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東海縣港務管理處)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港口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推動著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同時更直接體現著我國內陸區域經濟的對外發展情況。針對港口經濟而言,大力發展港口經濟能直接帶動其他經濟的發展,由此積極的引導與促進港口周邊城市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區域經濟對港口的發展具有積極地促進與保障作用,區域經濟能為港口發展提供貨源,場地,服務等等,但是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所以,對港口與區域經濟互動的影響機理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港口聯系最為緊密的地區就是港口所輻射的周邊城市,這些城市為港口貿易的發展提供產品生成地。所以,港口地區的實際經濟能力,綜合發展水平,對外貿易的各項政策以及產業結構鏈,都直接影響著港口的實際吞吐量。一方面,國家要實施對外開放策略,需要利用港口地區這個平臺來實現,所以,港口的發展會直接帶動港口城市經濟的飛速增長。另一方面,要實現港口城市經濟快速穩步的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港口之所以會成為各類原材料與能源的集散地,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為集裝箱港口,最為重要的因素則是該地區的綜合經濟能力與發展狀態,只有確保地理區域自身的經濟實力與能力,才能為港口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滿足港口發展中的各項產品生成需求。
任何類型的交通線路僅僅憑借自身的拓展都無法實現線路的科學延展,所以,在交通線路的發展中,要重視對范圍限制的科學避免,利用擴大貿易圈的方式實現交通線路的全面覆蓋。而在港口區域的發展中,腹地范圍與航道線路的影響與限制作用就會體現得非常明顯,例如,公路鐵路以及機場方面,受地質地貌以及地形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十分顯著。要對兩種不同類型的交通方式進行有效連接與科學拓展,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補斷”,也就是對所需連接的交通線路進行組合。城市或區域間的貿易發展情況則是港口碼頭與其他交通線路的連接關鍵節點所在,其中最為重要的連接基礎則是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簡而言之,地理區域是港口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而港口城市則是港口貨物流通與海運事業發展的物流活動空間與重要通道。
港口經濟與海運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顯著的系統性與綜合性,如果憑借單方面的力量是無法實現該目標的,只有確保各行各業與各項技術的有效跟進與不斷支持,尤其是金融行業與信息通信行業的融合與支持,保障咨詢技術的全面覆蓋與有效支撐,才能推動港口經濟與海運事業的穩步發展。而這些技術支持與服務支撐,主要是來源于港口所在地的區域城市,也就是說地理區域為港口提供了各項服務與支持。一旦港口脫離城市的支持與保障,那么港口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則會受到嚴重的限制與影響。此外,保障地理區域城市為港口發展而提供的各項政策支持,技術支持以及資金支持的整體力度與綜合效果,是海洋事業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港口服務在內容方面具有明顯的多樣性特點,例如貨物的裝卸方面,通信與建設活動方面,以及日常基本維護服務等等。只要是屬于港口服務業務范圍內的企業或單位,同航海運輸業之間的聯系都十分密切,例如港務企業,碼頭等,所提供的港口服務都能為港口經濟的發展提供各項價值。在我國的基礎性產業類型中,港口行業具有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發展港口產業的過程中,會引來大量的企業由此使得港口產業的投入獲得顯著的增加,那么區域經濟與實際消費水平都將獲得明顯的提升,必將帶動產業經濟的快速增長。由此而形成的良性循環,使得投資總額的乘數作用體現得更為突出。
在區域經濟的增長比例中,港口地區的經濟增長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那么區域城市為了確保在港口地區各項投入的回報性投資更高,則會加強對港口地區產業的轉型與升級,由此滿足區域經濟綜合發展的各項需求。一方面,港口區域中的引進型產業,主要是在高技術與高附加值方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所以此類型的產業引進能積極的引導港口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另一方面,各項加工制造產業的發展更具高級化與時代和特點,例如注重投資環境的完善與優化,綜合成本的科學降低等等,都會直接促進區域經濟的顯著增長。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港口城市具有豐厚的基礎條件與顯著的發展優勢,例如與運輸結點的距離近,運輸成本較低等等,所以大部分的進出口產品或產業都會聚集在港口地區。此外,港口是連接不同區域的紐帶,港口自身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必將吸引大量的企業與項目在此聚集,由此形成產業的全面聚集。產業聚集的全面形成則會提升產業的規模,從而加速產業在港口周邊城市的發展與聚集。
港口的綜合發展在促進臨港地區產業聚集的形成過程中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穩步發展。例如在利用港口發展中的岸線資源,使得造船廠,熱電廠等工業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其次,在河海運輸條件的保障下,一批批利用原油或進口礦石發展的工業應運而生,由此還帶動了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如捕撈用具廠,修船廠等等。再次,在港口的發展條件下,部分利用其他地區原材料或進口原材料的加工型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條件,甚至部分港口還建有針對出口的加工區。此外,由于港口具有豐富的信息與資源,所以極易形成各類商品的集散地,這便為港口周邊貿易市場的形成與擴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現代化的港口,不單單具有運輸功能,還具有物流與貿易的綜合功能。主要是由于港口地區在人員流動與商業活動方面都十分頻繁與發達,所以這必將促進其他金融等相關服務的快速形成與發展。
要實現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則要對港口的空間資源進行科學有力的拓展,并且加強新資金與新技術的投入力度。但是如果基礎力量無法保障,如資源分布不均勻,資源總量較低等,都會使得港口發展過程中與區域內的企業間出現土地資源方面的競爭與資金技術方面的競爭,給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港口經濟的發展會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時必將對區域內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環境方面。港口所輻射的城市在環境污染方面,噪聲污染方面以及交通擁堵現象都體現得十分明顯,尤其是在工業港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
港口的發展促進了臨港區域產業聚集的形成,推動了臨港地區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便使得大量的資源與項目都更加側重于臨港地區。所以臨港地區在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經濟條件以及社會條件方面更具優勢性,在良性循環模式的影響下,臨港地區的綜合效益將獲得飛躍式的增長。而針對非港口城市,則會失去大量的資源與發展機會,那么區域內的非港口城市,在生產能力與整體效益方面則要明顯低于臨港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水平則較為落后,這便會加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從而影響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增強了港口貿易與商業活動同世界各地聯系的密切性,使得港口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作用體現得更加明顯。要實現社會經濟的穩步平衡增長,則要加強對港口與區域經濟互動的影響分析,綜合利用港口的相關資源,確保港口對區域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能得到科學有效的應對處理,保障港口經濟在我國綜合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