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 要:我國歷史久遠,在這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其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古時的建筑通常都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由于時間的流逝,其木結構也出現了比較大的隱患,一旦出現坍塌,不但給會對其內部的文物造成損害,同時也會降低其自身的價值,對其的修復工作也就成了當前行業內十分注重的問題。基于此,文章對木結構古建筑修復期間新型材料的使用做出了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木結構;古建筑;修復;新型材料
國內現存的很多古建筑都是以木結構為主,其穩固度較高,有比較強的性能。但是木結構與混凝土等結構有所不同,其極易出現被侵蝕的狀況,老化的問題也一直存在,時間一久其穩定性就會顯著地降低。因此,如想要確保此類古建筑的安全性能,就需要持續地對其進行修復。當前很多地方的修復工作都開始嘗試使用一些新型的材料,這些新型的材料不但能提升古建筑的性能,同時還可以確保古建筑構造不被更改。
1 木結構古建筑的損壞以及修復工作簡述
1.1 修復準則
木結構古建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文物,其更是證明國家歷史的實據,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化。因此,在開展木結構古建筑修復工作前,工作人員應該擁有一顆敬畏的心,要明晰這項工作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修復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準則就是,要保證木結構古建筑原有的形態不被更改,同時還應預防木結構古建筑的損傷問題加重。不但要讓古建筑符合現在的審美需求,同時在未來也可以更好地展現、還原其蘊含的那一段歷史。除此之外,木結構古建筑的修復工作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續對其進行保養以及維護,工作人員在修復的現狀下要為日后的再次修復留有一些空間。同時,工作人員在選取所需要使用的材料時,還應該盡量使用破壞力比較小的自然材料,最好不要使用味道較大的材料。
1.2 損壞原因
自然原因以及人為原因是木結構古建筑被破壞的兩個重要的因素。其中人為原因指部分素質較低的游客,在對古建筑進行觀賞的同時,刻意地對其做出破壞行為,如在古建筑的木結構上刻字,或者將其破壞后帶走留念,這是當前最為常見的兩種破壞行為。自然的原因是指由于天氣的變化或者是風吹雨淋,對古建筑的木質結構造成損壞。此外,大自然中的生物也會對古建筑的木質結構產生一定的破壞,如鳥類對其啃食等。
因此,木結構古建筑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會造成程度不等的損壞,想讓其更好地存在,就應該提升對其的修復力度,從而將其價值真正地體現出來。同時,在木結構古建筑修復過程中使用恰當的工藝以及合適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2 木結構古建筑修復時新型材料的選取與使用
木結構古建筑多為木質結構,但在對其進行修復時,工作人員不是必須使用木質材料,可以依據建筑的真實狀況做選擇,對建筑實行細致的探查、分析,繼而選取出一些適合的新型材料,從而大大增強其內應力,提升其穩固度。我國現階段,工作人員在對其修復時主要運用的材料有下面幾種:
2.1 化學加固材料的使用
木質結構極易被環境所干擾,一旦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大,環境變得濕潤,木結構古建筑就會被慢慢地被侵蝕,從而內部開始腐爛,變得不穩定。另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員責任感低,各項預防辦法都沒有落到實處,致使木結構古建筑極容易被害蟲侵害,從而在木質結構的中間形成很大的空隙。由于空隙處于內部,因此不容易被察覺,時間一久就容易出現坍塌。在對這種情況進行修復時,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化學材料,如使用聚樹脂等材料對其加固處理。詳細來說,首先應該將古建筑木結構中已經爛掉的位置切除,然后將聚樹脂填充到中間空隙的位置,使其重新變得飽和。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顯著地對木結構古建筑實行加固,同時還可以讓古建筑修復后的外觀與其原有狀態十分相似。此外,修復時采用的新型化學材料極不易受到害蟲的侵害以及環境的干擾,提升了古建筑木質結構的穩固度。
2.2 玄武巖纖維材料的使用
玄武巖纖維材料屬于一種自然界的材料,其是通過將玄武巖石加熱到1500攝氏度時,通過高速拉絲而形成的纖維。其顏色通常為褐色,并且有一定的環保性,因此將其運用在木結構古建筑的修復之中,能夠讓其存留更多的原始形態。同時此種材料還有操作簡單、重量輕盈的特性,已經被普遍地使用在修復工作中。如想要真正地體現出此種材料的優勢,修復古建筑時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將待修復的部位做好清除工作,確保其擁有比較高的平整度。第二,依據其部位的大小,確定材料的用量,繼而將其貼在待修復位置的表面,同時觀察其受力的方位,然后將空氣緩慢向外擠,直到汽包消失。第三,將樹脂涂在其表面,待凝固之后此項工作就可完成,利用這種材料可以顯著地提升古建筑的使用周期。
玄武巖纖維修復包含了主動以及被動兩種方式,其中主動方式就是上述提到的辦法,而被動方式是通過將此類材料在木結構上反復的纏繞對其進行修復。但是使用被動方式時,十分不易對齊、找平,從而降低了古建筑的整潔度。因此,在日常的修復中,工作人員通常都會采取主動修復的方式。
2.3 玻璃纖維材料的使用
玻璃纖維材料擁有穩固度較高以及不易被侵蝕的特性,因此非常受木結構古建筑修復行業工作人員的喜愛。然而與上面兩種新型材料相比較,其修復的效率是比較低的,尤其對于長方形的待修部位,使用此類材料會形成比較大的浪費。因此,工作人員通常都是將玻璃纖維材料作為預防類材料使用,將其覆蓋在木結構之上,從而對木結構古建筑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外界因素對木結構古建筑的損害。
2.4 碳纖維增強材料的使用
在固有的修復工藝中,人們通常都是使用與木結構古建筑相同的材料對其進行修復,在修復結束后再將其做舊,從而確保木結構古建筑形態不會產生較大的變化。但是使用這種方式效果較差,用不了多久原有的問題會再次出現。伴隨碳纖維增強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首先將出現問題的木結構古建筑表面清理整潔,然后再用碳纖維增強材料直接將其遮蓋并涂抹樹脂,顯著提升木結構古建筑各項性能,以達成修復的目的。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木結構古建筑來說,想要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除了恰當地運用一些工藝之外,使用合適的修復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木結構古建筑修復給予足夠重視,從而更好地對新型材料實行選取,這對提升其構造的穩固性起關鍵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強木結構古建筑耐久性,增加其內部應力,讓其更好地保存下來。文章從修復的準則,以及新型材料的選取與使用等幾個方面對木結構古建筑的修復做出分析,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劍,溫曉凱,張增起,等.古建筑修復用聚合物砂漿的配合比優化及微結構表征[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9(12):1-6.
[2]孫文,劉赟,楊全兵.基于BIM技術及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古建筑修復保護研究[J].中國建材科技,2019(3):144-145.
[3]李欣.環氧樹脂在古建筑修復領域的應用—以木、石構件為例[J].建材與裝飾,2019(6):196-197.
[4]楊建林,王來貴,宋文偉,等.古建筑修復材料水硬性石灰合成及力學性能[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720-725.
[5]高云.閩臺古建筑保護與修復中的數字化創新技術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155-157.
[6]朱繪美,徐德龍,劉文歡.古建筑修復用熟石灰性能優化及機理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17(6):90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