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事實上,高速公路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所說的救援,更確切地說應該被稱為“高速公路車輛救援”,主要指救援服務單位受當事人委托,將發生故障或事故的機動車拖移至指定地點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技術可不僅是簡單的拖車,而是運用牽拉、起吊、扶正、拖運等技術,針對碰撞、碾壓、翻車、墜車、落水、燒毀、貨物散落、拋錨等事故、故障車輛實施的清障救援工作,必要時,還需要協助進行人員施救。由此可見,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是保障車主安全、保障高速公路暢通、預防二次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跨行業、涉及面廣、情況緊急、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
這項工作有多重要,答案不言而喻。看了下面這組數字,會有更加直觀的概念: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交通運輸部2017年12月19日聯合發布的《2017年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發展報告》顯示,雖然近年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顯,但依然高發,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分別約占全國事故總量的70%和80%,重特大事故仍然未得到根本遏制。目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數仍高居世界第二位。以2018年為例,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3194人,萬車死亡率為1.93人/萬輛。

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干線公路網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但深刻改變了國家基礎設施的發展面貌,也極大拓展了人民群眾出行的空間范圍和自由度。與此同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數量也居高不下。除人員傷亡外,高速公路事故導致的財產損失較其他等級公路更高,由其引發的交通長時間擁堵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高速公路救援正成為全行業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路網骨架已基本形成,由于具有快速、高效、全封閉、路況好等特點,目前,全國70%的道路交通流量都集中在高速公路上。與此同時,由于高速公路上行車速度快、全封閉、遠離城市中心區,事故嚴重程度也呈逐年增加態勢,事故致死率與死傷比都要高于普通公路。雖然從字面意義上看,高速公路救援主要是“救車”,但由于交通事故人命關天,所以其實“救人”才應該是開展這項工作的第一著眼點。“救人”和“救車”二項工作的實施密不可分,如果對事故中的傷者不能及時進行施救,他們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對事故車輛不及時進行清障處置,則將引發大面積堵車,還有造成次生事故的風險,特別是對于危險品車輛,如果不能迅速拖離現場,就會有釀成重大事故的風險。
目前,從全國范圍來看,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早已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是在“好不好”的問題上,確實有非常多的內容需要解決。就像在頂層設計上,除了2010年9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2204號)以外,近年來,國家和部委層面針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的法規、政策、標準等鮮見出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決遏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是隨著國家應急管理部的成立,對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其發展目標之一就是交通安全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讓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強調要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綜合交通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規制度和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專業裝備、設施、隊伍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應急救援合作;強化應急救援社會協同能力,完善征用補償機制。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高速公路管理學院院長巨榮云
鏈接:
全國性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新平臺有望成立

2019全國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年會期間,還同步召開了全國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專題座談會,來自全國26個省份的近40位代表分別圍繞高速公路救援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展迫切的需求及下一步的發展建議進行了專題研討與交流。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高速公路管理學院院長巨榮云在座談會上介紹,下一步,中國公路學會將每年定期召開全國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年會,并積極推進成立全國性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新平臺,學會也將依托這一平臺,組織專題培訓,開展案例研究,深入推動行業經驗分享與交流,為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深入探討高速公路救援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標準,推進高速公路救援規范化、標準化,不但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而且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為此,2019年11月20至21日,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公路學會支持,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容創航空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管理學院、《中國公路》雜志社高速公路發展中心承辦的“2019全國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年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年會重點聚焦高速公路救援管理政策與標準、法律風險與防范、空地協同的救援服務、救援裝備設備及技術應用等內容,來自全國26個省份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運營單位、執法機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救援裝備設備生產企業的450余名代表參加了年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專家代表也到會進行交流。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高速公路管理學院院長巨榮云在會上指出:高速公路救援是運營管理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人民享有美好交通出行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并力求做好救援服務工作,各省份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性文件,總體來看,救援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評價不斷向好,也總結出大量寶貴經驗和優秀做法。當然,各地在開展這項工作工程中由于種種原因而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行為,經媒體報道和輿情發酵,也對行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客觀地說,這些問題確實暴露出高速公路救援服務的瑕疵,值得認真反思、深入研究、務實解決。
鏈接:
目前國家和部委關于高速公路車輛救援相關法律法規、標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7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687號)
(三)《清障車》(QCT645-2005)
(四)《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2204號)
(五)《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交運發[2014] 186號)
(六)《道路車輛清障救援操作規范》(JT/T891-2014)
(七)《反光錐》(GB/T 24720-2009)
(八)《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九)《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4-2017)
(十)《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1589-2016)
(十一)《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1-2010)
(十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十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十四)《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
與會代表經過熱烈的探討,普遍認為,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救援服務存在如下難點和問題:
應用環境的局限性
高速公路屬于全封閉路段,事故、故障發生后,事故車輛和后方車輛不能有效撤離,同時,跨越式、高填方的高速公路設計,未能與主干道形成路網,限制了救援的時效性及操作空間。
高速公路坡道、彎道、橋梁、匝道、隧道等特殊路段,限制了大型設備的操作空間,導致救援作業難以開展。
車輛翻離路面外的作業條件惡劣,比如橋梁下方、河流、魚塘、深溝等,救援作業難度大。
惡劣天氣、夜間、隧道作業,受光線和視線影響,作業難度和風險系數大。
救援現場的風險性
如果救援人員未能按規定做好救援現場安全防護,安全防護區域一旦被途經車輛沖撞,極易引發連環追尾事故。
如果救援人員未能按規定流程對被救援車輛進行解鎖、裝車、拖(托)運、卸車等,極易造成被救援車輛拖剎引起的火災事故、被拖車輛跌落、脫落等事故。
如果救援人員操作汽車起重機時發生違規作業,容易發生被吊物體掉落事故、汽車起重機側翻或損壞等事故。
救援人員在實施危化品車輛、火燒車處置過程中,如果出現違規操作、防護措施不足等情況,極易引發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
如果救援人員未能按規定對被救援車輛進行牢固捆綁或安全警示標志不明顯,可能導致被救援車輛跌落或發生追尾事故。
此外,因道路環境、車流量等客觀原因,設置安全防護區域時,安全圍蔽距離不足150米或200米,極易引發道路二次事故。
當然,還有救援裝備專用化程度偏低、救援人員資質、能力不足等問題,在本專題后續專門討論車輛救援的部分會詳細加以闡述。
全網一體化服務模式欠缺
其實,從公眾需求角度思考可以發現,公眾對于高質量救援服務的訴求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指標,只有真正圍繞這些指標去完善、改進、提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客觀地說,目前從普遍情況來看,各地對下列指標完成得并不是那么令人滿意。
首先是快,事故發生后,公眾的直接反應就是快速解決,包括救援服務信息的獲取應快捷簡便,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應迅速及時,施救作業應該快速高效。
然后是安全,這既是救援工作的核心,也是用戶的根本利益所在。救援人員應在確保用戶人身安全的同時,應該通過救援服務幫助事故車輛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價格是救援服務的一個敏感指標,也是近年來惹出大量爭議的主要因素,只有統一、規范、透明、合理的收費,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天價拖車費”等痼疾,令用戶放心地享受到優質的救援服務。
還有一個指標是體驗,這應該是評價救援服務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轉變的重要維度,用戶的切身體驗最重要,只有有溫度、有品質、有實效的救援服務,才能讓用戶心悅誠服地點出那個“贊”。
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救援信息化應用水平整體偏低,主要體現在:行業互聯網技術應用偏低,導致對接警信息、信息傳導、資源調配、作業過程監管、服務跟蹤等環節缺乏有效監管手段;高速公路車輛救援聯勤機制未能更好地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指揮調度、協同作戰,各聯勤單位(交警、路政、消防、應急等)之間未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此外,還有諸如車型匹配信息不準確等各類問題亟待解決。
縱觀行業發展現狀,目前高速公路救援尚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缺乏統一、健全的基本服務流程,缺少統一的全過程監督評價體系、統一規范的術語體系,甚至沒有建立統一的救援服務平臺,沒有統一的救援服務標識,多方聯勤機制也亟待規范提高。所以,實事求是地說,高速公路救援服務離一個“好”字還有不近的距離,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很長的路要走。
針對高速公路救援服務的上述痛點,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重點發力,全面提升管理與服務:

2019全國高速公路救援管理與服務年會組織與會代表前往齊魯交通長清服務區進行現場觀摩,由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山東齊魯華通航空有限公司空客H135直升機現場飛臨服務區。

山東齊魯華通航空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杜冰為代表們講解空客H135的性能及其在高速公路救援中的實際應用情況。
目前,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管養路段的事故車輛一般由當地公安交通部門進行處理,救援業務大多由社會清障公司承攬,部分清障公司打著“高速清障”的旗號進行清拖作業,出現作業及收費標準不規范的情況,與用戶產生糾紛后,用戶往往認為這些公司是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旗下的機構,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會影響。
出現類似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長期以來,車輛救援服務行業缺乏統一的服務、作業和收費標準,缺少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辦法。建議盡快從頂層設計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制度和管理辦法,明確服務標準,尤其是制定車輛救援服務的收費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省份現行的救援服務收費標準多年未經調整,亟待重新探索確定科學、合理的服務收費核算辦法,兼顧施救單位的合法利益和社會承受能力,制定合理可行的救援服務收費標準。

本刊特約記者 姜久明 攝從業人員資格管理體系的缺失,是目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
在行業層面,應建立對車輛救援服務企業的激勵政策,建立健全救援企業準入、監督考核和清退機制,大力培育市場信譽好、救援實力強、服務質量優的社會救援合作機構,在確保救援效率和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救援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創新能力,拓展產業鏈條,形成多種經營的格局,有效增強盈利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引導其不斷規范行業行為,積極培育市場,通過良性競爭,提高服務水平。
各地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應持續加強覆蓋全路網的清障救援力量建設,健全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體系,在高速公路沿線統一布局施救站點,根據需要配置救援車輛和設備,并以路網管理與信息化救援平臺為依托,按照“快速準確、合理高效、信息服務”的原則,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指揮和調度系統,提高車輛救援服務效率。
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
發改價格〔2010〕22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交通運輸廳(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交通局:
公路車輛救援對于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部分地區的高速公路車輛救援主體不明確,救援服務與收費行為不規范,一些執法單位違規將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指定給社會救援機構實施并收取高額費用,加重了車主負擔,社會反映強烈。為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和收費行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確保高速公路安全暢通,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明確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主體。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是指有關單位受當事人委托將發生故障或事故的機動車拖移至指定地點并收取相關費用的行為。考慮到高速公路封閉運行等特點,今后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工作由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統籌組織實施,具體工作主要由其建立的專職救援隊伍承擔。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拖移違章停放車輛,屬于行政執法行為,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也不得指定社會救援機構實施并收取費用。
二、健全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體系。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要將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納入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在高速公路沿線統一布局施救站點,根據需要配置救援車輛和設備,并以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平臺為依托,按照“快速準確、合理高效、信息服務”的原則,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指揮和調度系統,提高車輛救援服務效率。
三、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行為。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制定車輛救援服務標準和規程,并定期組織專職救援隊伍培訓和演練,提高救援能力和服務水平。要將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標準及救援電話等服務信息通過門戶網站、收費站及服務區公示牌、電子信息板向社會公示。接到車輛求助信息后,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調度指揮就近的救援車輛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事故車輛拖移至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地點停放。故障車輛原則上拖移至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處或服務區,也可以拖移至當事人選擇的其他停放地點,但不得強行拖移車輛到指定的場所進行維修。在不影響高速公路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當事人也可以選擇社會救援機構實施救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指定救援機構,也不得妨礙和阻止當事人委托的救援機構進場服務。
四、完善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政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會同交通運輸部門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要在充分調研和成本監審的基礎上,統一規范收費項目,并按照適當彌補成本原則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停放拖移車輛的地點屬于專用停車場地,需要收取停車費的,停車收費標準按照當地價格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定執行。其中,對在交通事故處理期間的車輛,應減免停車收費。各地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適當增加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的投入,確保車輛救援服務的公益性和健康發展。
五、強化車輛救援服務及收費的監督檢查。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在組織實施車輛救援時,救援人員應主動向當事人出示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不得自行增加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或提高收費標準。各級價格、交通運輸部門應加強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和收費的監督檢查。對于違反車輛救援服務有關規定的,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應根據職責依法予以處理。對于違反有關規定亂收費的,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嚴格按照《價格法》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六、全面清理規范車輛救援服務收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應會同交通運輸等部門根據本通知精神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進行清理規范,重新制定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辦法,并于12月31日前向社會公布。對城市道路和開放式公路的車輛救援服務收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明確、行為規范、收費透明”的原則,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進行清理規范。各地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救援服務收費清理規范情況,請于12月31日前報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交通運輸部
2010年9月19日
目前,高速公路救援站點較少,不能完全保證救援車輛及時到達事故現場,增加清障救援站點又缺少合法的駐地建設手續。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國土規劃部門給予清障救援行業一定的支持,將駐地建設手續合法化,以便于合理布局高速公路清障站點,提高救援服務的及時性。
要強化資金保障,持續加強應急救援專業隊伍能力建設,定期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救援隊伍培訓和演練,提高救援人員的專業技能、作業經驗和職業素養,全面提升救援隊伍的整體實戰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公眾的安全出行。各單位也應該加大資金投入,配齊配足救援裝備,及時更換陳舊設備,建設完善裝備存放場地,提高清障救援效率。
加強技術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技術手段的研究及應用,在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領域,加強以“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救援服務水平;以服務車主為導向,以提升車主滿意度為目標,搭建信息化的救援監控管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的不斷增長,道路通車里程和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道路運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車輛救援服務工作作為保障道路安全暢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失效情況下的一種補救措施。顯然,今天,車主用戶對高速公路救援服務的專業性需求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救援也成為關乎民生的重要話題。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高速公路救援服務需要通過創新思路、加強管理、提高效能、提升服務、塑造形象,在確保公眾享受“暢安舒美”的出行服務同時,既守護他們在出行過程中的安全感,也提升他們在使用服務過程中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