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和
(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 226000)
實驗作為物理研究的載體,其在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可以說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要教學中緊扣實驗教學,可以深化學生對物理概念與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物理實驗相對較為復雜,而且學生在物理知識以及物理實驗中的接觸較淺,使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為更好地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布置預習性實驗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驗前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與具體步驟,思考實驗是如何表現物理現象,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與理解實驗.
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實驗的步驟與思路.實驗的步驟與思路是學生能否完成實驗的重要基礎,只有學生充分理解了實驗的具體內容,才能夠按照相應的步驟逐步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可以通過演示、講述以及PPT等方式,將實驗的內容進行拆分,把整個實驗過程簡化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加深學生對于每一個步驟的記憶程度,并促使學生能夠將所有的步驟串聯起來.
例如,在講述《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一章節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從遠至近地通過凸透鏡觀察整個凸透鏡成像過程.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具體了解實驗的具體步驟,教師可以將觀察的距離數字化,在實驗前告知學生應該慢慢從35cm、25cm、18cm、15cm、12cm來進行觀察,并讓學生寫下這些數字,以此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實驗過程中,看見記錄的數字便能夠想起實驗的步驟.
實驗原理主要是指整個實驗的理論依據,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了實驗的原理,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實驗.理論作為實驗的重要基礎,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布置預習性實驗教學前,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講述整個實驗的理論知識,促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實驗的原理,理解實驗是怎么表現或說明物理現象的.
例如,在講述《壓強與浮力》這一章節時,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便是為讓學生能夠判斷不同物體在水中的位置來判斷所受浮力的大小,這一實驗內容的原理便是阿基米德原理.因此,教師在布置這一實驗的預習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認真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并分析在各種實驗現象在阿基米德原理所對應的依據.此外,教師也可以將實驗教學的內容延伸至課外,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思考生活中浮力現象與阿基米德原理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實驗中的原理,并以此來促使學生了解實驗的邏輯,在進行這一步驟時便能夠想到下一個步驟,了解每一個步驟之間的聯系,進而幫助學生更出色地完成物理實驗,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預習性實驗問題主要是教師啟發學生先模擬整個實驗的過程,并在模擬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實驗問題,促使學生能夠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自主思考、自主搜集資料以及集體討論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物理實驗,以此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中親手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述《電路初探》這一章節時,在進行電路連接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提出問題,如:電路連接之后能夠正常運行,但在幾秒之后便短路了,是因為什么原因?電路一連接上便短路了是什么原因?電路連接之后出現輕微火花,且伴有微弱的摩擦聲音是什么原因導致?電路連接之后出現異味是什么原因?等問題,通過這些預習性的問題提出,首先能夠幫助學生提前做好應急方案,在進行實驗過程中,若出現了問題,能夠及時了解問題的原因與解決方法,以此來規避與解決實驗中出現的風險;其次,能夠通過問題來幫助學生實現反推實驗的條件與步驟,進而促使學生能夠了解實驗是否存在漏洞,促使實驗的順利進行;最后,通過問題的提出,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但需要根據所需要的知識點來判斷實驗的結果,同時還能夠在實驗前自主進行資料的收集,更加充分的了解實驗過程,學習到實驗之外的知識,以此能夠有效擴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宏觀思維能力.
教師布置預習性實驗前,可以不必限制學生預習的范圍,并提出一些疑難問題讓他們進行預習,促使學生能夠發散自身的思維,于不受拘束的氛圍里,讓其能夠預習盡可能多的實驗知識.教師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布置預習性實驗任務.
例如,在講述《直流電與交流電的區分》這一章節時,教師在布置預習性實驗前,可以放開學生預習的具體內容,如對選擇哪種電路,使用哪類電源完全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還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權利.其次,引導式的預習方式,學生在課前預習是很容易出現一些疑問,而教師應當是學生物理學習和展開物理實驗操作的“引航員”.在這一問題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與質量,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物理實驗.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布置預習性實驗教學的方法在現階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布置預習性實驗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前通過提出問題、布置預習作業等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在上課之前提前了解物理實驗的內容,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實驗步驟、弄清實驗原理等方式讓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物理實驗.同時通過以問題為導向,拓展預習范圍等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以此來確保物理實驗有效完成,達到物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