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英,吳 英,戴珍娟,張 芳,陳勤芳
(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上海 201600)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作為區域性醫療服務中心, 在新發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來臨之際,承擔了疫情排疑、診治、轉運等重要醫療護理工作。 新發傳染病具有很多不確定性, 如難以預測、診斷及治療困難、傳播途徑復雜、影響范圍大。且突發疫情直接危害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而疫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影響達到一定程度又易造成社會恐慌[1]。 綜合醫院具有患者多、病種復雜、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 醫院一旦發生新發傳染病將會出現護理人力資源的應急需求,如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將會成為整個救治過程的巨大障礙。 “斯托瑞模式”(Storey Model) 是斯托瑞于1992 年提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想范式,由信念和假設、戰略方面、直線管理、關鍵杠桿4個部分組成。 無縫隙護理的宗旨是提高護理的延續性和協調性,確?;颊吣芟硎艿竭B續、優質的醫療護理,避免患者病情惡化,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改善[2]。 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我院護理部在短時間內基于斯托瑞模式構建了一套護理人力資源無縫隙管理方案, 確保了疫情期間傳染病救治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現報道如下。
我院作為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也是區域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 承擔著200 余萬人口的區域醫療服務任務。 醫院擁有核定床位805 張,護士550 名。 醫院開設普通發熱門診一處, 設置白班和中班完成日常發熱預檢,由門診護理人員參與日常發熱預檢工作。醫院感染科有2 個病區,核定床位30 張,護士15 名,年收住傳染病患者1 200 例左右, 涉及肝科和肺科常見傳染病種類, 傳染科護理人力資源僅能基本滿足日常護理工作要求。
2.1 成立斯托瑞模式護理管理小組成員由護理部主任、醫院院感質控組組長、內科科護士長、危重病科科護士長、感染科護士長組成。 護理部主任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共同接受斯托瑞模式護理管理理論和制度培訓, 明確無縫隙管理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重要性和關鍵性。 小組成員基于斯托瑞模式和無縫隙管理理念,通過分析現狀、查找縫隙,擬定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旨在建立一支強而有效的傳染病應急護理人力資源梯隊。
2.2 分析現狀、查找縫隙分析傳染病應急狀態下院內護理人力資源現狀: ①針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醫院目前尚未建立對外援助醫療隊護理隊伍;②醫院發熱預檢護理人力資源薄弱, 護理人員年齡偏大,無法勝任夜間高強度發熱預檢工作量;③原傳染科病房床位難以滿足疫情高發時段患者所需; 現有的傳染科護理人員僅限于常規調配, 無法應對擴張床位后的工作量。
2.3 信念和假設:組建無縫隙人力資源梯隊方案斯托瑞模式的“信念和假設”強調通過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信任度來達到“超越契約”的目標。 ①組建赴武漢醫療隊儲備人員。 赴武漢醫療隊組建采用全院動員及臨床科室自愿報名的形式。醫療隊員要求:年齡25~45 歲,能級在N2以上,有2 年以上危重病科、呼吸科或傳染科護理工作經驗,有扎實的靜脈穿刺技術和急救技能,身體狀況良好的臨床護理骨干。 經過篩選,共有30 名護士入選赴武漢醫療隊,其中包括護士長10 名。 按人力資源梯隊式管理方案, 將人員平均分為三個梯隊儲備,各梯隊人員做好隨時外援準備。 ②組建醫院傳染病應急護理人力資源庫。 護理部緊急調配護理人員48 名,由各臨床科室病區護士長自行推薦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的護士或非臨床科室崗位但具有傳染科相關工作經驗的護士以及醫院夜間住院總護理隊伍人員組成。 將人員按梯隊式進行儲備管理,每個梯隊6 名成員,共建8 個梯隊。③梯隊人員無縫隙銜接。醫院對普通發熱門診增設夜班、開設三班制傳染科發熱門診、開啟傳染科備用病房并增加傳染科住院床位。第一梯隊:由6 名夜間住院組成,支援普通門診發熱預檢夜班工作。第二梯隊:開展傳染科發熱門診護理工作,實行三班制,主要完成松江區各交通要道車輛攔截過程中發現的外來進區發熱患者預檢。 第三梯隊: 進入新開啟的傳染科病房,主要開展對隔離期患者的觀察和護理工作。第四梯隊和第五梯隊: 分別支援傳染科原先2 個病區的護理工作, 承擔疫情期間疑似患者的治療和觀察護理。 第六、七、八梯隊:作為傳染科病房及發熱門診護理人員的替補隊伍,隨時等待調遣備用。 ④排班管理:由傳染科護士長統一進行排班, 原則上實施六檔排班普通門診發熱預檢及傳染病發熱門診人員相對固定, 實行月排班。傳染科病房實行周排班,護士長根據收住患者的病情及數量情況實行彈性排班在遇到病區收治患者數量較多、病情復雜時及時增補護理人員,有護理人員意外感染時,及時調配替補人員。
2.4 戰略計劃:無縫隙人力資源培訓與考核斯托瑞模式認為,組織戰略計劃的中心應該是人力資源管理。而崗前培訓和考核則是人力資源管理“戰略計劃”的核心。 根據實際情況,我院共組織為期2 天的培訓考核,分別在上、下午時段完成,以增加應急人員的傳染病護理知識,提高感控認知和自我防范意識。培訓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控制相關知識。由醫院院感質控組組長通過PPT 形式授課,組織所有梯隊人員在上午進行為時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規范疫情防治、 傳染病消毒隔離相關知識的緊急授課,包括:病原體生物特性、傳播途徑,常用物品、空氣、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消毒方法;并指導醫護人員正確掌握針對性護理技能,如咽拭子采樣等。②傳染病自我防護知識。 傳染科護士長采用現場演示及PPT授課的形式對相關人員進行為時半天的自我防護知識培訓。內容包括進出隔離區著裝要求及程序、正確洗手的方法,防護服、帽子、口罩、護目鏡等的規范穿戴要求,以及此類傳染病的護理觀察要點、病室管理要求、患者生活照料重點,并梳理了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及標準要求等。 在培訓結束后的次日上午對所有應急人員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 理論考核內容主要為相關培訓內容,操作考核項目包括穿脫防護服、洗手、戴口罩等,每一位護士必須考核通過方可上崗。
2.5 關鍵杠桿:無縫隙模擬演練“關鍵杠桿”以抓住人力資源管理核心問題和技術為中心。 針對此次疫情傳染性強、消毒隔離要求高等特點,我們將護理人員在隔離區工作的適應情況作為“關鍵杠桿”。 在考核結束當日下午進行傳染科模擬病房的系列模擬演練, 對每位進傳染科病房工作的梯隊護理人員進行進出隔離區程序、自身防護流程的演練,以進一步提高應急儲備人員對隔離區工作的適應程度,最大限度達到無縫銜接。
2.6 直線管理:無縫隙監控“直線管理”理念促使人力資源管理者承擔組織變革領導者的角色。 在本次疫情中, 由院感質控組長直線管理傳染科各部門疫情防控工作, 與內科科護士長及傳染科護士長一起完成監控。監控內容包括:洗手、穿脫防護服、戴口罩等自我防護措施是否正確執行,隔離區物品處理是否正確,進出隔離病區流程、消毒隔離制度、崗位職責是否落實等,此外還兼顧了解評估護士的身心狀態[3]。 監控情況以監控考核表單形式體現, 由院感科和傳染科共同完成督查。 ①上午: 由傳染科護士長進行病房現場防控督查,對發現的防控措施不足之處及時糾正;②中午:由內科科護士長進行抽查, 并將抽查到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傳染科護士長處,予及時糾正;③下午:由院感質控組長對當日院感防控情況進行全面排查, 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內科科護士長及傳染科護士長反饋, 及時解決督查中發現的不足之處。 在疫情時段護理部聯合感控小組到傳染科各部門每天落實無縫隙垂直監控管理,將問題將至最低,杜絕醫務人員感染,確保安全。
表1 培訓前后應急護理人員考核成績比較(分,±s)

表1 培訓前后應急護理人員考核成績比較(分,±s)
組別 n 自我防護技能 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前 48 63.90 ± 4.45 68.00 ± 5.90培訓后 48 94.57 ± 2.84 95.24 ± 2.64 t 值 -26.631 -19.309 P 值 <0.001 <0.001
3.1 培訓前后應急護理人員考核成績比較結合培訓內容,由培訓者提前出具考核題目和評分標準,滿分均為100 分, 于培訓前及兩天培訓結束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成績得分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資料t 檢驗,以P<0.05 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培訓后應急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技能及傳染病相關知識得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前,詳見表1。
3.2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護理工作情況在疫情開始后,醫院普通門診發熱預檢正常啟動三班制,24 h 預檢發熱患者300 例左右; 傳染科發熱門診正常啟動三班制,24 h 預檢可疑發熱患者120 例左右。傳染科備用病房開啟住院床位30 張,每日接受經篩查確定為可疑新冠肺炎患者40 例左右。在整體應急管理過程中,護理人力資源得到有效保障。
4.1 人力資源梯隊建設是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基礎臨床一線護士緊缺是各大綜合性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醫療機構臨床護士大多按床護比進行配置,并沒有多余可供調配的護士,一旦有新發傳染病發生,短期內很容易出現人力資源告急,暴露出護理人員數量不足, 特別是掌握傳染病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員欠缺[4]。 斯托瑞模式組成部分之一的“信念和假設”,正是通過員工的信念和誠信度來達到契約的目的。在此管理理念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 我院護理部緊急組建了斯托瑞模式護理管理小組, 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傳染病應急人力資源籌備、培訓及考核,組成一支強有力的保障隊伍。 通過宣傳和動員,一線員工對戰勝疫情充滿自信,對醫院的忠誠度和信任度達到“超越契約”的目標。同時,通過無縫隙的梯隊組建,在醫院有限的人力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力資源, 對有序應對新發傳染病起到了關鍵作用。臨床科室雖抽調了部分護理人員,但對各臨床科室的護理工作并未產生影響??梢?,目前的傳染病應急人力資源組建方法既確保了臨床工作的正常開展,也有利于應對傳染病疫情的正常防治, 同時發揮了護士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隊精神, 最大限度地激化了護士的潛能。
4.2 崗前培訓是提高傳染病應急梯隊人員專業應急水平的關鍵斯托瑞模式“戰略計劃”注重實踐性。 在應對本次疫情的第一時間, 管理小組對應急梯隊人員通過無縫隙的崗前培訓、考核和模擬演練,使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過硬的業務水平及準確的判斷力,并增強了獨立工作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 所有應急梯隊人員均需通過考核方可進入傳染科相關部門上崗。 嚴格的培訓及考核為確保疫情期間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保障, 也為確保護理人員安全保駕護航。 結果顯示,經培訓后,護理人員的傳染病相關知識及自我防護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
4.3 直線管理監控是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的保障“直線管理”是斯托瑞模式的質量監控重要方式。在疫情開始后,從應急梯隊人員征集,到無縫隙的培訓、考核、模擬演練,再到上崗,僅2 d 時間,傳染科各部門護理人員均增派到位,護理工作正常開展。建立完善的各種規范、流程是保證無縫隙護理管理順利實施的基礎[5]。 在工作開展之際,護理部聯合感控小組實行“直線管理”式的無縫隙監控,使防控措施落實制度得到有效監督,為護理人員的自身防護提供了安全保障。 無縫隙管理可確保護理管理流程的連貫性與完整性, 進而有助于提升護理管理質量[6]。 在“直線管理”的無縫隙監控模式下, 每一位護理人員可以高度重視自我防護和工作流程的規范性,既保證了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也避免了護士自身感染的發生,確保了護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