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
在全面深化審計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原則,要對審計工作理念進行創新,及時借助審計工作的開展,揭示反映我國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風險隱患與新發展趨勢的問題。與此同時要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直接領導,構建完善健全的審計指導監督工作機制,加強廉潔清正審計隊伍建設,確保能全方位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進而有效提升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監督服務整體效能。
近幾年,在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重視,并加大了審計力度,構建了相對較為完善的國有企業審計體系;在日趨成熟全面的審計制度框架下,規范開展審計業務,為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對國有企業審計制度發展情況分析,能夠看出國有企業審計制度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審計管理體制不斷變革,多層次審計監督體系逐步構建,明確了國有企業審計重點,基本上促進了應審盡審工作目標的貫徹落實,審計全覆蓋向縱深發展;同時在科技強審方面做出了多元實踐探索,審計信息化建設水平日漸提高,審計專家庫、審計數據分布式處理系統逐步建立[1]。在此基礎上通過內外部審計機構、部門的溝通和合作,進一步增強推進了內外部審計的協調發展,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明顯提升,為國有企業構建以風險為導向、防治結合的審計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新時期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結合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構建更為完善的審計工作標準體系,確保能夠更好的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在全方位推進審計制度發展的情況下,國有企業針對審計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多元化的探索,審計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為審計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但是必須明確認識到,現階段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對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制約。一方面,審計項目的質量有待逐步提高。結合我國2019年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基本情況看,現階段國有企業組織開展的審計工作整體水平和質量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個別項目開展審前調查工作不夠充分深入,在審計項目實施中運用的綜合手段創新性仍然有所不足,審計過程中無法從深層次上發現問題,降低了審計整體的工作成效和質量。另一方面,審計隊伍建設存在局限性,部分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業務的勝任力存在明顯不足的情況,在構建審計隊伍的過程中需要對成長流動渠道進行全方位拓展[2]。在新時代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信息化和制度化建設對審計人員要求逐漸提升,傳統審計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專業勝任能力出現了弱化,對審計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要積極探索審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提升審計工作綜合效能,助力審計信息化和制度化建設發展。
在正確認識國家大力支持新形勢背景下,積極組織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從信息化和現代化角度推進國有企業審計制度建設,并規范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保障審計工作優勢,積極發揮審計在大監督格局中的作用,努力打開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全新發展局面。下面結合國家大力支持背景下,就國有企業全方位推進審計制度現代化建設的措施進行細化解讀:
在國有企業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引入風險評估思想,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風險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評估,除落實好常規經濟責任審計外,還要針對以往審計情況、公司經營風險和突出問題等梳理提煉,借助審計制度指引和操作規范,對企業各項風險進行有效的預警和防范作用,確保能提高專項審計實效,高質量完成審計工作的主要任務[3]。與此同時,要注意根據企業專項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對涉及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上下結合,內外結合,有選擇有重點的開展如《信息化管理專項審計》《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等審計項目,通過專業化審計小組下對審計資源統籌調配,科學組織實施,有效解決企業薄弱環節的管理問題、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提升審計質量和效益。
為了提升審計工作在促進國有企業有效防范風險、嚴肅整改、加強管理的作用,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結合國有企業審計的具體需求引入小型跟蹤審計,對審計模式進行創新,突出審計工作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小型跟蹤類型的審計工作適用于審計項目規模相對小、人員數量少、反饋速度快、業務流程簡單、審計時間靈活的特色審計組織模式,能為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能在幫助企業防范風險、強化管理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國有企業在對審計制度進行健全完善的過程中,可以綜合分析經濟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針對基層單位接受內外部審計的情況進行分析,探索創新審計工作模式,將小型跟蹤審計應用到審計工作實踐中,確保快速對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缺陷的環節實施有效追蹤和糾正,通過科學立項,對審計資源多方位統籌,確保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能對基層單位和部門的進行全環節的覆蓋,突出國有企業審計工作整體效能。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國有企業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性,在全方位分析審計工作具體需求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各項工作的制度建設,對審計業務的具體流程進行系統優化,確保審計成效的滲透作用得到全方位發揮。現階段,國有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一般都是依照集團公司審計部級制度對企業審計制度進行規范和完善,審計部制度站位相對較高,能針對國有企業重大項目和主要業務流程全面細致的推進審計工作。國有企業審計工作制度的建設不僅要以集團公司相關制度作為依托,還要依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國家大力支持開展審計工作背景下,對具體審計工作進行系統梳理,量身定做符合企業特色的審計工作體系和審計制度規范,對審計業務流程進行適應性調整和系統規范,使國有企業審計工作開展更為順暢,更好的適應企業經營管理需要。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審計的開展成為審計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國有企業要將審計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加強統一領導,總體統籌,協調推進大數據下審計數據的應用與管理;積極組織開展審計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和素質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發現和處理重大問題的技能,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交互促進的審計交流方式,對審計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進行系統升級,推進審計領域向縱深拓展,確保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審計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在大監督格局下全流程、全方位的突出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綜合效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降低疫情對審計工作的影響,要有計劃的推行網絡集中學習制度、轉變調整審計項目組織方式,利用信息平臺加深對信息數據的分析深度和力度,有計劃、有步驟,突出重點的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工作的開展能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相適應,提高其服務國有企業發展的綜合能力。
基于2020年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國有企業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對審計工作全面部署要求,在正確定位審計方向、牢固樹立審計價值理念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審計工作向著健全完善的方向發展,有效發揮審計綜合效能,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