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偉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女性分娩是一件極為艱辛的事情,她們所承受的疼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疼痛程度僅次于大面積燒傷。但是,由于人體身體狀況的不同,所承受的疼痛也會有所差異。部分產婦會因無法承受分娩過程中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增加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降低產婦的生命質量。為了最大程度的緩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保證母嬰的生命安全,眾多醫學人士一直在研究相關策略,致力于幫助女性人群緩解分娩疼痛[1]。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分娩鎮痛技術獲得顯著發展,已被眾多產婦所接受。研究表明,麻醉方式的選擇影響著分娩鎮痛的最終效果[2]。目前,在女性順產過程中,常采用椎管內麻醉對產婦實施局部麻醉。而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作為兩種常見手段,醫學人士及相關研究對其褒貶不一[3]。本文選擇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140 例行分娩鎮痛的初產婦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入院的140 例行分娩鎮痛的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0~39 歲,平均年齡(28.31±4.52)歲;孕周最大40 周,最小37 周,平均孕周(38.72±0.81)周;體重最高72 kg,最低45 kg,平均體重(58.72±6.53)kg;美國麻醉協會(ASA)分級:Ⅰ級48 例(68.57%),Ⅱ級22 例(31.43%)。觀察組產婦年齡21~39 歲,平均年齡(28.09±3.47)歲;產婦孕周最大41 周,最小39 周,平均孕周(38.96±0.91)周;體重最高74 kg,最低44 kg,平均體重值(58.16±6.39)kg;ASA 分級:Ⅰ級47 例(67.14%),Ⅱ級23 例(32.86%)。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詢問和檢查,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②所有產婦均接受實施分娩鎮痛,在了解本研究的情況下自愿參與,并已征求家屬的同意。排除標準:①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存在系統性疾病;②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開展;③未征求家屬同意;④有妊娠合并癥;⑤對椎管內麻醉存在禁忌證;⑥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史[4]。
1.2 方法 兩組產婦被推入產房待產后,均進行呼吸、心率、血壓和脈搏等生命體征的監測,觀察產婦的宮口狀況、宮縮頻率和強度等,為產婦建立靜脈通路,并給予足夠的氧氣支持。當產婦宮口已開至2~3 cm 時應提醒并協助其保持側臥體位,并在L2~3間隙椎管處實施穿刺。待穿刺成功后,給予兩組產婦麻醉操作。
1.2.1 對照組 產婦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產婦頭端位置置入硬膜外導管,長度為3~5 cm。隨后,給予患者舒芬太尼(德國IDT Biologika GmbH,注冊證號 H20150126),使用劑量為5 μg硬膜外注射;同時將0.15%羅哌卡因120 mg(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63)與0.45 μg/ml 舒芬太尼的混合藥液對患者實施硬膜外注射,劑量為10 ml。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待藥效產生鎮痛作用后,借助硬膜外自控鎮痛泵將上述混合液持續注入,以此實現維持鎮痛的效果。
1.2.2 觀察組 產婦實施腰硬聯合麻醉。使用25G 腰穿針對產婦進行經硬膜外穿刺,直到蛛網膜下腔。當觀察到產婦的腦脊液流出后,給予產婦舒芬太尼5 μg;當實現腰麻后,將舒芬太尼5 μg、羅哌卡因120 mg、生理鹽水(天津藥業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024)持續給予產婦,以此維持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生理鹽水使用劑量為100 ml[5]。在麻醉期間,根據產婦的實際疼痛狀況,減少或增加鎮痛液的注入。當產婦的宮口全開時,停止給予相關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階段的鎮痛效果以及鎮痛起效時間、產后出血量。時間階段主要分為麻醉后5、10、30、60、90 min[6]。使用VAS 對患者的疼痛狀況進行分析,分值0~10 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弱。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階段的鎮痛效果比較 麻醉后5、10、30、60、90 min,觀察組產婦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階段的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階段的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產婦的鎮痛起效時間和產后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鎮痛起效時間為(2.84±1.35)min,短于對照組的(6.71±2.50)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3961,P=0.0000<0.05)。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為(206±17)ml,與對照組的(211±13)ml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547,P=0.0526>0.05)。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劇烈疼痛會對其造成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影響,在情緒極度不穩的情況下,會導致血壓異常升高,加重產婦的心臟負荷,從而引發胎兒宮內窘迫[7]。為有效保證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醫學上一直致力于研究減輕產婦分娩疼痛的方法。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分娩鎮痛應運而生。經臨床證實,分娩鎮痛因具有降低產婦的應激反應、減輕產婦對分娩的恐懼、降低耗氧量和改善胎兒氧氣合狀態等優勢,已獲得醫學人士和產婦的多方認可[8]。當然,在對產婦進行分娩鎮痛的過程中,麻醉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其中,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是兩種常用方式。有研究表明[9,10],硬膜外麻醉存在一定不足,鎮痛的起效時間較慢,易導致分娩失敗。而腰硬聯合麻醉可有效彌補硬膜外麻醉的缺陷,加之其麻醉效果顯著、起效時間快等優勢,應用安全性極高。本文結果顯示,麻醉后5、10、30、60、90 min,觀察組產婦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鎮痛起效時間為(2.84±1.35)min,短于對照組的(6.71±2.50)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3961,P=0.0000<0.05)。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為(206±17)ml,與對照組的(211±13)ml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547,P=0.0526>0.05)。
綜上所述,對行分娩鎮痛的產婦應用腰硬聯合麻醉,可顯著縮短鎮痛的起效時間,維持鎮痛效果,推廣可行性較大。