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福
(福建省夢嬌蘭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在制造企業中應用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成本和效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以發揮最佳經濟效益。制造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就當前制造行業整體發展態勢來看,由于大規模資金涌入,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導致企業產能過剩,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此形勢下,制造企業要打贏價格戰,提升經濟效益,就必須以預算為導向,以資金為核心,對各項成本進行預測和分析,并加強資金使用過程管控,以預算衡量成本效益,對于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進行合理規劃,分析利潤增值點和成本無效消耗點,并不斷對各流程環節進行優化,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最優化配置資源,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價格優勢。
(2)有助于經營目標的實現。制造企業以戰略為導向,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可以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為戰略目標實現助力,能夠發揮二者的聯動作用;同時,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細化,可以實現將宏觀的長遠的目標細化分解為短期具體的目標,并將預算責任落實到崗位、個人,可推動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
第一,成本預算意識薄弱。制造企業實施全面預算是要保證運行質量,以既定戰略目標為導向組織經營活動。然結合當前部分制造企業來看,內部預算管理環境氛圍弱化,員工對于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缺乏客觀的認識,由此導致推進受阻,預算活動趨于形式化,一些管理人員認為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使生產部門科學投產,實現物料的合理調配,但是認為全面預算預算管理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發、生產的交付效率。某制造企業生產部門負責人曾明確指出,生產部門的主要目標是按節點完成生產目標,交付產品,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后,則會面臨材料不能一次性投放的問題,進而降低單次產量。由于對全面預算管理缺乏正確的認知,降低預算的參考價值。
第二,預算編制適應性不強。就制造企業來看,具有生產周期長、工藝復雜、精度要求高、崗位關鍵性強等特點,為了強化對生產全流程的管控,應重視以預算為導向,編制科學合理的預算為生產活動提供指導,最優化配置資源。然當前部分制造企業在編制預算時,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導致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編制脫離市場基礎,同時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選擇較為傳統的增量預算法,預算編制準確度不高,最終使得預算編制缺乏前瞻性,無法與實際經營環境相適應。除此之外,制造企業內部部門間協調溝通不足,也是影響預算編制質量的原因之一,各部門往往只負責本職工作范疇內的預算數據,部門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尤其是業務部門的參與度相對較低,最終制約后期預算執行效果。
組織體系是保障,制造企業構建完善的組織機構,可以確保職能作用的發揮。全面預算管理既聯系著戰略目標,又與日常管理活動息息相關,既包含資金收付活動,又涵蓋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等具體業務流程,具有全面性和全方位性,因此制造企業應建立戰略導向性預算管理機制。在企業戰略層面,應設立以董事長、總經理、部門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預算決策機構,形成預算委,一般由董事長任主任,總經理為副主任;同時在預算管理工作層面,要設立預算工作機構,主要成員包括財務部、人事部門、研發部門、管理部門等;在預算執行與監控層面,要細化預算責任中心,制造企業的預算責任中心劃分過程中,可以將銷售部門作為利潤中心,生產和采購部門作為成本中心,各職能部門作為費用中心,各預算責任中心應嚴格按照預算決策機構和預算執行機構的要求,遵循“上下結合、分層編制、逐級匯總”的基本流程編制預算,提升預算編制的精準性,并規范執行預算,各責任中心負責人對預算執行進度和效益負主要責任;可以增設預算監控機構,對預算中心進行動態監督,以保證預算有效實施。
企業預算編制方法選擇除了受行業特征、業務特點影響之外,還受企業組織體系、決策流程影響,因此制造企業應重視優化預算管理流程流程。作為制造企業,應明確長期戰略規劃以及年度具體行動計劃,并將其作為預算編制的依據和方向,確保預算與宏觀戰略的一致性;同時,在預算編制時要調動全員參與,提升預算編制精準性,不能僅僅由財務部門完成;在編制財務預測報表時,編制過程中應做到全員參與;企業各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時,應以戰略規劃為導向,編制年度經營計劃預算,經營計劃預算編制應包括業務收入、成本投入、資源投入、具體的業務活動安排等內容,其有助于生成企業層面績效指標和部門層面績效指標。在企業年度經營計劃確定后,由各部門編制收入和成本費用預算,管理層編制費用預算,并形成針對各部門的績效指標;企業財務部門在匯總各部門預算的基礎上,編制資金和利潤預算。作為制造企業管理層,應定期結合財務分析報告和平衡計分卡落實情況進行來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分析,并發揮監控作用。以戰略為導向,實現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動態化,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在目標執行環節,管理層可以通過各類財務分析報告,以及平衡計分卡考核結果來對預算執行進度進行監督,在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后,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促使戰略目標的實現。
預算編制準確性、規范性直接影響預算執行效果,影響企業資金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因此應注重編制的科學性。制造企業在編制預算時應遵循降本增效的基本原則,合理選擇預算編制方法和程序,如對于銷售預算的編制,要先對企業產品的年度銷量進行預測,對于銷量目標的設定要以戰略目標為依據,以L制造企業為例,如果企業制定五年市場占有率達到35%,則在考慮戰略規劃的基礎上,要求第一年達到8%,基于此,在編制預算時,要考慮到年度企業所能實現的市場份額目標,制造企業可以結合歷史數據,通過指數平滑法等方法來對預測分析產品市場容量情況,并在基礎上結合戰略目標,計算出企業所要達到的銷售額,同時依托于銷售決策模型對銷售產品的定價、銷售規模、成本投入等進行分析,預測企業的現金回收率,編制相應的銷售預算、收入預算。在編制人員預算時,要求企業人力資源部提供詳細全面的員工信息,包括員工人數(預算年度)、工資、福利、解聘成本等,以編制精準的人員預算。在生產預算編制環節,制造企業可以采用以銷定產的方法,以銷售預算為依據,對企業的經營目標設計、生產能力、生產消耗等內容進行分析,編制生產成本預算、材料成本預算等。生產預算并非與銷售預算完全統一,原因在于生產預算既要考慮資源要素,還要考慮成本要素,因此應借助生產決策模型計算后再編制預算。
預算執行直接關系到預算目標能否達成,因此應重視強化預算執行管控力度。第一,注重預算金目標分解,制造企業可以從橫向和縱向角度對預算目標進行細化分解,責任到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各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可以采取成本定額法,以成本預算為衡量標準,確保預算計劃有效落實,規避超預算現象。第二,制造企業可以建立預算跟蹤機制,可以將預算全環節納入信息系統中,并在系統中設計科學的預算指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系統結合指標自動分析執行偏差率,一旦超出限額直接預警提示,預算管理部門人員可以及時針對性的采取糾偏方案。
為保障全面預算管理切實落實,制造企業應重視基于內部組織體系,對預算指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各預算責任中心的職能權責,將預算執行效果與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結合;不僅如此,還應重視強化預算執行控制,尤其是產品銷售、成本費用、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預算管控,確保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動態監督。預算執行的有效性需要通過績效考評來體現,因此制造企業應重視健全考核體系,將企業預算目標實現情況與員工業績相關聯,在對比預算值域實際值的基礎上,分析預算目標未達到的原因,并督促在后期預算執行過程中進行改進。
在新時期,制造業要轉變發展模式,提升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除了要依托于產品研發、技術升級、生產工藝改進之外,還應重視發揮管理的價值創造作用。全面預算管理在制造企業中應用,可以實現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效應,不僅可以優化內部治理體系,還有助于推動經營目標實現,對于企業管理升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