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爽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漸邁向成熟,為了更好的與時代接軌,一大批以培養具當代經濟發展需要為目標的高校逐步發展,隨著高等學校建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高等教育會計學專業發展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一體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會計專業的發展也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會計學專業成為各高校熱門設定的專業,同時也是滿足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要。經過我國高等教育多年的發展,會計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已經形成自己的一套規模與體系,這種體系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認可,同時也是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會計學專業固有的教育模式開始受到沖擊,實踐能力下降是十分嚴重額,不斷顯現出各種問題,對未來高校會計學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障礙。我國在高校的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視課程教學的建設,對其研究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也成為教育研究領域的重點課題。如何能夠有效的提升會計學專業的教學質量近年來一直為專家所熱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相關的各個會計學專業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尤其是課程實踐在課程建設上的應用不斷得到重視,由過去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教材選用不夠合理,教師講授過于單一,理論沒有辦法結合實踐等問題出發,不斷健全會計學課程教學管理,從教育管理的制度與指導出發,矯正過去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對課程改革的研究需要不斷加深,引入相關國外的經驗,不斷改進教學進程和課程教學的創新,多維度提升提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面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教育更要與時俱進的進行調整,我國的高等教育在設置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依然是以“學科本位”為主要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課堂講授依然是課程教學的全部,這不僅與我國培養優秀人才的理念相背馳,同時也是對我國高等教育素質教育的一種偏差,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是適應當代社會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具有良好行業規范的應用型符合人才,不僅僅是培養理論知識過硬的人才。現代會計學培養的人才是具有良好的深厚的理論支撐,過硬的操作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溝通技能,合作意識,領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等一系列綜合素質。通過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的對經濟人才的要求開始不斷的考驗的是從心理素質到職業道德再到情商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如果專業設置沒有達到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必將被社會發展淘汰,也就說明會計學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存在與現實相偏離的情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培養方案的設定中有一定的體現,但是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偏差,這就不利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有的放矢的進行相關能力的訓練。
從專業的發展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教材等方面的建設還是較為單一,沒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前高校的課程內容方面還是比較單一,例如教材等無法達到吸引學生的標準,尤其是各種說明上,基本都是以文字為主要表述形式,內容單一,呈現形式過于呆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辦法大量的精力集中于此。會計專業與經濟發展關系十分巨大,面對世界經濟高速發展,會計學的課程教學也要發生新的變化,內容和方式要更加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求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的需要,但是現在我們高等院校采用的教材往往內容滯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沒有辦法緊跟時代的步伐,有些教材在第一章總論中講授的是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后續的課程選取上往往沿用以前的課程內容進行,使學生沒有辦法與時俱進的來進行課程的學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實踐內容也有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實踐都在進行理論的傳授,沒有辦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踐鍛煉和提高,從效果看就是教材的選取問題,從目前情況看教材案例的選取與現實經濟環境有一定的差異,由于學生沒有社會實踐經驗,但是只是枯燥的理論學習,沒有辦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現代的教學方法依然沿用著過去的知識傳遞的授課方式為主要教學方式,沒有辦法讓學生有很好的積極性,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會計專業需要把理論講透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實訓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辦法將實際與教學聯系起來,教師的課程教學仍然是把理論看重于實踐。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同時還需要照顧學生通過考試,有時會將為數不多的幾堂實踐課程改成理論講解,這種教學環境下很難讓學生有很好的實踐操作能力,一直是這種環境下,對學生的總體成長不利,現代經濟環境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應該讓更多的現代課程教學手段應用到實踐教學中,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教學依然是以黑板為手段的教學方式,在這個經濟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與容量變化極快,傳遞媒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板書課程教學模式顯然以很難以應付如今的局面,如果不將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有效運用在課程教學體系中,沒有辦法提高上課的效率,也沒有辦法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課程教學過程都沒有辦法順利進行,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現代多媒體手段在我國現代會計學教學中仍然未能得到普遍推廣。
從現在的教學看,目前的會計學專業實行的評價體系當中,我們的會計學考試中筆試仍然被作為主要的考評方式,對于筆試成績仍舊被作為衡量學生學業情況的主要指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這樣的評價體系,沒有辦法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同時在考核過程中也不利于激發出學生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學習中的熱情。根據過去的教學情況看,我國目前的會計學成績評定中主要包括平時成績跟期末成績,從課堂表現內容中用作業和出勤來衡量,期末考試都是采用閉卷形式,這種考試方式下不僅沒有辦法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情況,同時有些學生通過突擊輔導的方式,也會通過考試,這就為平時偷懶的學生通過考試,同時對于實踐教學的考試過于松散,多是敷衍了事,常常使學生達到了考核的標準,這樣長此以往對于學生的考核沒有達到目地。學生間的互評最近也有采用的,但是這種評價過于單一,同時受學生的主觀影響因素較大,使得評價的客觀真實性大打折扣,評價結果往往流于表面。常常會出現好教師的分數反而低的情況,不僅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更不利于教師的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十分重要,過去的教學管理模式存在一定滯后性,我們教學工作要從實踐出發,要發現教學過程中和需要間的差距,為此改變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