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飛
(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 226100)
在此,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使學生對知識有直觀體驗,在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在直觀體驗中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提升學生的思維高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構建具有實效的高中物理課堂.
物理知識抽象性、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理解時總感覺困難,教師如按照課本內容,平鋪直敘地進行新課的講解,勢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直觀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這樣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性,從而構建實效的高中物理課堂.
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加入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教師拿出一個黑白相間的木塊和一張白紙,把木塊放在了白紙的上面,并在木塊所在的位置畫了一條線,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只見教師猛地抽出白紙,學生發現木塊仍就在畫好的線條處沒動位置.這時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也做到了白紙被抽出,木塊仍穩穩地靜止在桌面上.教師趁機向學生提出慣性的概念,并向學生介紹了慣性是一種讓物體保持原來狀態的性質,教師讓學生根據剛剛的講述回想自己經歷過、有關慣性的例子,有學生就提出:在百米比賽中運動員沖到終點時,還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這是由于慣性;有學生提出:在冰面上運動的物體會繼續向前運動,這也是由于慣性;還有學生提出:放在地面上很重的物體,當作用的力很小時,由于慣性的存在,重物仍靜止在地面上;……在學生的動手體驗中,對慣性這一知識點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在大腦中有了深刻的記憶.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直觀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對知識點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認識,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有效的記憶,將學生的外在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力同時激發起來,讓學生很快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與能力并駕齊驅.
人們對于聽說的事件很快就會遺忘,對看到的事件會產生一定的印象,尤其對于親身體驗的事件才會有深入的記憶.作為自然學科的物理來說,有很多的知識都與學生身邊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進行直觀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探索、分析,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高度.
如在教學《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時,課本內容中安排了超重、失重的教學內容,教師就運用了直觀體驗教學,把學生分成很多個探究小組,讓學生自己在體驗中進行探索、分析,總結出超重、失重的規律.在實驗前教師先把每小組使用的演示儀器進行了改裝,讓演示儀器可以顯示出學生進行體驗時對支持面的壓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師要求學生先在演示儀器的支持面上站穩,讀出此時的壓力數值并做好記錄,然后讓學生在演示儀器上做下蹲、站起的動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數據的記錄,然后調換參與體驗的學生,其他小組成員記錄數據,尋找著每個參與體驗的學生在下蹲、站起所具有的特點,經過大家的思考、交流,學生發現當體驗的學生完成下蹲動作時,演示儀器顯示的數據會先小于穩定站著時的數據后大于穩定站著得數據,相反的,當體驗的學生完成站起動作時,演示儀器顯示的數據會先大于穩定站著時的數據后小于穩定站著得數據,再結合牛頓第二定律的知識,學生探索到了超重和失重的特點,最終成功總結出了超重、失重的規律.
教師運用直觀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體驗的過程,并要求學生在體驗中有探索、分析,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學生的深入體驗,讓學生對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更深刻的融入學生的思維與興趣之中,讓學生能突破概念理解的瓶頸,直達物理規律建構的物理情境.
引入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環節,教師要重視對知識的引入,可以利用直觀體驗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產生疑惑,讓學生擁有一探究竟的學習心理,產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體驗.這樣的課堂教學,可以很好地把學生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進行知識的體驗、探究,順利完成新知學習,構建優質、高效的物理課堂.
如在講《動量和動量定理》時,教師就為學生巧妙地引入了這部分內容:教師先拿了一塊橡皮泥,把它搓成了小球狀并展示給學生觀看,這時教師把橡皮泥小球放在高處,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橡皮泥小球在落到講臺上時會怎樣,隨著放手小球落在了講桌上,學生看到此時的小球竟然成了半個了,學生平時生活中也有接觸,可是在課堂上見到這個場景心里還是有些驚慌,這時教師又拿過一塊厚厚的海綿,仍舊把橡皮泥搓成小球狀,還是從原來的高度下落,教師仍就讓學生注意觀察小球下落后的樣子,學生這時就產生強烈的體驗意愿.教師讓學生參與體驗過程,其他學生進行觀察,當小球再次落到放在講桌上的海綿上時,學生就發現小球這次很完好,此時,學生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實驗體驗,很快揭開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這種熱情很快將學生的思維的方向和焦點匯聚到兩種不同的實驗現象和實驗差異中,而教師趁勢進行引導、點撥,學生探索到了動量定理的知識,并在這個基礎上對動量定理的應用有了認識.
教師在引入新知識時,給學生創設直觀體驗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意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產生了體驗的強烈要求,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完成了知識體系的構建.
就高中物理概念,直觀體驗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深刻感受表象物理現象與內在物理規律的關系,為學生進一步揭秘其中奧秘奠定了實驗基礎和思維保障,達成由表及里的物理學習之旅,還原物理學習的真味道.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繼續落實“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直觀體驗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實效的高中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