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緯
(重慶市渝北區實驗中學校 重慶渝北 40112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部編版教材中包含一些敘事類文學名著,在教授這些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相對比較完整的人物關系以及主要情節圖。思維導圖能夠不斷的向外進行發展,形成以中心為核心的多個層級圖,沿著某條分支能夠梳理出有關的情節,還有相關情節體現的人物特點,還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比如,朝著主題延伸[1]。如,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名著導讀是“駱駝祥子”,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入思維導圖,讓學生繪制出人物和其情節的導圖。在這部名著中,主人公是祥子,其他人物和主人公有著不同的聯系,學生在繪制導圖時就要以祥子作為核心。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出整本書的人物和祥子間的關系,繪制出一級分支。
祥子與虎妞之間的關系是夫妻,所以,二者的故事情節較多,沿著這個分支進行發散,能夠梳理祥子和虎妞之間的故事情節。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回顧書中二者的相關情節,如,初見、了解、結婚、虎妞去世,并且思考祥子命運變化和虎妞之間的聯系,繪制出二級分支。
梳理完二者的故事情節,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虎妞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祥子開始并不想和虎妞結婚,是因為虎妞引誘和假孕,才讓祥子依照虎妞的安排和其結婚。從這些情節中能夠看到,虎妞的心機以及精明,祥子進城之后農民的特質在不斷的消失。虎妞給祥子買車,也是在給自己的將來留后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讓他們沿著這條發散路徑,就能夠初步得出虎妞的性格特點,繪制會三級分支,如下面圖1所示。

圖1
基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再圍繞其他和祥子有關的人物,如,小福子、孫偵探、劉四爺等,讓學生對每個分支進行發散延伸。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和記筆記,但是對于復雜、內容較多的文章,學生并未全面理解,而運用思維導圖學習方法之后,可以將人物和情節內在聯系用結構化或者是圖像化的方式進行展示,具有直觀形象的優勢,可以有效的突出中心人物,體現出人物前后的變化還有不同人物間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概括故事情節,這也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升。基于這樣的教學,學生可以學會三級分支發散,深入的理解人物性格特點,為深度的理解主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名著閱讀在教材中的很多單元板塊中都有體現,以往教師的導和學生讀的情況都不是很理想。教師要改變現狀,就需要應用思維導圖,把名著閱讀教學中的相關內容展示給學生,比如,專題探究、文本內容、讀法知道、作品精選、選段精讀等,讓學生認識每一部分都和平日閱讀教學相似。從下面的圖2中能夠清楚看到名著學習的主要內容,這對教師解決名著閱讀教學無序、隨意的問題具有積極影響。通過梳理出名著閱讀的體系圖,能夠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閱讀方向。各分支都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能夠沿著導圖分支進行發散。

圖2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存在不知道該寫什么的問題,對于寫作缺乏興趣,為了提升寫作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主動的學習寫作,提升文章的質量[2]。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其具有圖文并茂的特征,可以具體形象的展示出復雜、抽象的內容,所以,不管是在繪制中還是在閱讀中,都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快到父親節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我的父親”這一寫作主題,讓學生練筆。學生在寫作中普遍存在不知從哪下筆的問題,由于日常生活很瑣碎,不知道要怎樣尋找寫作素材,導致學生的寫作興趣受到了影響。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尋找生活中和父親相處的點滴,將聯想到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比如,聽到父親這一次會后,很多人腦海中就會展現出一張嚴肅的臉,這時學生就可以在思維導圖中畫出一張有嚴肅表情的臉;想到父親夜晚在燈下依然辛苦工作,這時可以在導圖中繪制出一盞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不斷的聯想到和父親相處的情節,導圖內容也會不斷增加,學生可以意識到有很多素材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綜上所述,實踐證明,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教師要在各環節教學中合理的運用思維導圖,在復習教學中也可以進行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