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秀 何順霞 李欣欣 李潤平 朱俊霞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護理部 重慶墊江 408300)
近年來,殘疾人數量在不斷增長[1]。醫療衛生機構在提高殘疾人群的生活質量、殘疾人群的康復指導以及增加殘疾人群的生存率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2-3]。其中,不同殘疾類型人群所需的康復指導有所不同,由于不同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不同,其衛生服務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現階段的衛生服務和康復指導多從整體出發,無法實現殘疾人群“一對一”的針對性衛生服務和康復指導[4]。墊江縣中醫院實施了殘疾人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服務新模式,以滿足不同類型殘疾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服務及康復指導。本研究對墊江縣殘疾人衛生健康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并對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管理新模式進行滿意度調查,以進一步改善此服務模式,長期幫助殘疾人群,給予殘疾患者更好的衛生醫療服務和康復指導。現報道如下。
該調查選取墊江縣2個社區三、四級傷殘人員294例,居住時間達2年以上,滿足殘疾人員定義,年齡45~87歲;男女比例1.17:1;文化程度以小學為主;多為農業人員;收入情況不佳,大多為500~1000元/月。見表1。

表1 墊江縣殘疾人一般資料(%)
首先,我們了解殘疾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戶別、婚姻狀況、收入情況等。其次,我們調查殘疾患者的殘疾類別和其所合并的慢性疾病,殘疾類別包括肢體殘疾、視力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和多重殘疾;合并的慢性疾病有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膽囊炎、貧血、肥胖等。最后,我們了解殘疾患者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和康復需求,實施“每人一檔”建立就醫信息檔案,從而為他們實施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服務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從提供陪護到輔助科室作相應輔助檢查,幫助患者收取檢查結果,繳費、刷卡、取藥、如廁等“一對一”服務,且陪送至門診治療室完成各種治療、護理活動,陪護殘疾患者離開醫院或送至住院部住院。在離院前,我們通過當面詢問或調查問卷形式向殘疾患者作醫療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
該調查采用SPSS 24.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例數、百分比表示。
墊江縣殘疾人群的殘疾類別多以肢體殘疾為主,有152例(51.70%);其次為視力殘疾49例(16.67%);多重殘疾28例(9.52%);智力殘疾25例(8.50%);精神殘疾23例(7.82%);聽力殘疾14例(4.76%);言語殘疾3例(1.02%)等。見表2。

表2 墊江縣殘疾人群類別(%)
高血壓在墊江縣殘疾人群合并的慢性疾病中最為常見,有211例(71.77%);其次為高血脂105例(35.71%);糖尿病42例(14.29%);膽囊炎35例(11.90%);肥胖29例(9.86%);貧血26例(8.84%)等。見表3。

表3 墊江縣殘疾人群合并慢性疾病情況(%)
不同殘疾類別人群所需要的康復指導有所不同。由于不同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不同,其衛生服務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對定期體檢、康復指導以及導醫的需求相對較多。見表4。

表4 墊江縣殘疾人群衛生服務需求(%)
墊江縣中醫院殘疾人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管理新模式滿意度調查,包括對接診、工作人員態度、導醫效率、就醫效率、導醫工具使用等幾項進行綜合評價,整體滿意度較好。其中,工作人員態度滿意度最高,導醫工具使用滿意度較差。見表5。

表5 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管理新模式滿意度(%)
墊江縣屬于欠發達地區,為農業大縣,殘疾人口達2.6%。這些殘疾人多居住在農村,文化知識水平較低,以三、四傷殘為主,其中肢體殘疾最為多見。多年來,我縣的殘疾人群數量居高不下。殘疾狀態對于個人來說,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生理負擔;對于家庭和社會來說,會給家人和社會帶來經濟和社會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殘疾人的抵抗力下降,導致其他生理功能相繼出現問題,從而造成多重殘疾[5-7]。
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社會已加大了醫學知識普及的力度。但是,很多殘疾人因出行不便、文化程度不高,對醫學知識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加之經濟問題,很多殘疾人出現身體不適,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正規治療[8-10]。經了解后,我們得知很多殘疾人群為單親家庭或者貧困家庭,子女多在外地打工,往往無陪伴、少陪伴,或陪伴者年老體弱,不能勝任陪同就醫任務。因此,殘疾人群就醫過程的安全性和及時性得不到保障[11]。
墊江縣中醫院通過對殘疾患者建立“每人一檔”的就醫信息檔案,可以最大程度上得知殘疾患者的衛生服務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患者建立相應的衛生服務和康復指導,提高殘疾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殘疾人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管理新模式的建立,有效地幫助了殘疾患者規范就醫,從而解決了殘疾患者就醫難的問題,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認可。該服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較好。其中,工作人員態度滿意度最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醫患關系,樹立了良好的醫院品牌形象;導醫工具使用滿意度較差。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導醫工具的使用有些困難。我們經過向患者當面詢問,得到了對導醫工具改善的建議。
我們通過此次研究,發現殘疾人就醫導醫“一體化、無縫隙”管理新模式在改善殘疾患者規范就醫和提高生活質量上有很大的幫助,且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較高。因此,該模式可以繼續使用,為不同殘疾類別的殘疾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衛生服務和康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