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平婭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071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成人”和“成才”是學生成長的兩個維度,實施課程思政旨在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孤島”困境,實現“成才”和“成人”兩個維度的融合,培養塑造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是國家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中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和發展。
在課程思政教育實踐中,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都面臨一個關鍵問題:“融什么”的問題,即哪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需要融入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系統把握思政要素對高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非常重要。鑒于高職學生與研究型高校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傾向、和心理特點都存在顯著差異,高職院校理應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學校培養目標,挖掘課程思政要素。筆者提出職業素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人文情懷、批判精神這五大板塊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要素的基石,并根據這五大要素與學生成人成才的內部關聯,探索課程思政要素架構 問題。
為了解決“融什么”這一關鍵問題,根據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嘗試提煉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要素的基石,并根據學生成才和成人的兩個維度,將課程思政要素系統化,探索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主體,以推進學生“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批判思維”為兩翼的課程思政要素架構。
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首先要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學校培養目標展開。思想價值引領的要求要具體、要明確,不能用所謂“高素質”、“健全人格”等抽象的詞語來代替[2]。應用型高校要突出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及責任意識的培養。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中心,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了解并形成良好的職業技能習慣,發揚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還可以依據學院和地區特色思政資源,從地方人才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辦學優勢,整合資源,完善思政教育機制[3]。例如提煉杰出校友精神,培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校園文化。同時,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重視汲取優秀的企業文化,把優秀企業文化作為重要的德育元素融入課堂,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性[4]。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中心,是學生進入社會的立業之根,而“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是學生的立身之本。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教師應該關注身邊人和事,不斷搜集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素材,將素材有機融入教學中,結合學生體驗和認知,切記空空而談、泛泛而談。教師要進行深度挖掘,例如最美逆行者醫護人員們的感人事跡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之中。
在厚植家國情懷之時,教師還要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視野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需要,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等時代發展的需要。“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是學生的立身之本,能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本質。教師在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時,要注意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選材盡量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
“人文情懷”,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一,人文情懷是建立在“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基礎之上,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但是,長期以來,多數課程工具化教學成為自然[5]。不但人文藝術類通識課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人文情懷,理工科類專業課程也可深挖教學資源,在“授業”的同時,進行人文情懷的培育。
以課程《醫護英語》為例,教材第二單元分析了全血細胞計數化驗單,第三單元介紹了醫生處方單上的常見的縮寫詞。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教學活動,讓學生找出一張父母的化驗單或處方單來解讀,這不但讓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同時了解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對父母表達關愛的方式。依托《醫護英語》課程章節內容,教師可以適時引入中國傳統醫學文化,如針灸等,學生進行中西文化對比研究,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進行價值引導而不是灌輸,提供一個可能的空間,讓個體進行獨立的判斷與選擇。
“人文情懷+批判性思維”是學生成人之本,學生既具有感性的人文情懷又能夠進行理性的批判性思維,實現感性和理性的有機融合。
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嘗試探討當前課程思政“融什么”這一關鍵問題,將課程思政繁多的要素系統化,將碎片化的課程思政元素按照學生成才和成人的兩個維度提煉為職業素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人文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五大板塊,并按其內在邏輯性,將五大塊的思政元素進一步融合,形成了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主體,以推進學生“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批判性思維”為兩翼的課程思政要素架構。
通過明確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提高“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質量。該架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師可依據教學材料,按照“一體兩翼式”思政要素架構,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要素。教師也可以按照“一體兩翼式”思政要素架構,搜集整理教學材料,實現專業知識教學與育人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