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陳 樂
(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遼寧沈陽 110300)
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心搏驟停(Cardiac Arrest,CA)者采取的使其恢復自助循環和自主呼吸的緊急搶救措施[1],是一項具有社會普遍價值、實用性很強的醫療急救技術[2],也是醫護人員應切實掌握的實用基本急救技能。心肺復蘇的成功率與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2015年10月,美國心臟學會(AHA)更新了《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簡稱2015心肺復蘇指南)在心肺復蘇技術的實施細節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為進一步了解2015心肺復蘇指南對提高心肺復蘇急救操作技能的作用,我院以2015心肺復蘇指南為標準對本院醫護人員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現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本次選取我附屬醫院醫護人員80位,其中男性44位,女性36位,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4±4.3)歲,80位醫護人員中大專學歷28位,本科學歷52例,工作期限1~9年不等,平均工作期限(5.6±1.4)年。80位醫護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位,實驗組男性21位,女性19位;對照組男性23位,女性17位。兩組醫護人員基本資料進行對比,性別、年齡、最高學歷、工作期限等各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
(二)研究方法。本次采用“復蘇安妮模擬人”作為心肺復蘇術訓練模型。對照組醫護人員以《2010年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簡稱2010心肺復蘇指南)為標準;實驗組以2015心肺復蘇指南為標準進行培訓。培訓人員為我院具有AHA認證培訓導師資格的專業人士,分別根據兩版指南的要求對受培訓醫護人員進行教學、訓練,主要內容包括:高質量心肺復蘇、C-A-B心肺復蘇程序、心臟驟停后的治療訓練和實施等。培訓者根據指定項目,包括自我防護意識、按壓質量、人工通氣等多項考核指標在內的操作評分標準,對培訓后的兩組醫護人員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理論分50分,操作分50分。
(三)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13.0實施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兩組數據對比顯示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醫護人員接受培訓后,由培訓師對他們的心肺復蘇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其理論分及操作分與培訓前進行對比,均有顯著提高(P<0.05);兩組醫護人員培訓后的理論分進行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實驗組醫護人員培訓后操作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培訓結果的滿意度,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醫護人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測試成績結果可見下表1:

表1 兩組醫護人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測試成績比較
心搏驟停是急救中危及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患者一旦發生心搏驟停,如不能得到及時搶救,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腦及其他重要器官組織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對心搏驟停者實施現場心肺復蘇十分關鍵。2000年,AHA和部分發達國家復蘇學會頒布實施了世界首部心肺復蘇指南后,之后依照循環醫學以及科研最新成果,每隔五年頒布一次最新的“心肺復蘇指南”,在指南中,主要提出了心肺復蘇的基本原則,以能夠有效指導臨床心肺患者的復蘇操作,提升心肺復蘇操作規范性。我院以2010和2015兩版心肺復蘇指南作為指導對本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后,醫護人員的理論成績及實踐操作成績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
2015心肺復蘇指南為AHA和國際復蘇聯盟(ILCOR)發布的最新心肺復蘇指南,其主要針對2010心肺復蘇指南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新指南中的內容作出了修改[3-4]。AHA成人生存鏈分為兩鏈:一鏈為院內急救體系;另一鏈為院外急救體系。信息時代,人們充分利用社會媒體呼叫施救者,手機等現代化電子設備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早期預警系統、快速反應小組(RRT)和緊急醫療團隊系統(MET)。
高質量的心肺復蘇新標準:每次按壓后胸廓充分回彈,施救者必須避免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減少按壓中斷,胸外按壓在整體心肺復蘇中的目標比例至少為60%;若緊急醫療系統采用包括持續胸部按壓的綜合救治干預,對院外心臟驟停者可以考慮在綜合救治中使用被動通氣技術;對正在進行持續心肺復蘇且有氣道的患者,通氣速率建議簡化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鐘10次呼吸);足夠的速率和按壓幅度:按壓速率為100~120次/分鐘,幅度至少是2英寸(5厘米),不超過2.4英寸(6厘米)。最新數據提示,過度按壓的速率與深度獲得的急救效果更差。因此,新指南對心臟的按壓深度、速率都進行了上限設定,最新證據顯示,溫度范圍可以擴寬到32~36攝氏度并維持至少24小時。在本次研究中,以2015心肺復蘇指南作為標準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后,醫護人員的實踐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2015心肺復蘇指南更清晰、明確、便于掌握,對提高受培訓者的心肺復蘇操作技能有良好的效果,同時也更易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