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洋
(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一般來說,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其戰略發展目標,在對企業未來戰略發展需要和人力資源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未來一個時期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以及如何滿足需求進行系統性設計,以確保企業能夠有計劃地儲備或獲取具有一定數量和所需知識技能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規劃在人力資源工作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企業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規劃,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有效傳遞提供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企業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是科學的過程,有通用性的一面。但是,國有文化企業由于其獨特的行業屬性,在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具體表現為“五性”,即意識形態屬性、戰略性、科學性、整體性、發展性。分析國有文化企業制定人力資源規劃的“五性”,對于國有文化企業科學制定人力資源規劃,貫徹落實好國家重大文化發展戰略,提高國有骨干文化企業的競爭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具有現實意義。下面以某國有大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為例進行說明。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國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國有文化企業作為筑牢建強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必須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以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為例,它以教材出版為主業,教材是筑魂工程,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首先要守好意識形態陣地,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如何有效履行這項使命任務,要從企業戰略層面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體制機制來保障。如: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體系,明確責任主體、責任清單、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出版單位嚴格選題審批論證編審工作制度,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材出版全過程,一旦發現問題,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構建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深耕學術出版陣地,引領思想理論和學術學科的發展方向;打造網絡出版新陣地,唱響網絡出版主旋律,加強對新媒體、自媒體意識形態管理,排查工作漏洞,補齊工作短板,守好意識形態紅線等。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需要緊緊圍繞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效履行意識形態主陣地的使命任務來展開,從人才的選、用、育、留各環節,切實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人力資源規劃是企業戰略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承接點,它從企業的戰略出發,依據企業的使命追求來制定,而服務于國家重大文化發展戰略就是國有文化企業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以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為例,作為教育出版的國家隊,它義不容辭地擔負著服務于國家教育事業和教育現代化的責任,服務于立德樹人,服務于建設教育強國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在教育出版行業發揮引領作用既是職責所在也是使命擔當。這就需要把企業改革和教育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公轉而不是自轉,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脫貧攻堅、改善教育裝備等,提供全方位、寬口徑的服務和支撐。同時,作為國有文化企業,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壯大國家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等國家重大戰略中負有重要責任。這就需要善用融媒體、新業態,構造大出版格局,積極推動產業鏈投資,在堅守主業基礎上積極推動經營多元化,做教育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積極參與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因此,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在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需要緊緊圍繞集團在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承擔的重要任務來展開,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要和集團的戰略發展需要相匹配。
科學性是制定人力資源規劃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認真開展行業分析。深入分析國家有關政策、規劃、部署,智庫、專家的研究報告或分析研判,行業標桿企業的經驗做法,論證未來幾年企業發展的關鍵指標、主要任務、戰略發展方向,對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發展階段、是否戰略轉型形成基本判斷,研判未來企業發展對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和質量要求。
其次,要全面盤點人才隊伍現狀。堅持問題導向,對標上級管理部門要求和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戰略發展需要,圍繞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如編輯隊伍建設、優秀的管理人才培養開發、傳統圖書編輯的數字化轉型、新業務所需關鍵人才的引進、激勵約束淘汰機制建設等,對企業人才隊伍現狀進行盤點,全面梳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
再次,要分析差距、科學研判。從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管理效能提升(如能力建設、機制建設)、基礎管理優化(如職能梳理與崗位分析、任職資格體系與勝任特征模型、合規性、人力資源信息化)等維度,對企業在未來時期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質量要求進行分析。
最后,基于人才發展客觀規律,設計提出重點工程、計劃或重大改革舉措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人力資源規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出版行業尤其是教育出版行業,承擔教材編寫任務的優秀編輯和優秀的管理人才市場化程度不高、流動性低、引進難度大,一些引進人才經常出現對企業文化水土不服的情況,關鍵崗位人才主要是靠企業提前做好規劃、自主培養開發,因此優秀畢業生的接收和培養工作十分重要。
文化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人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資源,是企業最活躍的要素資源,這在教育出版傳媒集團表現得更為突出。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是面向全國的全學段、全學科的紙質教材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出版機構,相關教材和數字化資源的編寫、編輯工作,既需要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又需要對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有深入研究,還需要具備扎實的編輯業務功底,“鼻子靈”、“眼睛毒”、“火眼金睛”。一些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通常是編研一體,對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和質量要求更高。這就需要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必須突出整體性,既要在綜合考慮企業未來業務規模、工作量和勞動生產率基礎上,合理測算人才隊伍數量,同時還要根據業務結構、關鍵崗位勝任力等科學規劃人才隊伍的結構和質量要求。人才的選、用、育、留各項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也需要進行系統安排,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知識密集型企業制定人力資源規劃必須把企業發展和員工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近年來,一些出版機構出現了重碼洋、重市場傾向,編輯越來越像產品經理,坐得住冷板凳的高水平編輯甚至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高水平的編輯人才隊伍是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服務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心工作的底氣所在。此外,對標企業發展需要,有信念、敢擔當、懂業務、善創新、守廉潔的優秀的管理人才相對缺乏。如何把人才大企發展為人才強企,這需要從導向和機制上,尤其是干部任用導向上,堅持國有企業好干部標準,創造有利于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的環境,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此外,人力資源規劃還要不斷檢查、更新,保持開放性和彈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部環境,并隨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以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