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珩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高等職業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各行各業都需要職業教育下的高端人才。會計是一個熱門的職業,它存在于每個行業之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的現象。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的時候應當關注國家新政策、行業新動態,滿足企業在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如票據處理、稅務申報、銀行業務等提出的新要求,并且致力于培養出掌握云技術、大數據等行業前沿技術的復合型會計人才。2019年,國務院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相結合是大勢所趨?!?+X”證書制度下,高等職業教育對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重新定位,制定深度融合“1+X”證書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1)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通過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近三年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分析研究,該專業學制三年,前五個學期進行校內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學習,第六個學期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培養學生面向的職業主要以會計傳統崗位為主,如會計助理、稅務員、審計助理等。從課程結構上來看,雖然專業必選修課總學時為1164學時,但是其中管理決策類相關課程占比只有11.5%左右,管理類會計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傊?,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還是為培養傳統型會計人才而服務的,暫時不能滿足會計市場對復合型會計人才的需求。2)未把“1+X”證書與專業課程進行銜接。目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試點的“1+X”證書有:中聯集團的“智能財稅”、用友新道的“財務數字化應用”“業財一體化信息化”、正保網中網的“財務共享”、北京首冠教育科技集團的“大數據財務分析”、上海管會教育培訓機構“數字化管理會計”等。如中聯集團的智能財稅“1+X”證書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社會共享代理實務、社會共享外包服務、社會共享企業管家,對學生的智能辦公與管理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熟練掌握代開發票,數據采集、稅收申報、智能工資、企業設立變更等業務,掌握企業全面的業務信息。而該專業開設的課程中學生是通過金蝶、用友兩個財務軟件學習會計信息化相關知識點,還達不到職業技能證書中提出的要求。由于“1+X”證書還在試點過程當中,處于推廣“1+X”證書制度的初級階段,只有一部分老師接受了前期師資培訓,還未完全體驗企業業務處理的智能化應用,也未找到“1+X”證書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點,該專業需要根據“1+X”證書技能設計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編寫出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3)會計專業教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大部分教師接受的是會計傳統教育模式,教出來的學生較為缺乏創造力。其次,很多年輕老師是從學校畢業直接走向“高?!苯虒W崗位,缺少企業實踐經驗,而部分老師長期呆在教學崗位上,對產業的前沿了解不足,也缺少對管理決策、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掌握,對“1+X”證書的認識不足,未能與時俱進跟上會計智能化的腳步。
1)推進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銜接。高職教育應該正確認識“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重要性,重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采用學習成果轉換的方法,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教育相關學習成果進行認定和轉換。如獲得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可以申請免修部分課程,或增加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職業定位選擇相應的課程等。2)重構課程體系,加強教材教法改革。在“1+X”證書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深化課程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如在原有核心專業課的基礎上,剔除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重合的部分知識點,由原有的“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發展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拓展培訓課”。開發設置各類型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鼓勵學生為了職業目標進行選擇,如增加《人工智能會計》、《財務共享中心》等智能化會計實訓課程、或增加《數據化基礎》、《Python》等計算機語言類課程、以及增加《財務數據分析》、《戰略決策》等管理決策類實訓課程。找到職業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的融合點,有機地將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融入學歷教育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重心。高職院校參加的會計職業技能競賽內容也從“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以及“財務數據分析”等方向傾斜,由此可見,課程改革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3)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應當根據人才培養需要來強化實踐課程,積極建立職業技能培訓的實訓室,購置課程相關實訓軟件,落實“1+X”證書制度,促進產業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也應當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積極與當地企業、事務所合作,發展現代學徒制班,成立校外實訓基地,引進企業真實業務,使學生直接接觸企業現行的崗位實況,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4)提升教師隊伍綜合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是“1+X”證書試點推行的保障。職業院校應拓寬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的途徑,讓教師能夠進入智能財稅程度高,能接觸到前沿會計信息的企業,去接受更多新鮮實務,從而給學生實際的信息傳遞與正確的實訓指導。同時,多參與“1+X”證書師資培訓,從智能財稅、財務數字化、管理會計數字化等多方面學習最新資訊與前沿知識,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同時,學校也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法,引進企業高級技能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打造“校內+企業”雙導師隊伍,促進產業與職業教育的進一步融合。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當對學生宣傳職業教育的最新政策以及就業信息,培養學生對“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正確認識。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特點與當地市場需求,進行課程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教師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出更貼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