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利宇
(全國畜牧總站行業統計分析處)
2019年,奶牛存欄觸底回升,生鮮乳產量繼續增長,生鮮乳收購價格明顯上漲,奶牛養殖效益顯著提升,乳制品進口量繼續增加,但增幅有所收窄。總的來看,原料乳供給由國內外兩大資源共同滿足,商品原料乳自給率繼續下降,但降幅明顯收窄。由于乳制品需求增長較快,國內生鮮乳已由相對過剩轉為供給偏緊。
2010年,我國開始開展生鮮乳收購站全覆蓋監測工作,生鮮乳收購站數量接近1.40 萬個。此后,生鮮乳收購站數量呈下降趨勢,2019年9月,數量降至4 000 個左右,之后數量連續2 個月回升,11月達到4 113 個,環比增加0.20%,同比下降6.61%(圖1)。

圖1 2016年以來我國生鮮乳收購站數量變化情況

圖2 2016年以來我國生鮮乳收購站覆蓋的奶牛養殖場(戶)數量變化情況
2019年11月,生鮮乳收購站覆蓋的奶牛養殖場(戶)2.91 萬個,環比增加2.25%,同比減少6.38%(圖2)。覆蓋的奶牛養殖場(戶)奶牛存欄企穩回升,11月監測生鮮乳收購站覆蓋的奶牛養殖場(戶)奶牛存欄460 萬頭(生鮮乳收購站監測的奶牛存欄及生鮮乳產量均為進行商品原料乳交易的部分,自產自食的奶牛存欄和產奶量沒有納入監測范圍),環比增加0.20%,同比減少2.00%。成年母牛比例小幅回升,11月監測生鮮乳收購站覆蓋的奶牛養殖場(戶)的成年母牛存欄253 萬頭,占比達到54.96%,環比增加0.23 個百分點,同比增加0.36 個百分點(圖3)。

圖3 2016年以來我國奶牛存欄變化情況
根據生鮮乳收購站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奶牛存欄前10 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北、內蒙古、山東、寧夏、黑龍江、山西、河南、北京、遼寧、甘肅,奶牛總存欄占全國3/4以上。隨著近幾年規模化程度的較快發展,11月戶均存欄達到158.08 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8 頭。規模化程度提高帶來了管理水平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和生鮮乳累計產量的明顯上升,2019年生鮮乳收購站所覆蓋的成母牛平均單產接近8.00 噸,同比提高8.00%,其中規模牧場平均單產水平達到8.85噸,同比增長7.90%(圖4)。2019年1—11月生鮮乳產量累計1 871.00 萬噸,同比增加5.70%。
2019年11月,全國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4.02 元/千克,環比上漲1.26%,同比上漲6.91%;規模牧場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4.00 元/千克,環比上漲0.25%,同比上漲6.95%。分區域看,北方作為主產區,生鮮乳收購價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南方作為主銷區,生鮮乳收購價格相對比較高,部分地區甚至突破了5.00 元/千克。奶牛養殖效益持續好轉,11月,成母牛月均盈利456.00 元/頭,同比增長41.20 %;成母牛年均收益近5 000.00 元/頭(圖5)。

圖4 2019年10—11月我國主要省份奶牛存欄情況

表1 2018年1—10月和2019年1—10月我國進口乳制品進口量對比 單位:萬噸

圖5 2016年以來全國和規模牧場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
2019年1—10月,乳制品進口量折合生鮮乳約1 438.00 萬噸,同比增加5.30%。其中,鮮奶增長幅度最大,同比增長39.10%;奶粉增長也十分迅速,同比增長24.60%;黃油、乳清粉進口量則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比分別下降35.30%和21.20%(表1)。預計2019年全年乳制品進口量折合生鮮乳將達到1 700.00萬噸。
國產商品原料乳自給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但降幅逐漸收窄,其中2018年降幅收窄1.40 個百分點,2019年降幅不足1.00 個百分點。
國內生鮮乳供給從前幾年的相對過剩發展到當前供給偏緊,奶牛養殖收益持續好轉,奶牛養殖場(戶)積極性較高。從中國海關總署的奶牛進口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1—10月累計進口種牛約6.00 萬頭,同比增加超過70.00%,10月增幅更是達到110.00%;另外,國家及地方奶業振興政策也將推動奶業生產恢復,預計2020年奶牛存欄將會繼續回升。
從國內生產看,隨著國內奶牛場規模化水平以及單產水平的提高,預計2020年生鮮乳產量將繼續增加;從進口看,隨著中澳、中新等自貿協定的實行,國內乳制品進口預計將繼續增長,但受國內外生鮮乳價格差縮小的影響,增幅將會繼續放緩。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1—11月全國乳制品產量同比增長8.60%,相比2018年4.40%的增速和2017年4.20%的增速顯著加快,反映了乳制品消費在逐步增加,因此,預測2020年原料乳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乳制品消費量增長強勁,2020年原料乳供給將總體偏緊,因此,生鮮乳收購價格將呈上漲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