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益 吳威廷 陳炳旭 陳彥彬 梁春霖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在這些年來,銀行業已經基于互聯網技術逐步深化互聯網金融,并積極布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金融科技。在金融科技的幫助之下,我國銀行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早在2016年金融科技投資額已經達到六十七億美元的驚人數。雖然金融科技幫助我國銀行業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解決了相應的成本問題,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風險。所以銀行業面對金融科技一定準備好完善的應對措施,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還要保證安全的需求得以實現。
我國早就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金融與科技進行投入,并且由于我國自身的特殊情況,并沒有從專門的金融科技業進行發展,而是通過銀行業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互聯網金融,進而來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在近幾年來,由于政策環境收緊以及全球整體產業發展趨勢等原因,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雖然當前的金融科技發端于互聯網金融,但是金融科技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只有大力發展好金融科技,才能夠幫助我國金融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現如今金融科技已經在金融行業的各個流程當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譬如在資產端、資金端及風控、支付清算等環節都能夠發現金融科技的應用。在眾多的應用成果當中,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前臺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實現了較大的提升。當前銀行業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線上服務的建設,譬如手機銀行以及微信銀行等。不僅如此,一些銀行還嘗試搭建起金融電商平臺,努力將自身的服務場景和半徑向市場拓展,例如工商銀行的融e購以及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都是銀行自身的電商平臺。
其二,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中臺降低了一定的風險因素。具體來說就是大部分銀行會采取大數據對當前營運狀況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相應的風險決策。譬如廣發銀行的“黃金眼”等大數據分析產品為客戶提供了較好的風控服務。而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是運用在對于客戶的遠程認證上面。現如今交通銀行就采用辨別虹膜、指紋的生物識別技術搭建起本銀行獨有的身份認證平臺。
其三,云平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后臺的管理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譬如在華夏銀行已經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總行的機房進行管理,再換聯網技術的幫助下,機房當中幾千套設備都可以進行動態自動化管理。而云平臺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在對于異地災備環境及部分生產環境等方面進行應用。
首先是金融科技在支付清算領域發展極為迅速。當前的銀行業對于將金融科技投入到支付清算具有很高的積極性,不斷地擴大應用的范圍并豐富移動支付的更多功能。譬如大部分銀行都會開發出相應的移動支付功能,并積極與支付寶、京東支付、易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開展,不利拓展自身的支付結算服務范圍。
其次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進階發展。當前的大數據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金融行業的各個業務當中,幾乎是可以對所有金融業務進行全方位的覆蓋。而人工智能也不僅僅局限于在金融業前端進行應用,譬如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已經構建起智能投顧、智能客服以及資產管理等領域,將人工技能技術的應用逐漸拓展到金融業的后端。
最后是區塊鏈技術得到一定的成效。中信銀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成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信用證結算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可以加速信用證及單據傳輸時間,進而提升力工作的效率并保證安全。
現如今我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并沒有出臺,面對金融科技的先進技術的運用方面,無法提供相應的配套規范進行指導,也無法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及時的進行法律救濟。因此在實務當中只能就金融科技涉及金融的方面進行監管和規范,而對于技術方面我國的相關規范則是相對匱乏的。與此同時,我國當前也沒有專門針對科技金融方面成立的監管部門,所以我國金融科技處于一種無人監管并且即使監管也無法可依的情況,造成了嚴重的監管真空。因此一些不良企業趁此機會假金融科技之名行規避監管之實,嚴重的破壞了金融市場秩序,阻礙了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
當前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得到迅猛發展,但是也面臨著產業轉型的問題,這之中的諸多問題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資源投入成本高。雖然金融科技能夠減少成本的消耗,但是發展金融科技本身就需要諸多的成本投入,譬如建設金融科技所需的金融與科技復合型人才以及大量的數據資源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因此投入成本相對較高。其二,技術開發難度大。金融科技所需要的眾多新技術開發難度較大,譬如人工智能等技術需要一個長期的研發時間并且需要逐步進行優化,因此技術開發上存在著一定的難題。其三,當前的IT體系受到沖擊。金融科技的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的廣泛應用會對當前的IT架構造成不小的改變,造成技術層面的動蕩。
首先是新技術過快推廣導致的動蕩。現今金融科技屬于新生事物,雖然成效斐然,但是還沒有經過長期考驗,未能全面發現其內在優缺點,所以如果貿然推廣,可能會危害到金融系統的穩定。其次是數據安全保障壓力大。當前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使得數據資源成為銀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眾多機構都會在工作當中大量收集能夠得到的數據,但在這些數據當中有一定的個人及企業的敏感數據,因此存在著泄露風險和濫用風險。最后就是網絡安全風險進一步凸顯。在運用金融科技之后,大部分的業務將轉換為線上操作并擴大了開放程度,不過業務轉移到線上之后也更容易受到攻擊。現今的網絡攻擊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在不當利益驅使下,網絡攻擊隱患問題日益凸顯。
現今面臨著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相關部門也應當及時調整相配套的政策,借鑒國際上適合我國施行的監管模式,配合我國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狀況,早日出臺相應的監管法規制度,明確監管體系。據當前的金融科技發展狀況,可以通過建設監管沙盒來一定的政策指導,幫助金融科技平穩健康發展。
銀行業的金融科技發展需要從多角度來看待,對于已經使用金融科技的銀行機構,應當督促其對于風險防控的認識,提前做出應急預案;對于沒有使用金融科技的銀行機構,應當幫助他們認識金融科技,并根據自身的運營狀況選擇是否采取金融科技,切忌盲目跟風;對于行業協會等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內部制定相應的規范來減少相應的市場亂象。
助推金融科技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才能達到一定的理想效果,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金融機構應當共同努力,加強征信、公共數據、云服務等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在建設征信系統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擴大征信的覆蓋范圍,保證征信系統當中擁有足夠多的有效信息,進而幫助銀行機構能夠擁有信賴程度較高的信息源。除此以外,還應當增強數據的共享程度,將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合理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