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韜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在進步,信息技術也逐漸被廣泛運用于各個行業。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來說,也改變了原有的教學目標,除了傳授基礎的知識技能和操作技能外,還需要加強其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項目式教學是基于信息時代下提出的一種教學新穎教學理念,通過項目的方式來整合課堂教學,重構教學組織方式,能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此,本文重點探究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互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項目式教學 ?互動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也頒布了新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信息技術課程重新凝練出新的核心素養理念。項目式教學法主張讓學生親身實踐,通過實際操作來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從而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更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來說更符合當前時代的變化。那么如何才能夠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互動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項目式教學的定義
項目式教學法最早起源于歐洲勞動教育思想,經過20世紀中后期的發展才使這個教學理念逐步趨于完善。這種獨特的教學理念主要就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通過合理的形式來交由學生自己處理,最終形成良好的成果。而這個處理的過程,不僅包括了一開始的信息收集,還包括了有效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等。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表面看似教師沒有重要的作用,而實質上,該模式對于教師的要求也很高,在項目引導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就要能夠對所要進行的項目進行深度的了解,并且要具備完成項目工作任務所必需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輔佐學生自主的展開對應項目的探究。
在日常信息課堂中的項目式教學一般包含三個階段和七個環節。其中三個階段分別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價階段。七個環節重點包括:確定項目、安排分組、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實施研究、作品展示、項目評價等。通過這七個步驟的環環相扣,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掌握有效的知識,學習對應的技能,培養良好的核心素養,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日常信息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尤其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項目式教學的有效融入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有趣互動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而事實上,在高中信息技術中應用這種項目式教學意義,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首先是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來說,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中的“講解”來進行對應的授課工作。雖然這種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卻沒有遵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而通過這種項目式教學,首先就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探究和學習的機會,而教師作為引導者,能夠與學生展開更多相關內容的交談,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其次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但從日常的教學情況來分析,部分教師并不能夠有效的把握好這一教學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能夠貫穿整個核心素養,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通過融入這種項目式的教學模式,則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理念下所帶來的弊端,讓學生能夠通過主動的調查、觀察、探究、展示、分享等來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從而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最后是能夠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加強其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但從實際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來看,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依舊是以自教師為中心展開的課堂教學活動,而學生只能夠作為學習的被動者,被迫吸取不同的知識。而項目式學習的主體與核心就是綜合實踐,通過這種新型模式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學生能夠通過之前學習過程的基礎知識,以一個項目為單位展開不同的探究活動,從而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加強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互動的有效策略
1.營造和諧互動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前提是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一個愉快的教學氛圍。高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夠讓學生身處其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采取項目式教學模式時應該構建一個和諧的互動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和諧的互動氛圍時推動信息技術課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在輕松的氛圍內才能夠自主探究并創造。例如: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要認真聆聽學生的傾訴,并及時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樹立自信,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自身的語氣態度,保護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不再恐懼教師,而是和教師成為好朋友,從而確保教學的質量。
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項目式教學雖然是以學生獨立探究項目為前提而展開的一種學習方式,但同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是項目的組織者,其能動性遠遠大于學生,而只有教師能夠把握好這種能動性,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對應的探究工作。但從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情況來分析,許多學生都會因為課堂環境、課堂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失去對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最終致使課堂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部分學生會因為自己對學習目標的不明確,實踐把控能力差的情況,導致經常做許多無用功。因而,對于上述這些情況,教師首先要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幫助學生能夠主動進行項目的探究工作,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信息技術《感知數據》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要能夠通過自己切實的經歷,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獲取數據的相關內容。接著教師就可以開展“發現身邊的數據”這一項目,讓學生能夠通過親身實踐來尋找身邊對應的數據信息,如讓學生能夠通過跑步的形式來獲取自己的運動數據。其次,教師要能夠對學生每一個階段做好把控工作,時刻提醒學生在每個階段要做好不同的工作。最后,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對自己探究的成果進行分析,觀察是否符合探究的主題?能夠將這些數據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提高生活的質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的項目式教學工作,不但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夠保障探究任務順利完成。
3.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相對于一般的教學模式來說,更具有針對性,但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們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而言,大多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學生仍然淪為吸收知識的“容器”,沒有自己的思想。事實上,教師只有把握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其主動融入日常的探究活動中,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因而,教師要能夠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這種項目式教學法,讓學生不再成為被動的學習者,而是能夠通過項目的有效實施,小組間的有效合作來加強自身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例如:在進行高中人教版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用計算機解決問題》這課時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引入有效的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教師布置的項目活動。如以“不同的叫車方式”為探究主題,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圍繞項目式教學理念來進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分解,從而設計相關的問題求解方案。那么,小組在探究該主題前,首先要能夠對不同的叫車方式展開分析,通過對叫車方法、叫車地點、叫車步驟與過程、便攜程度的調查來了解對應的數據。其次,小組成員要能夠合理分工,讓每位成員都能夠對應一個調查主題。最后,小組成員將這些數據進行合并,從而分析不同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對應的教學工作,不但能夠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夠在不斷的探究中提高對項目的理解,加強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4.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日常的教學中,無論哪一種教學方式都離不開合理的評價。評價,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總結的過程,而學生通過這種有效的評價,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在項目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從而增強探究的效率和質量。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評價大多由教師進行,這種封閉式的評價方式,對于項目式這種主動性強的模式而言,就會出現片面、不完整的情況。所以,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可以通過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來加強日常的評價工作,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在多方面的評價體系中提高自我,加強教學評價的互動性,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走進智能時代》這部分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以一個“人工智能的使用”為項目主體,讓學生能夠展開自主的探究工作。而在項目完成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多種的評價方式,來形成全面的評價體系。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內部進行相互評價。其次,可以學生自己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最后,可以通過教師的評價來進行綜合,從而得出一個完整的評價內容。除此之外,評價過后教師還應該組織對應的作品展示,將學生的探究成果,以有效的形式展示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供更多的學生進行參觀和參考。構建這種有效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加強自身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而對于教師來說,這種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項目式教學模式對于高中信息技術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這種項目式學習模式下的課堂更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并且能夠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提高日常的互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通過合理的形式,在各個環節上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盧雅. 基于設計思維的高中開源硬件項目教學設計——以小e聲控燈為例[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8):124-126.
[2] 李杰靜. 以項目式學習模式構建教科書的挑戰——淺談粵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教科書的編寫[J]. 傳播力研究,2020,4(05):175-177.
[3] 余燕芳、李藝. 基于計算思維的項目式教學課程構建與應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人工智能初步》為例[J]. 遠程教育雜志,2020,38(01):95-103.
[4] 鄭旭淳. 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以——移動編程App Inventor教學為例[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 (24):46-49.
(作者單位:湖北省遠安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