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東杰 王礞礞
(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2 農業部農業信息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3 中國農業科學院智能化農業預警技術與系統重點開放實驗室;4 北京市農業監測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9年發布的《Food Outlook》,預計2019年全球原料奶產量將達到8.52 億噸,同比增長1.4%(表1)。從各大洲生產分布看,2019年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產量預計分別達到3.55 億噸、2.27 億噸、1.09 億噸、0.64 億噸、0.48 億噸和0.31 億噸,比上年分別增漲2.9%、0.4%、0.2%、-0.1%、0.3%和-0.2%。其中,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產量總和占全球總產量的81.1%,比上年增長0.3 個百分點。

圖1 各月液態奶奶源供應、加工量與消費量波動系數圖
分國別來看,印度、巴基斯坦、安哥拉、中國、新西蘭、巴西、墨西哥、俄羅斯、歐盟、美國等產量預計呈現明顯增加趨勢。而烏克蘭、烏拉圭、阿根廷、泰國、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則呈現明顯減少趨勢(圖1)。
全球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原料奶自給情況也各不相同。根據國際奶業聯盟的數據,2018年大洋洲的自給率最高,達到286.0%;其次為歐洲,達到了110.0%;北美洲位居第三,達到110.0%,比2010年增加了8.0 個百分點;亞洲自給率為90.0%,比2010年下降了3.0 個百分點;歐盟為113.0%,比2010年增長了6.0 個百分點。據筆者測算,中國的自給率不斷下降,已經從2010年的81.5%降至2018年的66.4%,2019年預計中國自給率仍將維持在67.0%左右。

表1 全球原料奶產量和貿易量

表2 2019年1—10月和2018年1—10月中國乳制品進出口情況
根據FAO 2019年發布的《Food Outlook》估計,2019年全球乳制品貿易量預計達到7 626.00 萬噸,比上年增漲0.8%,貿易量占總產量的8.9%。其中,新西蘭出口量第一,占全球出口總量的26.8%;中國進口量第一,預計將達到全球進口總量的19.6%。中國的需求已經成為全球乳制品貿易的最大助推動力。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1—10月,我國乳制品累計進口量244.14 萬噸,同比增漲12.6%,進口額91.83 億美元,同比增漲10.3%;出口量4.49 萬噸,同比增漲4.1%;出口額3.64 億美元,同比增漲31.4%(表2)。
2019年1—10月,中國乳制品進口量從品類看,液態奶76.52 萬噸,同比增漲37.8%;鮮奶73.59萬噸,同比增漲39.1%;酸奶2.94 萬噸,同比增漲11.5%;乳清粉36.84 萬噸,同比減少21.2%;奶油6.78 萬噸,同比減少35.2%;乳酪9.40 萬噸,同比增漲5.9%;原料奶粉83.29 萬噸,同比增漲24.5%;嬰幼兒配方奶粉28.56 萬噸,同比增漲9.3%(圖2)。

圖2 2019年1—10月中國主要乳制品進口量及增速
從進口關口分析,2019年1—10月,南方地區的關口是中國乳制品進口的主體。南方關口進口的鮮奶、酸奶、大包原料粉、嬰幼兒配方奶粉、奶酪和黃油分別占總進口量78.0%、79.8%、61.5%、90.5%、62.8%和80.6%。奶酪和黃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關口。從進口來源國分析,新西蘭、德國、澳大利亞、法國、荷蘭、美國、波蘭、愛爾蘭、白俄羅斯和丹麥為我國前十大進口來源國,合計占到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89.6%。具體分品類看,按照前十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量占比情況統計,除了乳清粉占為88.1%,其他各品類均超過了90.0%,其中酸奶達到了99.1%。從國家來看,從新西蘭的進口量占乳制品總進口量的42.1%,我國31.7%的鮮奶、72.1%的原料大包粉、83.0%的黃油和58.1%的奶酪進口量均來自新西蘭,新西蘭無疑是我國乳制品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從各大洲來看,大洋洲和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進口來源地,二者分別占進口總量的49.8%和34.4%(表3)。

表3 2019年1—10月乳制品進口來源地進口量占比情況
展望2020年,從供應來看,美國和歐盟原料奶產量預計保持平穩增長,而澳大利亞由于受森林火災影響,原料奶產量預計將下降3.0%~5.0%,綜合來看,短期內國際市場供給相對偏緊。根據國際奶業聯盟統計,2019年1—11月國際原料奶均價為2.56元/千克,同比上漲13.2%,全年價格走勢呈現先漲后跌態勢。脫脂奶粉漲勢最為兇猛,1—11月國際批發均價為2 410.00 美元/噸,同比上漲31.4%;全脂奶粉和切達干酪國際批發均價分別為3 378.00 美元/噸和3 878.00美元/噸,同比分別上漲4.9%和8.9%。只有黃油一路下行,1—11月國際批發均價為4 666.00 美元/噸,同比下跌13.2%,尤其是歐盟地區的黃油從2018年6月就開始下跌,持續了1 年多時間。根據國際乳品拍賣平臺(GDT)拍賣價格指數,自9月以來拍賣價格指數總體保持上漲,尤其是脫脂奶粉上漲較為明顯,奶酪也保持堅挺,黃油價格則持續下跌。展望未來,預計國際原料奶價格將繼續保持震蕩上行趨勢,乳制品內部各個產品之間的批發價格預計繼續分化,全脂奶粉以及脫脂奶粉長期看仍然處于觸底回升階段,價格預計會進一步上漲,黃油的下跌勢頭預計會持續一段時間才能扭轉。
中國將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乳制品進口國地位,并且乳制品貿易格局將更加多元化且競爭更加激烈。一是來自于簽署自由貿易區國家的升級化競爭。中國積極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為乳制品進口減少了障礙。特別是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國調整了乳制品等產品的進口關稅,調整后中新、中澳、中韓等自貿區的乳制品進口協定稅率進一步降低。中新、中澳自貿區疊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使得來自大洋洲的乳制品貿易將逐步實現無門檻化競爭。二是來自美國的潛在增量競爭。2017年“百日計劃”之后,中美雙方就已經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為未來擴大美國乳制品進入中國市場鋪平道路。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根據協議,中方將增加對美國乳制品、牛肉、大豆、飼料等農產品進口量,今后兩年平均進口規模為400 億美元。可以預見2020年中國自美國進口的乳清粉、奶酪、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苜蓿等將大量增加,這不僅有助于中國奶牛飼料成本的下降,也將給美國乳制品出口帶來新的機遇。三是來自歐盟國家的直接競爭。對中國而言,歐盟是僅次于新西蘭的重要乳制品貿易伙伴,其在液態奶、嬰幼兒配方奶粉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2019年11月7日中歐投資協定第24輪談判結束,雙方達成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這也為后續歐盟出口其農產品提供了便利。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下,中國奶業面臨的國際貿易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