖突的個案時還應該變換視角,從消費者的認知和混淆的角度來看問題,以保護消費者對產品和自然人的對應關系的認知所帶來的信賴利益價值。
注 釋:
①邁克爾·杰弗里·喬丹、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行政管理(商標)再審行政訴訟(2018)最高法行再32號。
②廈門姚明織帶飾品有限公司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行政判決書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7)京73行初8516號。
③葉立強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行政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6)京73行初6529號。
④《商標法》第一條:“為了加強商標管理,保護商標專用權,促使生產、經營者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維護商標信譽,以保障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制定本法。”
⑤在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查詢“五五開黑節”商標,申請人是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標國際分類41,商標申請被駁回http://wcjs.sbj.cnipa.gov.cn/txnDetail.do?Flt3WMZ5=qqrVSK_5PZPLy2FjwqebXlTIyrYGz_xxm3j_qhBl9qEvNSVcJ0iWrHYo04pWPOZsdRxSMXu6P9qUv5.eXN5EcSW7DLNPWaLf0XAELVD9bn49FHvEhwqcYR0blE59EwoJZ8SuqLIoZfdEH_f.4L61JJowbNmhVE6ch6WmBy0t0b2V_7qc&wfAbSsA0=2hiPQgl1PTAN_lRA3NWIVWWQbcUh4uZhNsw2DsWMgIIWOSjb24NXy.5lC186C0XN6z4Df8nDigzz7uobmI8uipTtGY3EK1COlSJtddLKcaqAAuXwcijb69SubZA_OtLNFKLoYpBB_1tOOzJ0TNGi3pwsuKgf.64KRCif__Dg.MMYT1DPlvM8zGaHu5ldGO4nG6rnaMKAnLWXeChS6OU2efDd57uwXG.Nth8tpx0DhwkGsNB1DmaTgnFaZsnLdTId_。
參考文獻:
[1]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15.
[2]湯文平.從個案規范到民法法典化——以“喬丹案”對司法解釋及民法典草案的影響為例[J].現代法學,2020(3).
[3]兩個“姚明”打官司? 廈門姚明贏回商標[EB/OL].廈門網.2013-07-05.
http://news.xmnn.cn/a/xmxw/201307/t20130705_3397371.htm.
[4]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40.
[5]盧東民,向平.Trump漢譯定名——一種值得升級為現象的探討[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18(1).
[6]郭晨.漫談美國政要Donald Trump之漢語譯名[J].戲劇之家,2017(4).
[7]陳寧.符號學視角下Air Jordan品牌球鞋電視廣告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9(2).
[8]許永強.網游玩家在線互動與社會資本建構[D].合肥:安徽大學,2017.
[9]魏臻.論商標權與姓名權的沖突與規制[J].公關世界, 2020(10).
作者簡介:羅爽童(1993—),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單位為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為民商法知識產權。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