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莉
(1.中共山東省委黨校;2.山東行政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實施新型的發展理念,加快對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而要想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戰略部署,就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化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從而實現大局經濟發展,推動經濟不斷進步。當前,我國已經有諸多省份在貫徹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理念,以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實現我國社會注意經濟發展的更新換代和轉型升級,這對于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規劃意義。
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我國的經濟發展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由此使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凸顯出來,雖然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仍呈現上升趨勢,并處于合理的運行過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的經濟增長要求[1-2]。同時,為了進一步的推動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越來越被推崇,由此也促進了房地產行業、進出口行業、投資行業等的結構性變化,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各個地方的企業及政府也都在不斷的調整自身發展狀態,對于經濟結構調整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新舊動能的轉換,這使得經濟結構調整越發加快,同時也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要想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至關重要[3-4]。
就新舊動能運行的產業來看,新動能的產生主要來自于服務業的拉動,通過促進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實現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從而增加服務業的發展比重,發揮服務業對于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在長期的轉變過程中,最終能夠促使我國實現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結構。根據研究顯示,在2013年,我國的服務業發展速度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并且在近年來仍舊呈現出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經濟下滑,實現了經濟下滑趨勢的減緩,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就業率,實現了社會穩定發展,社會經濟穩定增長。由此可見,在新舊動能轉化的過程中,新主體的發展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因素。
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改革和完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經濟發展確實更多的是依賴于舊動能,舊動能所發揮的作用也非常顯著[5-6]。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經濟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自2015年開始,我國對外出口經濟水平已經轉變為負增長,直到2017年,負增長指數仍舊在增加,而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這種低迷狀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舊動能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如果不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只會越來越多的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成累贅,制約經濟水平的提升。
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隨著新經濟發展環境的形成,對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才能夠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并提高經濟效益。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正是能夠滿足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要求[7-8]。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實現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并實現剩余動能的轉化,這與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是一致的。無論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至關重要。
新舊動能轉換與創新驅動戰略的實現,在很多地方都是交叉重疊的,其最終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養出新的發展動力,并實現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以此來解決發展傳統行業中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尋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必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9-10]。
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對于我國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且出口貿易、投資等都會受到影響,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此對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想實現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就必須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而這就對新舊動能轉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12]。但由于舊動能對于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根深蒂固,要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并發揮新動能對于經濟發展的效用,勢必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也就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處于下行狀態。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出現疲勢,但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卻還是不斷提升的。通過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遲早會代替舊動能,并對經濟發展產生作用,對社會經濟水平提升起到推動作用。
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其不僅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對各個產業發展產生影響,甚至會導致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各項矛盾凸顯出來,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只有正確處理這些風險矛盾,才能夠真正發揮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釋放新動能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進行轉型和升級,以此實現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而對于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應用新動能,能夠為經濟發展的轉型和升級提供新的資源,進而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由此可見,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的[13-14]。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升,因此很多企業的自主創新及研發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多數企業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這對于滿足企業發展要求,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顯然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還存在不足的情況,而且投入比例也比較少,創新資源非常匱乏,一些企業仍舊是以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尤其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企業,對于科技創新不夠重視,缺乏核心技術加持,使得科技發展水平較低。企業不能自主創新,就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也就失去了先機[15-16]。
無論是當前,還是今后,我國的經濟發展都面臨著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供給與需求方面的矛盾都存在,而主要的矛盾則是集中在供給側方面,因此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深化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當前,我國的社會需求發生了變化,因此對于供給也應當發生相應的變化才能夠滿足要求,但由于供給體系的服務跟不上變化要求,難以提升質量效益,使得中高端需求難以滿足,供給能力不足就會引發需求外溢的情況,進而形成難以調和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出現,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質的。傳統低端行業存在嚴重的供給過剩問題,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過于低端,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質量及信譽的要求。但一些高端行業發展對于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等還需要依賴進口,這樣的矛盾導致我國的供需結構越發不平衡。
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對于人才是非??是蟮?,只有充足的高端人才支持,才能夠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時不斷的研發新技術,應用新設備,提高新動能的發展水平,進而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但在當前的很多省份,雖然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展要求,但卻對于高端人才的引進不夠重視,很多新動能產業對于人才的要求還特別高,這就又形成了新舊動能轉換矛盾。科研人才、創新人才及高端管理人才的缺失,使得我國的新動能產業難以獲取人才資源的支持,無法促進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對于高端服務業及先進制造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滿足新舊動能轉換的需求。但就當前來看,由于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高端服務業及先進制造業還未能夠形成規模,難以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優勢。環保節能、生物醫藥、服務行業、興能源行業等,這些新興產業雖然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缺乏核心技術支持,產業資本尚不能夠配套進行,從而使得新興產業難以對經濟發展發揮作用,也不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此外,就現代化經濟發展來說,已經落后的產能轉型升級較為緩慢,例如機械、防治、化工、建材等對于資源損耗嚴重、污染較大的行業,還存在著普遍產能過剩的問題,由此對于產業鏈中的產品質量提升產生了嚴重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新動能的發展產生了制約。
要想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實現創新發展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過去的一段時間,
只有新興行業的不斷發展,才能夠更快代替傳統行業,為我國的新舊動能轉換起到促進作用,并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分析當前的消費需求,重點發展服務業、新能源、環保節能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等,急人們之所急,供人們之所需,這樣才能夠避免產能過剩,并且實現剩余產能的轉化,進而完成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另外,應當加強對于傳統產業的發展研究,實現傳統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從而促進傳統產業的新發展,提高技術水平[17-18]。對于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在傳統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并為經濟進步提升保障的同事,應當從供給側改革入手,實現傳統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促進生產技術的提高,并不斷提升設備水平,形成品牌效益,并不斷的延伸新的產業鏈,從而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共同進步,以緩解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并推動新舊動能轉化的快速進行。
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國當前及未來發展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對于新舊動能轉換的分析和研究,積極的升級傳統產業,形成品牌效應,并針對新舊動能轉換所需要的各項技術支持與人才支持進行豐富與改造,從而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